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敌阅读 > 第十四章 党争初现

底色 字色 字号

大明公敌:第十四章 党争初现

    “当年曹操平定荆州后,率八十万大军欲踏平江东,孙权作为江东之主,面对灭顶之灾,是战是降,便成了江东军团最大的问题。”

    王凡并没打算就这么打哑谜似的点到为止,他不去搭理荆州文臣一派,看向张游等荆州武将,向他们解释起来。

    赤壁之战,乃是三国的第一等的大戏,相对于官渡和火烧连营,张游这些武官们最是喜欢这出戏。

    毕竟这场战争中,魏蜀吴三家精锐尽出,三国里最受人喜欢的诸葛、周瑜、关羽、赵云全都亮相,说书先生们说的天花乱坠,他们也听的如痴如醉。

    因此要说这些武将们对三国哪一段最熟悉,非赤壁之战莫属。

    王凡只是一提,张游等人便跟着点头,不少人心里更是把整个赤壁之战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只觉得当年刘备势弱,面对曹操,关老爷等猛将也未曾怕过,我们现在也处于劣势,岂能不像关二爷和张三爷还有赵四爷那般,为王爷拼死杀贼?

    想到此,只觉得浑身燥热起来,原本被刘商二人打压的消极士气慢慢消散。

    众将的变化王凡自然是看在眼里,他不急不缓的继续说道:“当时江东虽占据长江之险,但兵少,粮食也不如曹操多,而且皇帝还被曹操囚困,表面上看,大义与实力都不在孙刘联军。”

    众武将们对赤壁之战滚瓜烂熟,王凡说话慢条斯理,他们脑子里早就过了好多遍,甚至有人都把华容道在脑海里演了一遍。

    越是回忆赤壁之战和琢磨王凡说的话,众将领越觉得有些不对劲,似乎好像似曾相识的感觉。

    王凡继续引导:“唯一庆幸的是,孙刘联军中,刘备乃是皇帝的叔叔,不至于一点大义也不占。”

    他故意一顿,胡大忍不住插嘴:“可不就是,说书的都是叫他刘皇叔!啊?”说到此,像是想起什么来,猛的一拍脑袋,看向朱柏:“我家王爷不也是皇叔么?”

    胡大这一嗓子,算是彻底让刚刚总觉得有些不对劲的武将们彻底想通了:“当时孙权和刘备的处境不就和我家王爷现在的一模一样么?”

    更有人忍不住高声把心思叫出来:“仙长,赤壁之战某家不敢说倒背如流,但也算闭着眼也知道的。那些说书先生们只是说些群英会蒋干盗书,黄盖苦肉计,关老爷华容道义释曹贼,却从不像你这般说两家的对比。你这么一说,俺方才明白过来,我家王爷此时可不就是与当年的孙刘两家处境一般么?”

    “对啊,咱们也有长江之险!”

    “咱们人也不如他们多!”

    “咱们王爷也是皇帝的叔叔!”

    “咱们王爷若是刘皇叔,那仙长,可不就是诸葛亮周瑜么?”更有今晚对王凡的计策无比佩服的人激动起来。

    孙刘联军最后是获胜的,这对于一帮要造反的人来说,无异于最好的彩头,因此其他人也都跟着附和:“确实如此,俺们都和仙长一样听过赤壁之战,却全都想不到这些。人说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咱们这帮子臭裨将捆在一起,却是连仙长一半都比不上,那仙长可就不是比诸葛亮还诸葛亮?”

    “如此说来,那就叫三个诸葛亮,才顶一个王仙长!”

    众武将兴奋的语无伦次,叽叽喳喳吹嘘起王凡。

    王凡在他们心中确实很了不起,放在寻常,众人谁也不会真把他和诸葛亮相比。

    此时一反常态,争相吹捧,却是为了各自的心理安慰。

    在他们看来,自家主公是刘备孙权,王仙长是比诸葛亮还厉害的人物,那岂不就是说刘备和孙权以后能当皇帝,王爷也是能当皇帝的。

    对于已经决定造反的人来说,这种类比的心理安慰,要比赏赐千金万金还要让他们开心。

    别说是他们,连湘王听到这话,脸上也露出难以抑制的笑容来,看向王凡,只觉得这道童可不就是自己的诸葛亮么?

    相对于荆州武将们的兴奋,以刘知府为首的荆州文官们则个个面色难看,心里暗骂武夫果然粗鄙不堪,又看王凡多了七分厌恶:这小道童是哪里蹦出来的东西,也敢和诸葛公相提并论!

