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春风化雨,需要长期维护的报纸而言,揭帖才是拿来就能用,方便又好上手的舆论工具。
同时也是大明朝极其成熟的政争手段。
早在嘉靖七年八月的时候,兵科给事中史立模就上奏弹劾这一现象。
说官员政事有了分歧之后,某些小人不是雇说书人“昌言于广坐”,就是小作文“揭帖于幽阴”。
反而正人君子束手无策,“刚正者特立,而见忌诡秘者杂出而难防。”
史立模希望世宗皇帝能够惩处这种行为。
世宗一听,说的有道理啊,有意见朝堂上说才对,怎么跑到民间写小作文。
不让裁判干活,是想找新的裁判?
于是世宗大手一挥,同意了这位言官的上奏,并且下令基层衙门“投匿名文书者,密访擒治”。
可惜,世宗觉得有点道理,大臣们却不这么觉得,基层衙门处置的方法,立刻就走了样。
张布揭帖的主使若查到是同僚,那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同时又对上访喊冤的百姓重拳出击,指诉状为揭帖,大肆搜捕坐罪。
于是“立模所奏多致纷扰”。
一见形势有些逆风,世宗当即反了水。
之前的政策“一切报罢”,史立模也因此“难居言路,其调外用”。
一番整改做了无用功,私下散布揭帖,仍然是违法的行为,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出动衙门的人追究抓捕查办。
一直到隆庆二年,都给事中郑大经和御史钟沂,都还在为此事上疏穆宗——“匿名文揭率奸人报复之私,尚宜申敕内外执法诸臣严行访逮。”
可见大明朝一直都在姑息此事。
以至于如今各缉拿衙门的差役,见了城中有揭帖张布,都极为钝感,并不如何放在心上。
直到巡城御史黄家栋亲眼看到这份揭帖,慌张登门顺天府衙门与五城兵马司之后,整个北京城才开始后知后觉地动起来。
如此自然是为时已晚。
不说城内百姓,至少准备今春会试的举子之间,已然是闹得沸沸扬扬!
……
若说古往今来什么地方心思最为活泛,议论最是纷纷,那便非学校莫属。
加之事涉科场公平,显贵特权这等话题。
国子监中的学子,几乎是一点就炸。
“听闻海御史都看不下了,给主考之一的王希烈写信了,说‘谅公以公道自持,必不以私徇太岳’云云。”
“张江陵当真是欺陛下年幼,恃宠而骄!”
“其实,抛开是否裹挟舆论不论,这份揭帖上所言的事,又哪一字有失,哪一句有误?”
“即便我等区区卑鄙之身,不敢质疑首辅的官声人品。但单单是掌一国枢要的权柄,对科举经义、策论的影响,难道还需要明言么?”
“对啊!首辅本身的言行就是泄题!作为父子,但凡体察言行,领悟一二,其中的优势,对我等难道公平吗?”
“老子登堂入室,儿子就能荫官,这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如今有些人却连荫官都不满足,还妄图插手科举,侵夺寒门最后的清白,如此下去怎么不干脆世袭算了?”
“就是!如此不循国朝成例,是何异于古时举孝廉举了自己儿子?”
国子监学堂内,一众学子嘈杂喧嚷,对今日出现在京城中的揭帖各自抒发自己的看法。
但人多的地方,自然有不同意见。
有人批判,自然也有人支持首辅儿子考进士。
吕兴周拍案而起:“什么国朝成例!我朝哪有这般成例!”
“早在永乐二年,会元杨相便是辅政大臣杨士奇的侄子。”
“天顺元年,二甲进士许起便是次辅许彬的儿子。”
“成化十一年,二甲进士王沂是南京吏部尚书王酒玙的儿子。”
“嘉靖五年,庶吉士费懋贤是首辅费宏的儿子;庶吉士毛渠是次辅毛纪的儿子。”
“嘉靖三十八年,吏部尚书吴鹏的儿子吴绍考中二甲进士。”
“此般例子比比皆是!你们搬弄是非,国朝成例是由得你们随意编的吗?”
