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顶部广告

文学城 > 其他类型 > 诸天从神探狄仁杰开始 > 第五十八章 我花开后百花杀

底色 字色 字号

诸天从神探狄仁杰开始:第五十八章 我花开后百花杀

    沈忧之问起慧能,并非有意挑拨矛盾,更不是蓄意讥讽,而是诚心发问。

    神秀和慧能,一渐悟一顿悟,后世关于二人观点之优劣亦是争论不休。

    今日得见神秀,听了他的渐悟之法,沈忧之自然对那位传说中的禅宗六祖更加好奇。

    沈忧之相信,神秀禅师也不会介意于此。

    因为历史上,就是他把六祖慧能的名号传到统治阶级中的。

    虽然慧能以佛偈胜过了神秀,继承了五祖的衣钵,但这只是禅宗内部的事,外人对慧能尚知之甚少。

    六祖慧能真正扬名,还是靠神秀助推。

    当年武后闻得神秀禅师之名,请他进宫说法,为打压道门,又欲拜神秀为国师,可神秀却婉拒道:“我并没有这个资格,传承衣钵的是师弟慧能。”

    这是慧能的法号首次为上层统治者所知晓,也为后来慧能统领禅宗下了基础。

    由此可见,神秀禅师的心胸绝不会囿于“名利”和“胜败”这些俗世之见。

    神秀禅师见沈忧之问起慧能,温声答道:“师弟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立教外别传,吾不如也。”

    沈忧之闻言,又继续问道:“昔年释迦摩尼于裟罗树下涅槃之时,曾命弟子阿难在佛说正本之前,加上‘如是我闻’四字,示意其内容皆为阿难亲耳所闻,以防止伪经迷惑世人。

    如今慧能法师之‘教外别传’岂非背离佛说正本?”

    六祖慧能不识文字,又立教外别传,这岂非与佛陀圆寂前留下的‘如是我闻’的嘱托相背离?

    神秀禅师听了沈忧之的疑惑,又笑着答道:“佛有过去、未来,教有内外,理无分别矣!

    慧能师弟以心印心,不立文字。

    世尊亦曰,不可说。

    二者皆是一般。”

    沈忧之听完神秀禅师的话,心中不由惊讶,看来这位神秀禅师对六祖慧能颇为推崇,竟将其与释迦摩尼相并列!

    以神秀所言,天地间的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分别,只是因为探索道理的人有分别,所以用来表达道理的言语亦有分别。

    也就是说,释迦摩尼佛和慧能所悟得的道理其实是相通的,只是个人的表达不同,所以才有内外之分。

    也正由于释迦摩尼留下了“如是我闻”四字,所以慧能之法才被称为“教外别传”。

    因为二者其实并无分别,只是后世之人强行以内、外来区分罢了。

    释迦摩尼的“不可说”,与慧能的“以心印心,不立文字”,其实都是在追求万物的本质规律,力求避免表象的干扰。

    只是,这种直指本质的深邃洞察力,不是任何人都能拥有的,甚至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拥有。

    所以六祖慧能才会说:“我此法门,乃接引上上根人。”

    意思就是说,顿悟之法,只有上上根器的绝顶资质之人才能领悟。

    何为绝顶资质?

    就是得天授之智的开悟之人,每一个都能开宗立派,即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之人。

    这样的人,千年难出一个。

    因此,顿悟派最常出两种人。

    一种就是六祖慧能那样得天授之智的开悟之人。

    另一种么,就是既没有慧能那般无上智慧,又不愿意像神秀这般渐悟苦修,看着整日参禅打坐,其实内心空洞无比,除了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精义道理都不懂的假和尚。

    至于哪种人多、哪种人少,不言自明。

    以沈忧之所知,六祖慧能之后,能得此顿悟之法的人,唯有那位法号“道济”的济公禅师最负盛名。

    “今日听禅师讲法,甚有收获,多谢赐教!”

    沈忧之说完,起身一礼。

    神秀禅师微微笑道:“我之法门,不过微末之学。

    道长日后之法,当为无上妙法!”

    沈忧之闻言,依旧摇了摇头。

    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开创无上妙法的智慧和能力。

    “叨扰半日,在下告辞了。”

    “道长请自便。”

    沈忧之又是一礼,随后缓缓退出了厢房。

    神秀禅师则打开窗户,目送着沈忧之离开。

    一直到沈忧之的身影完全消失在视野中,神秀禅师才缓缓抬起头,看向那无垠天空——

    多么广阔的天地啊!

    能包容一切道理,能孕育世间万物!

    ......

    不久之后,皇帝的赏赐连同圣旨一同抵达沈忧之在神都的居所。

    圣旨的内容依旧简洁,除了例行的表彰,就是让他即刻返回封地常州。

    本来他这次进京就是皇帝因鬼神之事而传召,现在案件破了,他自然也该走了。

    虽然沈忧之在此次滴血雄鹰案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足以显示其对皇帝的忠诚,但以武则天多疑的性格,就连亲生的儿子和女儿都得不到她的完全信任,何况一个没有血缘的李姓之人?

    因此,皇帝是绝不可能就这般放任沈忧之呆在神都洛阳的。

    不过么,这倒也正合了沈忧之的意,

    他本身也没想过要在神都呆多久,毕竟他自己的势力如今正是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事务还需要自己亲自经营,能回封地自然是好事。

    话虽如此,但皇帝这道圣旨,却颇有赶他走的意思。

    即便自己本来就想要离开,但自己主动离开和被人赶出去的滋味,当然是完全不同的。

    奈何势比人强,以沈忧之现在的处境,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违背皇帝的意志。

    因此,他只能暂且压下心里的这份憋屈,在心中默默想到:

    下一次!

    等下一次再回神都的时候,一切就都在我的掌握之中了!

    ......

    沈忧之来的时候火急火燎地来,百十来步便有一人相迎,走的时候却是无人相送。

    这也可以理解。

    朝中的武后派自不用说,巴不得自己这个姓李的赶快离开。

    其余的李唐派,此刻大多以太子李显为首,也不会和自己有来往。

    至于狄仁杰,他更不宜来相送。

    两人刚刚联手破获一桩大案,若是此刻再有过于密集的交往,那皇帝难免心生猜忌。

    所以,自己还是这样悄悄地走比较好。

    对这神都里的所有人都好。

    只是,当自己再次以安王的身份回到神都之时,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沈忧之心中已经隐隐有些期待了——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