    “诸位将军抬爱,小道童和诸葛丞相相比,那可真是萤虫之光岂敢与日月争辉。这等话,切莫再说。”

    王凡吓了一跳,赶忙止住这帮人的吹嘘,诸葛亮可是他最尊敬的历史人物之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更是他写在书签里的座右铭。

    面上虽然惶恐,可是能被人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心里还是有些得意自豪的。

    诸葛亮乃是武庙十哲之一,更是历朝历代儒家士大夫们心中立志学习的榜样,刘知府等人见王凡如此惶恐,心中略微消气:“你小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但厌恶之心却更增三分:“这等粗鄙道童,也敢和诸葛公作比!”

    尤其是商师爷,更是把王凡恨的牙痒痒:“要说谁是王爷的诸葛亮,那也得是我,哪里轮到你一个小小道童张牙舞爪!”

    只是湘王看起来对这道童极其尊重,王凡的话也暂时没有继续攻击他们,几人只能暂时隐忍。

    待众武将通过喧嚣满足了自己的心理安慰后,慢慢的静了下来。

    王凡方才收起惶恐,恢复原本淡然,转头看向刘知府等人,特别的向商师爷看了一眼。

    他不是瞎子,岂能看不出对方眼中那毫不掩饰的厌恶?

    尤其是商师爷怨恨的眼神更是让他清楚,自己和这位同行虽是第一次见面,却是不死不休绝无任何回旋余地的局面。

    商师爷与自己的战略意图向左,让王凡想起了一个词:“党争”。

    朋党之争,自先秦开始,历来都是封建王朝的标配。

    用古龙的话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王凡曾专门研究过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党争史,从春秋战国到清朝,千余年来,历代封建王朝出现的大规模党争不下于六十多次。

    比较著名的有东汉“党锢之争”、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新旧党争”、以及明朝中末期的“东林党争”。

    规模同样极大,但并不是很多人知道的更多,比如唐朝引发“甘露之变”的“牛李党争”等。

    党争之所以会出现,原因很多,归根到底无非就是利益不同、诉求不同,由此而体现到台面上的,则是以舆论场上的立场对立为主体表现。

    面对应对外敌,是战是和,可以引起党争。

    面对内部施政,是改革是守旧,可以引起党争。

    或因为双方,一出身世家,一出身寒门,也可以引起党争。

    王凡曾将历史上这六十多次历朝历代的党争深入研究之后,明白一个道理:一旦被卷入党争,千万不要心存任何妥协之念,产生与对手化干戈为玉帛的念头。

    但凡是在党争中有这种念头的人,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就是家破人亡,身败名裂。

    只有将对手赶尽杀绝,方才是对对方最大的敬意,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如今湘王虽然不是皇帝,但自己和荆州文官之间,已然符合了党争的矛盾基础:

    他们是儒家,自己是道家。

    他们是世家,自己是贫民。

    他们主张先降再议,自己主张一战到底。

    多年研究历史读来的经验不断在王凡脑海里提醒:切不可因为初次见面就心慈手软,如若不然,死的就是你王凡!

    因此,待荆州武将潜意识里全都站在自己这边后,王凡将刚刚的杀招直接掀开:“诸位将军说的没错,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孙刘有长江之险,我们也有长江之险。孙刘兵少粮寡,咱们也兵少粮寡。甚至于孙权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前夕,江东的文臣们还劝说孙权投降曹操呢!”

    话音一落,武将们一片哗然:居然还有这等事!

    说书的先生为了多得赏钱,讲到赤壁之战时,基本只围绕武将比斗,周瑜、诸葛、曹操等人斗智这些环节。

    因为这些环节,大家爱听。

    而对于江东世家们投降这块,基本忽略不讲,一是因为普通百姓们没兴趣。二是因为但凡说书,都需要遵循一个原则:非黑即白,人物不是忠臣就是奸臣,决不能有中间者,既不方便观众理解,又不符合观众们朴素的价值观。

    而且奸臣最后一定要死,忠臣受屈了一定要昭雪。

    书文里如何定义奸臣?很简单,只要和忠臣作对,意见不和的,就是奸臣。

    虽然这种定义与“不喝椰汁就是卧底”一样很扯淡,但架不住百姓喜欢,说书唱戏的岂敢和衣食父母作对?

    张昭作为投降派,劝说孙权,在赤壁的故事里,就属于和周瑜诸葛等主角意见不一的人,那就是奸臣,你只要说他,就得让他死。

    但历史上他并没有因为要投降就被孙权杀了,这就不符合说书的规矩,再加上张昭和孙权这一段文戏毫无爽点,因此说书先生干脆就不提这茬。

    是以,张游等武将对赤壁之战再熟悉也不知道还有这一段。

    而刘知府等人脸被气的煞白:好家伙,老子们这是淦了这道童祖宗十八辈了不成,怎么一照面,这小子就指桑骂槐,在湘王面前如此针对他们,一副非要致自己于死地的架势?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