其人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显然与聚成一团的学子,意见并不相合。
方才义愤阔谈的学子们,也闻声回头。
一众学子一看到吕兴周,立刻便有人冷笑一声:“我说是谁,原来是吕相公的长子,也难怪,你为张敬修张目,同样是为自己铺路。”
“屁股决定脑袋,我们理解你,一边玩去吧。”
科举必由学校,没有学籍的学子,是没资格参加考试的,无论是乡试还是会试。
所谓学子,都是有官学学籍的。
准备会试的举子,要么回省内的州学继续进修,要么就留在国子监修习。
这也是国子监最正统的出身,称为举监。
而与之相对的,国子监还有荫监、恩监二种,多是官老爷的子侄,或者以功赏赐的身份。
虽同为区区一个监生出身,但由于生源不同,二者的立场、观念、主张,都有着天壤之别。
吕兴周是吕调阳的儿子,见其说话,一众举监立刻为其划好了成分。
成分不好,甚至懒得与他辩论。
而自觉好好摆事实叫道理的吕兴周,莫名其妙被无端被折辱,当即怒不可遏。
他口中也不择言语了起来:“我父为天下兴亡殚精竭虑,为家国陛下鞠躬尽瘁,你们这些蛀虫衰仔,于国寸功未建,享着国朝的恩惠,也敢攻讦我父!”
“国朝柱石,功勋卓著,恩情你们还都还不完,竟然还想平白褫夺我等考试的资格。”
“我的公道又何在!?我有罪耶!?”
跟荫监不同,举监是领钱的。
除了每年例发的布匹、丝绸、衣服、帽子和靴子等,还会发放子女的衣服两套,米两石等。
所以才有吕兴周故意戳这痛处。
这话一出口,一众举监勃然变色,怒气上涌。
“好胆!汝等天街公卿,其无后乎!”
不仅是鼓噪。
已然有人奋袖出臂,跃跃欲试了。
眼见场面就要失控。
举监一方,余孟麟越众而出。
他先是挡在了同伴身前,将其拦住,又环顾一周,各自行了一礼:“诸位有话好说,君子动口不动手。”
在劝住众人之后,他这才看向吕兴周,语气沉稳,音色清朗道:“吕公子,气话你我不必再说,还是就是论事罢。”
吕兴周冷哼一声,挪回方才欲走转过去的身子。
余孟麟保持着礼节,继续说道:“你说国朝无有这般成例,遍举洪武至今的例子,以表辅臣子弟,亦能会试。”
“那我且问你,到底是这些人合乎规制,还是只因皇帝姑息,乃至有人欺上瞒下?”
“先说方才所提及的,吏部尚书吴鹏的儿子吴绍,考中二甲进士一事。”
“此人乃是替考!天下公论,吕公子难道不知道吗?”
“当是时,‘倩人入试,途人皆知,而言路无敢言’,难道不正是因为吏部尚书吴鹏官居要职,才敢如此兴科场大弊?”
“这究竟是世宗遭受欺瞒,还是替考也合乎规矩了?”
“再者,这揭帖上也说了,辅臣翟鸾二子登第,世宗皇帝当即便将其革职查办,吕公子为何避而不谈?这不是以国朝成例所惩处,又是何种依凭?”
“岂不佐证了此事查办才合乎规制,不办,才是皇帝法外姑息?”
“至于平白褫夺,就更是可笑。”
“是国朝抡才大典、大政根基、八千名举子的大公道重要,还是尔等辅臣子弟会试资格的小公道重要?”
“世宗皇帝当初指责翟鸾曰,‘二子纵有轼、辙之才,亦不可用’,苏轼苏辙之才都不能用,那他张敬修,你吕公子,即便真有进士之才,又岂容转圜!”
一番话连驳斥带立论,学堂内的举监们,宛如找到嘴替一般,面色舒畅。
齐声叫好。
“说得好!没丢份!”
“可不是这样?当年还小心遮掩的事情,如今这些纨绔子弟反而是明目张胆起来了!”
“彼辈自私自利,何曾将大公道放在眼里?”
同仇敌忾,义愤填膺。
吕兴周面对此景,势单力孤,愈发气闷。
щшш ★TтkΛ n ★CΟ
方才面对一众举监咋呼的时候,吕兴周还能斥责彼辈是学问不过,眼红语酸不过是打压竞争对手罢了。
但余孟麟不一样。
国子监有六个堂,分别为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
余孟麟虽出身贫寒,但这位的学问,却是六堂第一!
这水准,进士是十拿九稳,根本不需要打压某某。
无论是名次,还是一番论述,直接让吕兴周陷入了尴尬处境。
发现自己不得声势,无疑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
尤其最难受的是,他也回答不上,大臣子侄参与科举,如何保障公平这一点——若是寄希望人品,国朝又不是没出过严嵩。
吕兴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驳回去,不由更加气急。
他勉强组织了一番语言,正要开口。
便在这时,学堂大门吱嘎一声响起。
众人以为博士讲学来了,不约而同闭上嘴,朝门外看去,准备起身行礼。
定睛一看。
哪里是什么先生,赫然是众人谈论的主角,张居正之长子张敬修!
