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阅读 > 第307章 策划

底色 字色 字号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第307章 策划

    在这样重大的变故和意外之下,张丹青的思虑,显然显得非常多余,事实上,湘王府阖府自焚的消息传到了北平的时候,燕王朱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甚至愤怒的揪着三宝太监的衣领,以为是自己听错了,亦或是这个残缺之人向他汇报虚假信息,但再三确认之后才发现,很多事情虽然乍一听闻之下难以接受,但往往却是不可置疑的真实消息。

    那个从小跟在自己屁股后面像个跟屁虫一样的十二弟,就这么壮烈的悲愤中死亡了,死的是那般悄无声息和猝不及防,顷刻之间,让燕王朱棣整个人便瞬间陷入了破防。

    也许有些人还不太明白,为何朱元章第十二子朱柏会被朱允炆逼得自焚?他的死逼反了朱棣?

    事实上要知道明代湘王朱柏是明太祖朱元章的第十二子,他为人极重孝义,曾十分被父亲朱元章所喜爱,但是朱柏却在28岁这一年被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所逼迫自焚而死,而朱柏之死也成了最终逼反燕王朱棣的导火索。

    极重孝义且文武双全的湘王朱柏

    朱柏是朱元章第十二子,其母为胡顺妃,与朱柏同年出生的是朱元章第十一子蜀王朱椿,而朱椿的生母是朱元章的伯乐也是当年红巾军领袖郭子兴之女郭惠妃,朱元章的元配马皇后就是郭子兴的养女,加之郭惠妃的生父郭子兴对朱元章有提携之恩,没有郭子兴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朱元章建立大明,因此朱元章对郭惠妃十分宠幸。

    而朱柏的生母胡顺妃就比较惨了,虽然她是临川侯胡美之女,但是她的父亲胡美曾是朱元章的死敌陈友谅麾下大将,当初胡美投降也是被迫投降,还曾一度要求朱元章不能解散他的大军,因此朱元章早就瞅胡美不顺眼,后来胡美更是被牵扯进胡惟庸桉,被朱元章扣上擅入后宫的罪名处死了。

    因此朱元章当初只是为了笼络胡美才娶了他的女儿,所以胡顺妃在朱元章后宫中并不得宠,只生育了朱柏一人。生母不得宠,朱柏自然在幼年时也并未得到朱元章太多的关爱。

    不过朱柏却凭借自身优势逐渐获得了父亲朱元章的喜爱,根据《湘献王神道碑文》所记载:王幼而美异,长而通明。

    这意思就是说朱柏幼年时长得很俊秀,长大之后十分聪慧。要颜值有颜值,要智商有智商,这种孩子哪个家长能不喜爱,朱元章也不例外,因此他逐渐开始喜爱朱柏。

    朱元章虽然是大老粗,但是他当皇帝之后对子女的教育极为重视,他聘请名儒教导儿子们,所以朱元章的儿子都享受到了顶级的教育资源,在这种环境下,自幼还聪慧的朱柏自然成长的极为卓越。

    根据《明史》记载朱柏生性好学,喜好读书且十分勤奋,经常读书至深更半夜,即便外出时朱柏随身都装着几本书,在马上或者车中都不忘读书,每遇山水胜景朱柏都会心生感慨或赋诗或作文,朱柏还十分喜好道家经典,给自己还起了一个道号紫虚子。

    不光爱好文学,朱柏还喜好研习兵法,而且他的膂力还十分过人,善于骑射,还精通使用各种武器,颇有豪侠气概。

    洪武十一年(1378年)年仅7岁的朱柏受为封湘王,但是由于当时他还年幼,先不用去外地就藩,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时,按照朱元章定的规矩皇子年满15岁即可赴藩国就藩,因此朱元章在这一年为朱柏举行大婚,给他聘娶了海国公吴祯之女吴氏为湘王妃,命他携妻子赴封地荆州就藩。

    在朱柏离开南京时,按照规矩朱元章会亲自为赴外地就藩的儿子们送行,朱元章同时还会赐给每一个儿子一条玉带系在腰间,当时朱元章恩赐玉带之后,就让皇子们转过身去让自己看看腰带后方饰品怎样,别的皇子都转过身让朱元章看,唯独朱柏没有转身,他是将腰带转了过来让朱元章看,因此朱元章就纳闷问他为何不转身,朱柏答曰:“君父不可背也!”

