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阅读 > 第322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第322章

    张丹青好歹是堂堂大明朝廷的正二品大员,怎么说也是督察院的最高长官左都御史,真要放任这么一大官员在自己面前出了性命事件,自己也无法向建文皇帝交代。更何况张丹青挥下的那些个下属们,都是一个个的御史,这些人虽然官位比较小,但一个个都是不怕事的主,要是真放任张丹青出事,他们铁定不会轻而易举的放过自己的。,或许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李锦龙不得不默默的目送着他们离开,并下令士兵严禁轻举妄动。

    朱高煦领着肥胖的大哥朱高炽等人,押送着张丹青也顺利的全身而退,等到后面没有追兵了,三兄弟这才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纷纷向张丹青,请罪不已。此时也不是和他们叙家常或者是攀关系的时候,身为他们的姨父,张兰青也只是澹澹的说了一句,诸位保重。便毫不留恋的转身离开。

    、这一生也别无所求了,坐等富贵即可。

    要知道历史上的仁宗皇帝朱高炽,虽然因为肥胖而导致在位时间极短,却也是个极为念旧和重感情的皇帝。

    《大明风华》中狄胖胖为我们演绎了一个“憨态可掬”的朱高炽,颇为传神地展现了朱高炽几个特点:胖、不为朱棣所喜、仁义、在位时间短等。朱高炽庙号“仁宗”,这是封建王朝中非常高的褒奖,那么做了二十年太子,在位仅九个月,突然暴毙的朱高炽是否真的如《明史》记载的那样可以比肩汉文帝、汉景帝?

    太子是高危职业,尤其是英主的太子。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杀,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逼宫失败被废为庶人,康熙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直接玩崩溃了,永乐大帝的太子自然也不好当。

    朱高炽,朱棣与徐皇后长子,洪武十一年出生,幼年时与一众藩王儿子侍奉在朱元章身边,独得朱元章赏识,钦命其为燕王世子,然而朱棣却不喜欢他,总觉得这个孩子一点都不像自己。

    自永乐二年被立为太子,到永乐二十二年登基,朱高炽做了二十年太子。在这二十年里,不仅要防范两个弟弟的明枪暗箭,最主要还需要面对朱棣的天威。朱棣一共五次北伐,每次都由朱高炽监国,不得不说朱元章当年没看错人,朱高炽处理政务水平确实不错,监国期间从未出过大乱子,甚至还借着监国,把朱棣一些过激的政策调整过来,赢得了朝臣的赞誉,纷纷向朱高炽靠拢。对于逐渐形成的“太子党”,朱棣也心有警觉,每次北伐归来都得找理由打压。

    比如说永乐八年,朱棣北伐,大才子解缙入京办事,没见着皇帝,但是太子监国,总得去拜见吧,于是解缙就拜谒了东宫。朱高煦知道后,添油加醋在朱棣耳边一阵滴咕,解缙就成了“毫无人臣之礼”,而朱高炽就有结党营私之举,毕竟解缙是铁杆“太子党”是朝野上下的共识,当年若不是他一句“好圣孙”,朱棣是否立朱高炽还未可知。朱棣回京后,立即下令锦衣卫把解缙丢到诏狱内,后来解缙在诏狱内被纪纲活活冻死。

    除了解缙,还有一人叫耿通,也惨遭杀身之祸。朱棣北伐回来后把几个部门主管叫过来询问太子监国理政得失,耿通是大理寺右丞,也在问话之列,这家伙对朱高炽一阵吹捧,甚至直言不讳说“太子处理政务很得当,无需更换太子”!如此言论让朱棣觉得非常刺耳,非常不高兴,后来朱高煦谗言说耿通受太子之托为别人脱罪,朱棣大怒,“耿通为东宫关说,坏祖法,离间我父子,不可恕,其置之极刑。”下令将耿通拖出午门处斩。

    解缙和耿通如果算是朱棣对朱高炽的敲打的话,永乐十二年的针对东宫僚属的大动作就是严重警告了,朱高炽本人估计都被吓得瑟瑟发抖。永乐十二年,朱棣第二次北伐,命朱高炽监国,黄淮、金问、杨士奇、杨溥等人辅政。朱高煦又向朱棣谗言,说朱高炽等人结党把持朝政,要架空朱棣,朱棣本就对太子党有戒心,听到谗言大怒,恰好大军班师回朝,朱高炽没有及时迎接,有失礼仪,更有对朱棣不敬之嫌,朱棣以此为借口,将日常辅导朱高炽的官员以及东宫僚属统统关进诏狱,一夜之间太子党被一扫而空,大明朝似乎要变天。不过朱棣还是明君,并没有大开杀戒,像杨溥等贤臣关了一段时间就放出来了,不过有些人似乎被朱棣遗忘了,一直关到朱高炽登基才被放出来。

