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虎痴阅读 > 第一百零三章 许褚奔走求美郡,宫中天子可怜人(下)

底色 字色 字号

虎痴:第一百零三章 许褚奔走求美郡,宫中天子可怜人(下)

    再度拜谢过袁绍,许褚回到舍中见到戏忠,将事情简单说了下。戏忠对于许褚这个‘庐江太守’的任命也是兴致不高,就那样吧。

    庐江隶属扬州刺史部,扬州对于东汉来说是较为偏远以及非常大的一个州,因为大,所以扬州的偏远是要分开讨论的。比如囊括后来的浙江、福建两省的会稽郡,自是跟位于河南尹的洛阳非常远;但与豫州刺史部接壤的庐江、九江两郡,就不显得那么远了。

    在戏忠眼里,庐江郡还是可以的,至少比什么青州的东莱郡以及幽州的郡、国要好的多。

    看来许褚在袁绍眼里,也并非是毫无用处的人。

    戏忠叹了口气说道:“可惜诸如陈留、颍川等要害之郡,以主公的地位不仅得不到,就算得到了也不好驾驭。”

    许褚点头称是。通常来说离洛阳越远,世家大族的力量就会稍显薄弱些,总不至于跟颍川、陈留、汝南一样冠盖豪族遍地走,让许褚一步十阻,如履薄冰。

    然令许褚大为意外的是,对于自己的封侯,戏忠大为振奋。

    眼见地戏忠对自己得封‘昭武侯’的雀跃,许褚觉得非常奇怪。乱世将至,侯爵再好听,有什么用呢?

    戏忠认为很有用,且作用或许不比得一‘二千石’太守来得差。许褚与戏忠对待侯爵上的态度反差,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许褚一个穿越者对于历史不够熟识,不够尊重。

    两汉重军功,一般来说,没有立下军功的文臣、武将都是不能封侯的。而封侯一事,也可以称之为两汉的有志之士所追求的最高荣誉之一,能比封侯的荣誉对英雄豪杰诱惑更大的,想来想去,或只有出将入相了。不过既然都出将入相了,通常侯爵也早就拿到手。

    许褚得封县侯,虽然昭武县远在凉州边陲之地,没有经济上的收入可言,但荣誉到手了,金印紫绶到手了,那些依附在许褚身边的人中,大到心腹文臣武将,小到看门、巡逻的士卒,哪一个会不与有荣焉?从此以后,天下豪杰说起许褚,脑子里第一跳出来的便是‘昭武侯’三个字,许褚的名望又岂能不水涨船高?

    戏忠语重心长地对许褚说道:“封侯一事,主公必须重视,尤其是对于太傅袁公、袁司隶等人,还是要郑重其事地修书一封,表达谢意。”

    另外戏忠还说,昭武侯虽然实际上没有食邑带来的收入,但在朝廷的诏书里,定会写明封邑多少户,如料不错,县侯至少当在千户之上。按照汉制,千户以上的侯可以上表朝廷置家臣两人,一个是家丞,一个是庶子。

    家丞、庶子,都是主理家事的职位,即便许褚的昭武侯实际上没有事情让家臣处理,仍可用此二职来收拢人心。

    许褚心悦诚服地说道:“志才,我受教了!”

    两个家臣的人选许褚倒不急着定下,反正昭武侯的金印在手,犯不着太迫切。

    按照惯例,许褚封侯、拜郡,需得觐见天子。此事自是由袁隗、袁绍来安排,袁绍派人来传话,大概要等上几天。

    知道自己要去庐江任太守后,许褚可谓归心似箭。但该耐心的时候还是得耐心,两天里他一则乘此机会好好逛了逛在他眼里古色古香,在世人眼里富丽堂皇的洛阳城;二则与戏忠一起寻故交好友叨扰,希望能多结识一些有名的士人。

    去拜访荀彧的时候,适逢荀府中来了几个荀彧的朋友,许褚暗道运气不错,在荀彧的引荐下与众人行礼。

    共三人,其中一人与荀彧样貌多有相似处,比荀彧看上去年长几岁,乃是大名鼎鼎的荀攸,荀公达,时任黄门侍郎。另二人一为周毖,字仲远,任侍中;一为郑泰,字公业,曾受大将军何进所征担任尚书侍郎,现辞官赋闲。

    荀攸后来被称为曹操前期五大谋主,许褚是了解一些。另外两个,他就不知道了。但无一例外的,三人都对许褚邙山脚下面对董卓的表现大家赞赏,不吝誉美之词。

    荀攸是相对内秀的人,他的赞赏多表现在神情上,言语中倒没刻意为之。郑泰此人虽是士人,但如陈留太守赵谦一样,都是个性非常刚强、直接的人。

    郑泰看向荀家叔侄及周毖,说道:“许太守不畏董贼**,国之勇士,亦不过如此。真乃豫州伏虎也!”

