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末。
大明境内,主要产粮区的农耕,基本进入尾声。
御书房。
左相徐达,右相胡惟庸,向朱元璋汇报着各地汇总上来的农耕情况。
当然,主要是胡惟庸汇报。
徐达任左相,是被朱元璋强行赶鸭子上架。
目的很简单。
遏制相权。
李善长任左相期间,对皇权表现出的侵蚀、对抗,已经让朱元璋产生了警惕。
李善长去职退隐后,朱元璋就不希望,再有第二个李善长。
故而扶持徐达,牢牢占住左相的位置。
徐达,是朱元璋伸向中书省的,一只强有力大手!
徐达平日不管事不假,可左相在制度设计中,先天性就是文官之首,拥有压制右相的权力!
如此,即便中书省联合起来,想做某些,朱元璋不支持,不赞同的事。
朱元璋也不需要亲自下场镇压。
只需把心思透露给徐达,徐达就可借助左相权力,在中书省内反对、镇压。
再不济,也可以把问题,拖在中书省内。
某刻。
胡惟庸合上奏折,笑着总结:“陛下,根据各地汇总情况,总体来说,今年春天,各地风调雨顺,墒情不错。”
“百姓耕种积极性也很高。”
“除了北方,黍子之类的作物,尚未到种植季节。”
“天下各地的农耕完成度很不错。”
“好!”朱元璋高兴的拍了拍龙椅扶手。
粮食多重要,没人比他这个,即当过农民,又在当皇帝的人,更清楚了。
“命令各地不得放松。”
“要密切关注洪涝、虫害等一系列,影响秋收产量的事情。”
“另外,天下承平已经九年,战争烈度逐渐降低,你们合计合计,朝廷有没有能力,进一步降低一些百姓负担。”
“咱这段时间,读史,看过历朝历代的田税法。”
“宋朝每亩收一升田税。”
“元朝每亩收三升田税。”
“本朝每亩收五升田税。”
“宋朝为何很富裕?咱没看懂。”
朱元璋微微皱眉,宋朝虽软弱,还割地赔款,却又能保持富裕,实在让人不解。
微微摇头,继续说道:“本朝收五升田税,百姓可以生活,可以果腹。”
“元朝收三升,看似比本朝还少,为何百姓却活不下去?”
“立国不足百年,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呢?”
“咱在元朝生活过,对此深有体会,元朝设定的田税法的确不高,但地方官贪婪无度,派发的苛捐杂税太重太多。”
“你们考虑减轻百姓负担,要从本朝制度设计,以及田税额度,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要尽可能,找到一个平衡,确保国家有钱粮,保持强盛,同时百姓负担最小。”
胡惟庸眼皮敏锐跳了跳。
制度设计!
皇帝是什么意思?
胡惟庸一时半会儿,猜不透朱元璋到底隐晦暗示什么。
于是,笑着应承道:“臣会马上召集同僚,征求各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尽快拿出一套可施行的方案。”
话落,立刻转移话题,“陛下,卫所军户逃逸已经调查清楚了。”
“系卫所官员,利用手中权力,把军户当做自家佃户引发。”
“卫所官员,让军户中的泥瓦匠,无偿给他们修建华宅。”
“春耕,让军户无偿先给他们耕种,秋收,让军户……”
啪!
朱元璋猛地拍案,脸色漆黑看向徐达:“把这些贪得无厌的畜生斩首!传首各地卫所!”
“让其他人看看,胡作非为的下场!”
“遵旨!”徐达赶忙领命。
“徐达留下。”朱元璋摆了摆手。
胡惟庸行礼后,离开。
哼!
好一会儿,就在徐达准备开口宽慰时,朱元璋哼了一声,转而笑道:“这段时间,你家那几个小的,有没有往土桥村跑?”
“臣严令他们,不准去土桥村。”徐达脸色变了变,忙起身说道。
朱元璋笑着摆手:“坐下坐下,咱不是要追究谁,既然你不知妙云丫头的近况,咱和你说说。”
“毛骧说了,那个混账整個春耕、春种都没让妙云丫头去地里干农活,还算像个男人。”
……
何止像个男人!
分明就是铁汉子!
换做他们当农民,能做到这些?
徐达唇角微扬,微不可察笑了。
心中,对朱棣是一百个满意!
大丫头,自己把自己嫁过去,没选错人!
“说实话,咱都没想到,他能顺顺利利完成春耕、春种,完全超出了咱的预料……”
……
就在朱元璋和徐达,谈论朱棣时。
田边。
朱棣正在做插秧后,第一次大水灌田。
【叮,系统已按照宿主吩咐,将三百粒玉米种子,种在宿主田中。】
【将两百粒玉米种子,随机种在土桥村村民田中。】
【本次兑换,总计消耗40点力量值。】
【宿主春耕总计节余:3000点力量值。】
系统提示音落下,朱棣笑了。
用全部的力量点,兑换种子。
没那个必要。
今年权当做育种,明年正式耕种也不迟。
给乡亲田里也安排一些。
主要是为了好解释。
如果只有他的田里,种稻子麦子,种出了玉米。
万一被当成祥瑞,指不定会带来多少麻烦。
现在,乡亲们田里也有。
就好解释了。
秋收时,他大可以说,玉米是飞禽走兽,在某些深山老林中觅食,吃掉的野生种子,没来得及消化,来到土桥村,排泄在大家的田里。
这个解释,天衣无缝!
瞧着田里的水也够了,时间也临近中午,笑着把水渠豁口堵上,扛着?头回村。
……
“四郎,浇田去了?”
“嗯,二叔也快耕种好了吧?”
“快了,快了,今年多亏四郎借大黄给俺,就剩几亩旱地种棉花了。”
……
一路往回走,渐渐,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
大家都在聊着耕种情况,以及畅想着,秋天的收成。
经过公祠时。
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嬉戏打闹着,从祠堂跑出来。
朱棣看着跟在孩子们后面,唇角含笑的佳人,笑着打招呼道:“徐先生,放学了?”
噗!
徐妙云闻声看来,听着朱棣的称呼,不由莞尔笑了。
乡亲们很懂。
哈哈笑着,纷纷领着自家淘气孩子,加快脚步,匆匆离开。
徐妙云走来,笑着嗔目瞪了眼,“以后不准在乡亲们面前,叫我徐先生!”
“为什么?”
“就是不准!”
朱棣不由被逗笑了。
这段时间,几乎每天中午都会遇到。
每次回来,遇到下课,他都会远远喊一声徐先生,然后两人一起回家。
这事,已经成为村里乡亲们,善意的笑谈。
那些婶子,故意学他,每次见了妙云,都要嘻嘻哈哈,问一声,徐先生,放学了?
徐妙云含笑又白了眼,问道:“这回,春耕就全结束了,对吧?”
“嗯。”
“那,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就能一起给孩子们上课了,对吧?”高兴激动询问同时。
徐妙云抬头,眼巴巴期盼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