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顶部广告

文学城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从小酒馆公方经理开始 > 第二十八章 选员工

底色 字色 字号

火红年代,从小酒馆公方经理开始:第二十八章 选员工

    清点一晚上的收获:

    崇文门41块9毛钱,155斤粮票;

    朝阳门37块2毛钱,135斤粮票;

    西直门16块2毛钱,70斤粮票;

    永定门39块4毛钱,155斤粮票;

    总计134块7毛钱,515斤粮票。

    扣掉给范母的30,再算上范金友自己攒的,他的身家是132.5毛钱和505斤粮票。

    粮票足够小酒馆食堂几天的周转,明天他倒是不用再往黑市跑了。

    留几块钱在裤兜里,其他钱和粮票全部被他放到仙岛里。

    范金友顺便收割了一下仙岛里种植的农作物,然后开始改造养殖区。

    他对如何投放饲料有了计策,准备实施看看。

    霎时,

    无数植物种子播撒在养殖区上空,均匀的落在养殖区各个角落。

    既然他没办法定时投喂,那就让动物自己找东西吃,那么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范金友再把埋在地底的岩盐矿拉出来,敲打成10立方米大小的正方块,按照方圆五百米一个的密度,在养殖区铺开。

    这样一来,只需要再等一天,等农作物长出来,有吃有喝有盐,动物就可以正常生活了。

    心满意足的范金友,在仓储区给自己造张床,用棉花铺了个床垫,借机在仙岛上补觉。

    在夜市奔波大半个晚上,虽然范金友没有感受到身体疲惫,但还是习惯性的睡了一觉。

    等他睡起来离开仙岛后,站在屋里才发现时间还早,外面的天还没亮呢。

    神采奕奕的范金友睡不着了,拿出前几天抽空去书店购买的俄语学习书籍看起来。

    不得不说,书店里的俄语学习书籍很全,与其他学习语言的书籍相比,不光量大质量还高。

    范金友买了五六本俄语入门书、一两本英语入门书、还有四五本日语入门书,外带三本词典。

    也是因为这些书籍,让范金友囊中羞涩资产减半,连买衣服的钱都拿不出来。

    范金友学的入迷,学习进度也很快。炼体不仅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还增强了大脑的活跃度。

    适应身体素质的改变,本身就是强化大脑精神的过程。

    毕竟人体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個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范金友具备常人难以想象的反应速度和运动速度,就必然具备一个可以快速分析和迅速发布命令的超频大脑。

    虽然没有天赋异禀到一目十行、走马观碑的地步,记忆力却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用了两个多小时,就熟练掌握了100个俄文单词,能够拼凑出一些简短的语句。

    按照这个进度来看,只需要一个月范金友就能完全掌握俄语,达到自由进行听说读写的程度。

    屋外,太阳已经上班一个多钟头。

    阳光从树影缝隙透了出来,明亮且耀眼。

    范金友草草吃过早饭,在喝完一碗白粥后离开家门,手上还拿着一个白面馒头,一边吃一边走。

    今天他不需要去街道点卯(打卡),而是要先去居委会,确定小酒馆公司合营后的员工名单。

    原本这种事,只需要居委会提交一份他们选择出来的员工名单就可以了。

    毕竟解决无业人员的工作问题,是街道下派给居委会的任务。

    不过范金友有自己的想法,想往这个名单里塞几个人,那就必须要给居委会打个招呼。

    正好借着拿员工名单的机会,和居委会大娘说一说加人这件事儿。

    走进居委会所在的二楼小院,范金友直直的走到居委会大娘所在的办公桌旁边。

    上了年纪的居委会大娘,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建设新国家的光荣事业中,所以她每天都比正常上班时间早到30分钟。

    不是大娘不想更早的到居委会上班,而是时间上不允许,早上在家里要操劳的事情很多,生活没有现在方便。

    范金友敲了敲办公桌,礼貌的向居委会大娘问好道:

    “大娘,早上好。我来拿居委会选择出来的,小酒馆公私合营员工名单。”

    居委会大娘乐呵呵的说道:

    “好,我这就给你拿资料。”

    她从左手边一沓文件中抽取出一个档案袋,递给范金友说道:

    “就是这两个,赵雅丽我就不多说了,是你亲戚,你熟。”

    “孔玉琴,街道指派的出纳。”

    “为了把小酒馆干好,这次我们就不安排闲散人员进酒馆工作了。”

    “也是给你减轻负担,人少了每个月发放的工资就少。最后小酒馆的利润,看起来也漂亮些。”

    范金友接过档案袋,抽出里面两人的资料看了一眼,是自己印象中的小酒馆员工。

    不过员工数量由原剧中的四人,变成了两人。

    范金友忽然说道:

    “大娘,你看要不要再准备几个备用人选,我在小酒馆经营上有些想法...”

    “我想把小酒馆隔壁的空房间并入小酒馆,这样需要多加几名员工,才能照顾得过来。”

    居委会大娘听了这话,放下手中的活计,疑惑的问道:

    “这事儿你跟街道李主任说了吗?”

    “他同意了?”

    范金友讪笑道:

    “我还没来得及跟主任说呢,所以才说是备选嘛。”

    “要是主任同意了,我就不用再来居委会跑一趟了不是?”

    居委会大娘想了想,范金友说话在理,能多招些员工也好,可以帮居委会减轻辖区内的人员负担。

    所以她没有拒绝,把居委会内所有的闲置人员名单都拿给范金友,说道:

    “那你看看吧,你还想要哪几个人?”

    范金友接住名单后没有打开,而是放在了桌上,朝居委会大娘大娘笑道:

    “名单我就不看了,居委会上报到街道的闲散人员名单,就是我整理的,我心里有数。”

    “我想再加四个人,马连生、何玉梅、蔡全无、片儿爷。”

    居委会大娘对辖区内的人员烂熟于心,仅仅是名字就能让他记起来该人的住址,以及生平经历。

    马连生他了解,唱莲花落的乞丐,是街道闲散人员之一,安排工作合情合理。

    何玉梅,蔡家胡同何家的二女儿,小学毕业之后一直在家打扫卫生,也是无业游民,安排工作可以理解。

    片儿爷,拉洋片的无业游民。(一种可以看图画的推车)

    至于蔡全无嘛...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