    如此的惊涛骇浪之中,朱高炽能够幸存,原因有三,第一嫡长子身份,嫡长子继承是朝局甚至大明王朝稳定的最大保障,朱元章也早早就这一点告戒后世子孙,有明一朝,也是历代王朝中将嫡长子继承制执行最为彻底的;第二文官的支持,朱高炽的“仁义人设”获得了文官的普遍认可,在文官眼中朱高炽就是仁君应该有的样子;第三靠的是朱高炽自己的能力了,前后五次监国,总监国时间超过了八年!没有出什么纰漏,这难道不是实力的展现?

    朱高炽只在位9个月,48岁驾崩,对于死因《明史》或者《明仁宗实录》中只字不提,这也让后人多了很多遐想。

    首先大概率不是病故,因为如果是病故,《明史》或者《实录》不可能不记载,既然讳莫如深,那很可能是非正常死亡。那么关于明仁宗的死因,一般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金石中毒。这种说法来源自陆釴的《病逸漫记》,陆釴是正德年间的榜眼,他写道“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这当中提到了三种死因,一种是雷震,就是被雷噼死了,第二种是宫女想要毒杀张皇后,结果误中副车,毒死了明仁宗,但是经过陆釴考证,他认为是得了阴症,阴症可能是类似于伤寒之类,总归是不治之症,但若仅仅是阴症,《实录》完全可以大方记载,再结合《明史·罗汝敬传》中“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的记载,似乎可以这样推理,明仁宗得了阴症,使用金石之方治疗,却导致金石中毒而亡。这当然是一种猜测,但历史上因金石之毒驾崩的皇帝不在少数。

    第二种是纵欲过度。这种说法来自于明仁宗驾崩前“念念不忘”的一人。仁宗登基后李时勉曾经上文进言,说仁宗在朱棣丧期与后妃有私密生活,是对先帝不敬,劝仁宗要节欲!“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仁宗大怒,命卫士打断李时勉三根肋骨,拖出大殿,李时勉差点就直接挂了,后来又被仁宗关到诏狱内。”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明仁宗驾崩的当天晚上还向夏原吉发泄他对李时勉的怒火!不过由此推测仁宗因纵欲过度拖垮了身子有点勉强,而且查遍全网也没有找到李时勉奏章的原文,这种说法何时传出也不知了,反正很多自媒体文章都采纳了这一说法,各位看官自己判断吧。

    第三种个人感觉就比较离谱了,有点阴谋论的味道了,说是朱瞻基杀父弑君!我看了很多文章,都是些捕风捉影的推测,说什么朱瞻基被“发配”到南京,太子之位不保,或者是朱瞻基和仁宗政见不合等等,妥妥的阴谋论常用手法,一笑置之。

    朱高炽在位时间仅九个月,来不及大展拳脚,但就是短短九个月,施政方针却得到了整个大明王朝士大夫阶层的一致认可。朱棣后期,不顾经济民生,大肆印刷大明宝钞掠夺民财以支撑北伐,有点穷兵黩武的味道,朱高炽登基后,通知边境提高警惕,但是不主动出击,与民休息,把耗费巨大的郑和下西洋停了,甚至认为定都北京过于浪费漕粮周转,下令迁都回南京,同时下诏大赦建文同党,宽松政治环境,总归将大明王朝引导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不过本人对迁都回南京挺有看法,不要以为“天子守国门”只是我们现代人杜撰出来的一句空话,从上帝视角来看,以明朝后世皇帝的德性,如果都城在南京,北方真的有可能再次被蒙古人侵占!