张敬修推门而入,站在门口视线扫过学堂内的众人,一言不发。
他最后将视线放在了吕兴周身上。
张敬修走到吕兴周面上,面对吕兴周疑惑的神色,前者只是略作示意,而后便一言不发将人带了出去。
一众学子也都静静看着。
直到张敬修走到学堂外,里间的动静才再度响了起来。
张敬修侧耳听了片刻,这才回过头,迎上吕兴周征询的目光,开口道:“内阁方才来人,让咱们先回家待着,不要惹麻烦。”
这就是要他们先避避风头,等朝中有了定论再说的意思。
张敬修往国子监外的方向走了两步,似乎又想起什么,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王谦已经回府了。”
吕兴周默然片刻。
连王崇古的儿子都要回去躲风头……看来虽然揭帖只弹劾了张居正,但无论是他父亲吕调阳,还是王崇古,都因此受了影响。
他忍不住皱起眉头,快步赶上张敬修:“究竟是谁这般阴险诡谲,私下张布揭帖,蛊惑不明事理的学子?”
自从皇帝坐镇考成法行云布雨之后,稍微迟钝一些的人,也明白了皇帝的态度。
吕兴周自然也知道,只要皇帝态度不改,那么他父亲在朝堂上就稳如泰山。
连他都知道,某些人自然也知道。
所以干脆不在朝堂上争斗,反而用出这种恶心的手段,将一众学子也拖了进来,放在了斗法的秤砣之上。
实在阴险!
张敬修走在前面,头也不回道:“奏疏是科臣刘不息上的,但揭帖似乎不是他张布,具体我也不清楚。”
吕兴周咬牙切齿。
愤愤道:“贤弟此次定要高中进士,狠狠打这些的脸!”
张敬修听了这话,神色立刻变得有些复杂。
过了好半晌,他才叹了一口气:“今次先不考了,等我父去位之后再说吧。”
吕兴周愕然:“啊?”
他快步走张敬修身旁,小心翼翼问道:“是张相公的意思?”
听了这话,张敬修停下脚步。
他抬头看了看天,又回头看向吕兴周,摇头道:“不是,他说他会处置好,不过……还是算了。”
吕兴周难以理解,三年一次,人生有几个三年。
更别说科举不是年纪越大越好,很多时候年纪越大,反而将灵性磨没了。
他不禁追问道:“为什么?”
张敬修闻言,第一时间没答话。
过了好一会,他才抿了抿嘴,涩声道:“我才二十二,还等得起,他等了太多了年了,要是为此受了影响,就没得等了。”
“我主动罢考,大家都不会为难。”
说罢,张敬修情绪有些按捺不住,匆匆转身,朝外走去。
吕兴周错愣地看着张敬修。
不是,哥们。
你这一罢考,那我怎么办?你首辅儿子不考了,我群辅儿子能硬着头皮考吗?
大家都是辅臣子侄,你不能害了为兄啊!
他连忙追上,苦苦相劝:“贤弟,你听我说,政争就是你死我活,就是半步不能退,你要是……”
两人逐渐走远,声音渐歇。
……
于此同时。
距离国子监一街之隔的地方。
一座学府坐北朝南,面阔三间。
四根漆雕实木,不知何时请了工匠,雕画了一些山河流景,天日北斗。
头顶匾额虽然仍然是空空如也,但左右楹联上却是补了一副好字。
龙飞凤舞,一眼名家所出。
只可惜,字是好字,文却没什么格律,可惜了一副好字——其曰“接下来,我将演示世界运行的框架。”
虽让人不明就里,但好就好在与照影壁上的“求真”、“问道”字样,相得益彰。
当然,东华门外路过的,不是达官显贵,就是士林学子,一般也不会理会这处小衙门的细节。
尤其国子监学生路过,通常还会嘲讽一声东施效颦。
不过张居正却负手在门口看了好半晌,征征入神。
直到徐阶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求真,求的是世界本真;问道,问的是自然之道,这是陛下说的,我也不懂什么意思。”
张居正这才回过神来。
看到徐阶有样学样,负手站在自己身旁,他连忙行了一礼:“老师。”
徐阶摆了摆手:“虚礼你是一板一眼,当初赶我离开内阁,可是半点没含糊,还不如没这么恭谨呢。”
每一个做学生的,在老师面前都有张厚脸皮。
张居正也习惯了心学宗师说话的任性。
他仿佛没听到一般,开口问道:“楹联上这话是什么意思?志在屈子天问?”
屈子曾经问过,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跟楹联上的“演示世界运行的框架”,莫名契合。
徐阶脑袋一耷,无奈道:“陛下扔我来只让管行政,余者一概不让过问,我哪儿知道。”
张居正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再度好奇地指了指门匾:“怎么还没名字?”
