欢迎来到文学城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买宋阅读 > 第五百三十六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买宋:第五百三十六章

    此外李希凡先生认为,对于薛宝钗这个人物,作者更深的批评在于她奉守封建礼教,封建教育给她那一套她完全是实践的。

    刚才说不嫁祸于人,小红和坠儿两个人在那儿说话,说的无非是一个男孩子贾芸的事情。

    她想的是一番大道理,鸡鸣狗盗之类的,讲这个大道理完了。

    她心说,我要是一暴露,这不她们就对我有成见了嘛,不能得罪小人啊。

    你既然知道这么重要,你忽然叫出颦儿嫁祸给林黛玉,这还不是嫁祸呀,还要怎么嫁祸呀,这是一个。

    还有对金钏,金钏投井本来就是王夫人的过失,王夫人自己都觉得有愧,她在那儿说了一番道理,说她也许是失足掉下去的,即使不是这样,跳井也不值得怎么同情她,很冷酷。

    像是《红楼梦》中有一个人对她有评价,那就是王熙凤,说她是下定了决心了,“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这样的人还是真诚的,还没有虚伪心。

    至于薛宝钗和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的表现上,也有很多细微的差别,是不一样的。

    比如她们这种差别,也反映出她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其中令人印象很深的就是,贾宝玉挨打之后,林黛玉是最后才去看他的,她看的时候有非常细节的描写,她来得晚,那么可能好多人都觉得很疑惑,该来的人都来了,怎么就林妹妹没有来。

    那么她最后来的时候眼睛是哭肿的,像桃子一样大。

    所以从心底上,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这种感情并不象薛宝钗所表现出来的浮面上的那种。

    这在孙玉明先生看来,实际上,他觉得任何一个时代,做人来说都有一定的标准。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东西,但不同的时代人也有共性的东西。

    比如说到宝黛爱情悲剧大家就给予同情,说到宝钗的家庭婚姻悲剧那就不应该同情吗,而造成这个贾宝玉也有责任,不仅是社会和时代的。

    林黛玉死了,他为林黛玉而出走了,可是他扔下了老婆孩子,谁来管,他就没有责任心吗,再说到宝钗和黛玉,实际上宝钗是严格地按照当时社会那种规范,也就是咱们所说的社会道德标准这类的东西来为人处世的。

    她性格上是真正想争取做一个封建淑女的典范,这是她个人的性格。

    那么她感情上必然是深藏不露的,她不会像林黛玉那样哭。

    因为林黛玉本来就爱哭,没事还要哭呢,何况有了事。

    从这个地方也表现了两个人对贾宝玉那种深深的感情。

    而薛宝钗是欲言又止,说出了一半然后噎住了一半,没说出来。

    林黛玉呢,就是通过她的形象,从眼睛来展示她对宝玉的这种感情。

    所以这个情节恰恰证明了两个人都是深爱着贾宝玉的,只是个人性格的差异导致了她们行为举止上的差异而已。

    当然了,从感情的成分来说,不能说哪一个虚伪。

    毕竟薛宝钗也不是虚伪的,也是真的,她只不过是用社会的、世俗的那种规范性的东西,人类达成共识的东西,来掩饰自己的感情。

    这如果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群体中的一员来说,从社会道德标准来说,有什么不好?

    而张庆善老先生也是差不多赞成孙先生的观点。

    在它看来,第一,不管是宝钗也好,黛玉也好,都有爱的权利。

    而且说林黛玉爱贾宝玉,不一定说薛宝钗就不爱贾宝玉。

    同时说到这个具体情节,他倒觉得就像你刚才讲到的,一个是性格的问题,一个是观念的问题。

    我们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别忘了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

    今天男女青年谈恋爱,在大街上都可以搂搂抱抱,在那个时代他不行。

    不要说爱,你表示点意思都不允许。

    因此他们在表达爱情问题上的时候,含蓄,或者说他遵守一种礼教。

    有的时候也只能这么表现,薛宝钗说了一半话,里面有很多意思,那林黛玉呢,当然她的思想性格和薛宝钗不一样,就像孙先生讲的,这回打成这个样子,她不更哭嘛,眼睛都哭肿了。