    伏者,有隐藏之意。郑泰这是说许褚是一头隐藏着的猛兽,加上前一句‘国之勇士’的褒奖,其意便是许褚日渐壮大后,将会是对抗董卓的一把利器。

    许褚看诸人面色,郑泰言及‘董贼’二字的时候,没有人觉得惊讶或者惊慌,似是对此话出于郑泰之口显得习以为常。

    许褚不知道,郑泰现在赋闲在家,就是因为当初进言大将军何进说:“董卓残忍暴虐,野心无穷。大将军若倚仗董卓参与朝政,祸不远矣。”何进当然是没有听从,于是郑泰就弃官离去。

    郑泰的识人之明与刚强之性,都在此事中体现出来。

    许褚心道:由得罪董卓一事,间接地让士族更待见自己,目前来看效果还算可以。

    谦虚几句,和众人闲谈一会,最后话题还是回到许褚身上。

    因为不论是荀攸的黄门侍郎还是周毖的侍中,都是天子近侍,许褚将要封侯、拜庐江太守的事情他们很快就知道了。

    这一次的任命,不像上一次拜守颍川时显得那么突兀,从在座的几人话语中,许褚明显感觉到他们乐于接受此事。

    荀攸说道:“董卓占据皇家林苑,强派他的湟中义从、秦胡士卒驻守宫廷,对朝廷来说,已是尾大不掉,短期内难以遏制其汹。司隶遣君去庐江郡,又遣鲍允诚返乡,虽是不得已之举,仍不失为一种应对。”

    许攸他们是把鲍信离京返乡,还有许褚拜庐江太守两件事都归为袁绍的运作中去了。

    恐怕在洛的所有士族,都开始察觉到这个苗头,认为袁绍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却又听周毖说道:“许君觉得董卓此人如何?”

    许褚想了想,回道:“在下切以为,董卓此人野心极大,或将仿效伊、霍故事,入主朝政。”

    在座四人大惊。

    伊尹、霍光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废立天子。

    许褚语出惊人,并不是想‘哗众取宠’,而是希望加深荀彧、荀攸两叔侄对他的印象。他功劳有了,起事的基础有了,现在昭武侯到手,名望也有了些,所缺者,就是世间名士对他的认同感。要想彻底改观荀彧、荀攸等士人对他的看法,就得表现出远超一般武人的政治智慧。所以临时起意,突然提到董卓要废立天子的可能性。

    这件事不出意外的话一定会发生,拥有后世眼光的许褚非常肯定。巧合的是,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时机也非常好,恰好在荀彧、荀攸等士人对董卓的内心想法只隔了层窗户纸的时候。

    荀彧、荀攸一点就通。

    周毖则言道:“董仲颍是外臣、武人,于朝中并无威望,岂能行伊尹、霍光事?”周毖是凉州人士,在座四个人里,他对董卓的看法是属于相对温和的。

    许褚既然提出了观点,岂会事先没有腹案?关于董卓日后的行事,他跟戏忠有过几次探讨。便道:“正因董卓在洛**基浅,在下才会作此判断。况且董侯……”

    荀攸冷冷道:“尝听有人言道:董卓数次提及他是故太皇太后宗亲……我看许君此言,并非无的放矢。而且汉家故事,为‘大将军’者,向来是天子舅氏。哎,只叹太傅与司隶并无驱董之意,以至事情如斯!”

    周毖沉默,结合许褚、荀攸的话,董卓竟是想通过跟故太皇太后攀亲戚,摇身一变,成为‘外戚’。除了攀上太皇太后的亲戚之外,他要成为外戚的另一个条件,便是改立董侯为帝。

    董侯刘协,从小跟着董太后长大,董家在刘协那里早被看作是他的外家。又因废立天子这件事,本身就可以被董卓宣示自己政治实力的一种手段,所以整件事推算下来,居然出奇的顺理成章。

    伊尹、霍光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废立天子。

    许褚语出惊人,并不是想‘哗众取宠’,而是希望加深荀彧、荀攸两叔侄对他的印象。他功劳有了,起事的基础有了,现在昭武侯到手,名望也有了些,所缺者,就是世间名士对他的认同感。要想彻底改观荀彧、荀攸等士人对他的看法,就得表现出远超一般武人的政治智慧。所以临时起意,突然提到董卓要废立天子的可能性。

    这件事不出意外的话一定会发生,拥有后世眼光的许褚非常肯定。巧合的是,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时机也非常好,恰好在荀彧、荀攸等士人对董卓的内心想法只隔了层窗户纸的时候。

    荀彧、荀攸一点就通。

    周毖则言道:“董仲颍是外臣、武人,于朝中并无威望,岂能行伊尹、霍光事?”周毖是凉州人士,在座四个人里,他对董卓的看法是属于相对温和的。

    许褚既然提出了观点,岂会事先没有腹案?关于董卓日后的行事,他跟戏忠有过几次探讨。便道:“正因董卓在洛**基浅,在下才会作此判断。况且董侯……”

    荀攸冷冷道:“尝听有人言道:董卓数次提及他是故太皇太后宗亲……我看许君此言,并非无的放矢。而且汉家故事,为‘大将军’者,向来是天子舅氏。哎,只叹太傅与司隶并无驱董之意,以至事情如斯!”

    周毖沉默,结合许褚、荀攸的话,董卓竟是想通过跟故太皇太后攀亲戚,摇身一变,成为‘外戚’。除了攀上太皇太后的亲戚之外,他要成为外戚的另一个条件,便是改立董侯为帝。

    董侯刘协,从小跟着董太后长大,董家在刘协那里早被看作是他的外家。又因废立天子这件事,本身就可以被董卓宣示自己政治实力的一种手段,所以整件事推算下来,居然出奇的顺理成章。

    废立一事,不可多谈,说到这个地步已经是极为大胆了。

    荀彧确如许褚所想,深深叹了口气,蹙眉闭眼,作沉思状。荀彧惊叹于许褚的眼光,居然都赶超在他们这些‘名士’之前,又叹息宫中刚刚经历一次血腥政变的天子,或在不久的将来,又要迎来一次大起大落。

    谈性全无,众人都起身向荀彧告退。

    离开荀彧府邸,许褚返回太傅府舍中,袁绍那边传来准确消息,后天上午,着许褚入宫觐见天子。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