徐阶转身领着张居正进院,嘴上答道:“陛下不让我题,说是春闱后就有名字了。”
他走在前头。
一路有不少学子、博士,朝徐阶问好。
偶尔才有人能认出张居正,慌忙行礼。
由此也可见此处的人,出身确实不高,连首辅都不认得。
两人一前一后,徐阶主动开口问道:“今日内阁怎么得了清闲,想起找我来了?”
这大中午的,即便是午休,也最多打个盹,哪有功夫跑到东华门外的。
张居正跟在徐阶身后,随意回道:“被弹劾了,方才疏请致仕,正要回去闭门谢客,这不路过来看看老师嘛。”
说顺路,其实并不顺路。
张居正府往午门走才顺路,往东华门出来,回家还得绕好远一端。
但徐阶也不戳破,一路将张居正引到一处书房。
从桌案下取出一份茶叶,坐在茶几前,亲自煮了起来。
“揭帖的事?”
张居正在书房内四处晃悠,听到茶几旁徐阶的问话,这才停下脚步,回头答了一句:“是刘不息的弹劾,本来已经被陛下留中了,今日突然揭帖四布。”
“如今士林学子反响颇大。”
徐阶低头鼓捣着茶叶,一面点了点头:“难怪隔壁国子监今日这般吵闹。”
“不过……确实应当疏请致仕了,不然接下来会弹劾你恋栈权位,更加被动。”
揭帖违法是揭帖的事。
但首辅要是卷入舆论漩涡不做表态,那就政治事故了。
张居正叹了一口气:“是我疏忽了,没有早做准备。”
倒不是粗心大意,而是实在太过偏门。
当权子侄不能科考,这条规矩早就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了。
杨博的儿子前两年中进士还大设宴席呢,谁都没想起这一茬。
如今无论是他,还是吕调阳、王崇古、申时行,乃至去位的张四维,谁家子侄没在准备今年会试?
也没见有人说个不是。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多少也能断定,不是如今的廷臣所为。
徐阶笑了笑:“难怪,也只有如此烦闷的时候,才会想起为师。”
他抬头看了一眼,见张居正在书架上翻看,显然很是烦闷。
徐阶不由摇了摇头:“此事易尔,让你儿子罢考便是。”
张居正翻书的动作当即顿住了。
而后缓缓合上,语气复杂道:“犬子自小的时候,我便督促他修习课业,以状元勉励。”
“学堂之中,课业但有疏忽,我便喝骂抽打,毫不留情。”
“自今年以来,会试将近,我鼓励有之,鞭策有之,教训有之,盼望日渐殷切……”
说到最后,张居正口中的话,化作一声叹气:“让犬子罢考,我心有不忍。”
徐阶听了,不知道是想起什么,莫名眼眶红红。
他低下头,略作遮掩,点评道:“你就是太严苛了,对儿子、对学生、对自己。”
张居正默然不语。
徐阶再度开口支招道:“那就回家候着吧,陛下定然会给你撑腰,特许你儿子会试。”
张居正闻言,转过身去,看不清表情:“此次弹劾本身就占了道理,非要论起来,首辅子侄,确也不当科考。”
“陛下若是力排众议,替我撑腰,恐怕也会有碍圣德,为士林所指。”
这就是揭帖的作用。
尤其涉及到公平这种事,向来是好用的利器。
哪怕退一万步说,你张居正持身能正,没给儿子开后门,一众考官也不趋炎附势,澄心评卷,那以后呢?每个辅臣都可以?
凭什么就要为你张居正坏了规矩,遗患无穷?
徐阶听了这话,脸色立马变得难看。
将手中杯盖一扔,没好气道:“想太多作甚,这是他做皇帝的考验,不是你首辅的事情!你还真把自己当皇帝,替他想起来了!”
“时人骂你也好,皇帝圣德有损也罢,好官你自为之!”
“你要是肯跟我好好学心学,就能明白这些都是虚妄!”
张居正一点没听进去。
他摇了摇头,不愿意再继续这个话题。
生硬岔开道:“老师带我看看这座学府罢,此前一直没得闲暇,今日正好看看陛下在这边鼓弄什么东西。”
还有一章,晚点。
这一科确实因为张居正儿子要考试,闹得有些沸沸扬扬,海瑞这句话,是写给主考官吕调阳的,出自海瑞集。之后还有说这一科张居正指使王希烈给儿子作弊的,不过这个说法出自《制义科琐记》,是清人写的,没找到信源,大概率生造的。至于说儿子没考上进士,张居正生气得取消了这一科庶吉士的选拔,这个说法出自《明史》,主观意味比较强,但也没找到本身为什么取消的这一届庶吉士,大家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