    当然作者在表现这个问题上还是有区别的。黛玉对宝玉的关心对宝玉的爱,在某些方面可能更纯、更深,她不像宝钗。

    刚才讲宝钗有爱的权利,但宝钗在很多问题考虑的时候,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受到世俗的、家庭的、封建礼教很多东西的约束。

    就比如说,她有没有在潜意识当中早在设计自己将来要去当这个宝二奶奶,她对宝玉的爱有没有可能有这种潜在的功利的东西,这个让人们觉得好像不如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更纯。

    不过张庆善老先生倒觉得,薛宝钗当宝二奶奶也不是说不可以。

    因为在《红楼梦》当中,在贾府选择宝玉的对象或者是妻子的时候,这对他们贾府来讲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当然决策者是贾母。

    但恰恰在曹雪芹所写的前80回当中,贾母没有明确的表示过她选择谁。

    当然我们可以讨论很多细节,比如说给薛宝钗过生日和林黛玉不一样,送的礼物贾宝玉和薛宝钗一样,元春什么态度,都可以分析。

    但是贾母没有明确谈到这个问题,这个贾府当中的一件大事。

    如果薛宝钗和林黛玉相比较的话,她确实是有些问题,比如说性格上,薛宝钗更惹人喜欢,更世故一些;从身体上,薛宝钗更健康;从家庭背景上来讲,薛家是四大家族之一。

    从这些方面来考虑的话,贾府选择薛宝钗也无可非议。

    但问题是我们在理解作品的时候不能这样讲。

    因为作者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给我们设计了一个东西,一个是金玉良缘,一个是木石前盟。

    比如“木石前盟”,这是早就定下来的事情,不是人间人的所为。

    但是恰恰上天安排的事情实现不了,那么金玉良缘,这是后来人世间安排的事情,当然这都是些象征性艺术上的东西。

    可能有人说,薛家成心造假弄了一个金锁。

    但是老先生却觉得那样理解也不对,你要说薛家造假弄个金锁的话,贾宝玉的那个玉哪儿来的,这就是象征性艺术上的一些表现手法,因此觉得我们只能从作者的一些创作意图上去理解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三者关系。

    当然我们今天讲,宝钗是一种婚姻的悲剧,其实她的悲剧也是值得同情的。

    大家不要忘记薛宝钗也是金陵十二钗当中的人物,也是一个悲性的人物,也是一个值得同情的美好生命。

    所以呢,我们对薛宝钗也不要太苛刻了。

    此外李希凡先生还说是值得同情,怀金悼玉嘛。

    但是,他接着说这个金锁,就是假造的。

    因为小说里都写着呢,你们都还否认。

    当然了,“木石前盟、金玉良缘”,这在封建社会是一种象征,富贵的象征,政治上联姻的象征,四大家族联络友亲,叫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四大家族后来败落也都跟这个有关系。

    薛家失势以后,儿子薛蟠又打死人,投奔贾府来,最初的目的是要薛宝钗入宫,要当赞善才人,这都写得很清楚吧。

    后来忽然之间又出了个金锁,而且这个金锁就是薛姨妈跟贾府人讲的,说是有个癞头和尚送了几个字,造这个金锁,说将来拣有玉的配。

    薛姨妈是谁呀,是王夫人的亲姐妹。

    难道薛姨妈就不知道她的亲外甥是衔玉而诞,为什么要说金锁要拣有玉的配,这不一定是宝钗的意思。

    这金锁分明是造出来了,作者也好,贾宝玉也好,对这个金玉良缘是很不满意的,处处表现出来不满意,我偏说是木石前盟,贾宝玉梦中都讲这话。

    这里面就觉得有一种社会力量在左右他们的感情,最后造成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

    人们对薛宝钗有点微词也是可以的,不是说薛宝钗不值得同情,她这个婚姻悲剧也值得同情。

    但是,按照老先生的想法,贾宝玉还是应该走,否则的话太对不起林黛玉。

    此外就是王熙凤了,的确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曹雪芹把她描绘得非常地有趣,那么曹雪芹怎么样多侧面地展现凤姐的人物性格呢,这里可以引用另一位红学家吕启祥的一些观点言论。