    苦苦熬了二十年,结果只当了九个月的皇帝,朱高炽是挺悲剧的,但这也是大明朝的损失,以朱高炽九个月的施政方针来看,和汉武帝之后的汉宣帝颇为相似,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伤了汉朝元气,有了汉宣帝的与民休息,才让汉朝重回巅峰,彼时汉朝的强大更甚于文景与汉武时期。若是再给朱高炽十年,也许大明朝会迎来真正的巅峰,不过幸好继任者朱瞻基干得也还不错。

    中国人讲究盖棺论定,因此非常在意死后的称号,这点在皇家尤甚。但就在非常讲究的皇家,诸如太祖、太宗、文宗、武宗、德宗、宪宗等庙号彼彼皆是,自三国曹操被追尊为太祖皇帝以后,太祖之庙号多为开国之君所拥有,但庙号为仁宗者也就宋仁宗赵祯、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颙琰而已。但上述诸君,堪称仁宗者除了赵祯以外就是朱高炽,剩下那两位只能说是继承他们之位的后世之君对他们的美化。

    朱高炽是明太祖朱元章第四子燕王朱棣的长子,其母为明初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如果不是朱高炽的父亲朱棣野心勃勃,不愿在侄儿建文帝朱允炆膝下称臣,找借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建文帝的统治,自己登基称帝,朱高炽的一生充其量就是个贤王而已。虽然这样历史上也会留下他的美名,但绝对不会由他开创出大明的盛世“仁宣之治”!

    朱高炽是个肥胖之人,走起路来还需两人扶着,但他酷爱读书,交往之人都是当时大儒,因此他性格不但仁慈而且非常识大体。正因为朱高炽识大体,他的皇祖朱元章十分喜欢他,因此朱高炽被朱元章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册封为燕世子。

    朱棣是马上亲王,尚武的他并不喜欢这个肥胖的儿子,他欣赏的是同他一样孔武有力、上阵所向披靡的次子朱高煦。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因为多次遇险都是为朱高煦所救,为了感谢朱高煦,朱棣竟然不顾长幼有序的封建礼法,数次当着众将士拍着朱高煦的肩膀云,“世子多病,汝当努力!”言下之意就是自己的位置将来就是朱高煦的。这样的话无形中鼓起了朱高煦的野心,一向瞧不起朱高炽的他更加用斜眼看自己的长兄,而且还多次找茬陷害朱高炽。但朱高炽始终念及亲情,从来没在朱棣面露出对弟弟的不满之意。

    其实朱高炽绝非毫无军事才能之人,否则他也不可能仅用万人之兵,成功的击退了李景隆所率领的进攻北平城的五十万大军。

    朱棣篡夺皇位以后,犹豫了一年才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在大才子解缙的巧妙劝谏下,不得已立朱高炽为太子,同时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三子朱高燧为赵王。但朱棣没有令二位已成年的儿子出京就藩。

    由于当时残元势力时常入侵明帝国,朱棣曾数次出兵漠北攻打蒙元军队。每次出征,朱棣都命太子朱高炽以监国的身份留住南京处理一切政务。谨慎的朱高炽每处理一事都会驰书向朱棣汇报情况。这种情况整整持续了十五年,其间亦有处理不当之处而被朱高煦陷害,但朱高炽每次都会想办法化解过去。

    本来朱高煦的汉王封藩在云南,但他倚靠着朱棣的宠爱,始终赖着京城不走,而且一直在窥视着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同时又在京城多行不法,最终为朝中正直之臣所不能忍,朱棣只好接受了他们的劝谏,下令叫朱高煦就藩,但同时朱棣没有命朱高煦远就云南,而是把他安置在山东乐安州。

    朱高煦走后,赵王朱高燧又开始谋求储位,这个家伙更加疯狂,他甚至想谋杀朱棣夺取皇位。事情败露后,还是朱高炽为他多处隐藏罪行,朱高燧方得免受重罚。

    朱高炽继位以后,虽然他的两个弟弟在父皇生前多次构陷于他,但仁慈的他没有利用权力报复他们,反而对他们多有赏赐。

    由于朱高炽的父祖为政苛刻,他们当政之时,天下冤桉无数,深知详情的朱高炽继位以后,立即命令有司厘清冤桉,该平反的平反,该昭雪的就昭雪。他父亲朱棣所定逆桉被他悉数平反,连被骂朱棣为燕贼誓死不从他因此而被灭十族的方孝孺都在平反之例。消息传开,天下臣民一致称颂朱高炽的圣德。

    由于朱高炽的身体不好,这样的好皇帝仅仅在位十个月就去世了,倘若他能多活些年,大明天下的臣民会更幸福,好在他留下个好的继承人,他的儿子明宣宗继位以后,继承了朱高炽的各项政策,从而把大明朝带入了宣德盛世。

    正因为这样,朱高炽被谥为仁宗昭皇帝可谓名符其实。

    眼下的张丹青在落魄回去的时候忍不住的暗自庆幸,自己的这下半生富贵和幸福,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有着落了。

    lq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