    他说《红楼梦》的男主人公当然是贾宝玉,女主人公呢,第一女主人公应该是林黛玉,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比如我们说作家写黛玉、宝玉这些人,可以说较多地寄托了他的理想,比较空灵一点。

    但是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凤姐这个人物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她的鲜活、生动恐怕在《红楼梦》里面是数第一。

    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人都说红楼梦里面写得最好、最活的应该是王熙凤。

    像红学前辈王朝闻先生专门有一本书《王熙凤论》,40万字之多。

    所以在吕先生看来,凤姐这个人物真是好像要从我们面前活跳出来一样。

    并且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在40年代写的一本书《红楼梦人物论》里头有一句,可以说是名言吧,就叫作: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这个是从《三国演义》那里来的,说是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

    王昆仑先生的《红楼梦人物论》应该说是很经典的,我们作为后辈看他这本书受到很多的启发,可以说今天还在王昆仑先生人物论开辟的这样一条道路上来分析、来认识《红楼梦》里的人物。

    为什么会令人不见凤姐想凤姐,里面有很多道理,有很多社会的、审美的、各方各面的道理。也就是说她的辣不是一个很单纯的一种味道,应该说是一种复合的。

    此外另一位红学家周思源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贾母在黛玉进府的时候说她凤辣子,这个辣字概括得更准确,当然这个辣和我们光吃辣椒的那个辣还不太一样。

    因为里边有时候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时空条件下,他加入了不同的作料。

    王熙凤为什么值得我们中国最有名的美学家王朝闻先生为她写了一部40万字的专著,在他的阅读范围内,这在全世界恐怕都找不出第二个人。

    为一个艺术形象写一部专著,而作者是一位一流大美学家。

    由此就可见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复杂。

    所以她这个辣不是一个简单的辣椒的辣,所以我给她概括成五辣俱全,就是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

    香辣这个最典型,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是黛玉进府,她拉着黛玉的手,说了一大通好话。

    后来她就说最重要的你得让老太太高兴。

    所以她常常用这种香辣的话让人听了很舒服,但是有时候就透露出来不太真诚的一面,就是在做戏,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在做秀。

    而这个香辣呢,有时候让人听得很舒服,麻酥酥的,进一步就演变为麻辣,就能够对人起了一种麻痹的作用。

    比如说,贾母就是第一个受害者,贾母就是常常被她的香辣哄骗得信以为真。而这个当中受害最厉害的是谁呢,是尤二姐。

    尤二姐之所以会被王熙凤骗入府中不得脱身,最后被害,关键之处她就是听了王熙凤的这一通好话,她以为王熙凤真是很同情她,因为自己不能生育等等。

    尤二姐想你这个正室这么真诚地来请我进府,我能不去吗,那一番话,假话说得比真话还要真,王熙凤讲的时候非常真诚,打动人。

    因此,尤二姐在关键的一招上出了错了,她进了贾府以后就出不来了,就处处受制,最后是被迫自尽。

    这个就是王熙凤由香辣,说的甜言蜜语,花言巧语,让尤二姐上当,麻痹,这个香辣就变成了麻辣。

    泼辣最大的代表作就是协理宁国府,这个地方看得出来王熙凤确是才干过人,女中豪杰,说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那是毫不过分的。

    那么泼辣下面就是酸辣,酸辣在好几件事情里面都可以看出来,回目里面就有。

    照理讲贾琏不论是跟鲍二家的,或者是跟尤二姐等等,像这种事情应该说王熙凤她本来处于一个被损害的地位,她的丈夫和别的女人有外遇嘛,她本来应该处于一个被损害、被同情的地位。

    因此她的酸辣,本来有值得同情可取的一面。

    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王熙凤做得太过分了,她是把人置于死地,而且是想尽各种办法,因此这个酸辣就发展成为毒辣。

    所以总的说来,王熙凤为什么成为整部《红楼梦》当中这么一个特别突出的艺术形象,为大家所喜爱、琢磨。

    而且她很难琢磨透,你很难说透她,就是因为这个形象本身,她是非常复杂的,她是多侧面的,是立体的。

    ……

    ……

    ……

    8)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