    朱柏这一番话显示了他极为忠孝,因此朱元章十分感动,由此更加喜爱朱柏。

    朱柏一生都拿自己的父亲朱元章当作偶像和榜样,他到了荆州之后也不忘朱元章的教诲要刻苦学习,朱柏到了封地没有像其他皇子那样脱离了朱元章的约束,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不再认真学习,朱柏反而是极为自律,继续勤学苦读,并且还在荆州的藩邸修建了一座“景园阁”,专门聘请名儒修书,朱柏请这些名儒仔细校对古籍,把一些残缺或者有错误的古籍校正后重新出版,希望能让这些古籍名着传承后世。

    当初朱元章大封诸子到各地当藩王除了是为巩固太子朱标的地位,还有一个心思就是朱元章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替大明守好江山,因此他才会把诸子分封到各地为王。

    而朱柏也确实做到了父亲朱元章对儿子们守好大明江山的要求,在朱柏就藩荆州后,湖南常德一带爆发了蒙古降兵发起的叛乱,这些蒙古降兵叛乱流窜至荆州虎渡河一带,对荆州百姓造成了很大困扰,朱柏得知降兵叛乱的消息之后,立即率领藩王卫所的士兵去平定叛乱。

    朱柏在大战前更是鼓励手下士兵:敌兵锐甚,必有以挫之。令渐沮衄,若纵使得入塞,遗祸将大。

    朱柏这意思就是说这些蒙古叛军士气正盛,必须挫其锐气,让他们士气低落,否则任由他们逃到塞外,将会造成更大的祸患。

    朱柏在这一次率兵平叛中表现得十分英勇出色,他每战必身先士卒,调遣有方,作战极为奋勇,还一路追击着蒙古降兵,迫使这些叛军无法逃入塞外,最终朱柏一直追击他们到延安一带彻底把他们全部歼灭。

    朱元章得知朱柏将剿灭了蒙古降兵叛乱的事非常高兴,他特意把朱柏召到南京慰劳。后来在朱元章晚年,朱柏又曾随同六哥楚王朱桢平定贵州蛮夷叛乱。

    从朱元章时期的朱柏表现来看,这就是一位文武双全,还极重孝义的高富帅王子,而且他在朱元章时代就藩荆州十余年,他并不像朱元章其他的儿子在封地为所欲为,胡作非为一样,他在荆州时期就没有胡作非为过,朱元章从来都没有斥责过他,可见朱柏在朱元章时代就是一个安分守己还能替大明守卫江山的合格藩王。

    本来以朱柏的表现他可以一直岁月静好,在荆州骑马郊游,吟诗作赋的当一个富贵王爷快活下去,不过随着他老爹朱元章去世,他的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继位,朱柏的美好生活彻底被打乱了。

    朱允炆残酷削藩,朱柏不肯受辱自焚而亡,朱柏之死让朱棣坚定了反抗之心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章驾崩,朱元章生前最心仪的皇位继承人是他的长子懿文太子朱标,但是很惋惜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38岁的朱标就英年早逝,因此朱元章在朱标去世后决定册立颇有父风的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继承皇位。所以朱元章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就继承了皇位,是为建文帝。

    朱柏得知父亲朱元章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万分,几欲昏阙,他坚持想到南京去给父亲朱元章奔丧,但是却被侄子朱允炆所阻止,朱允炆实际是担心这些外地藩王叔叔们到南京图谋不轨,威胁到他的皇位,因此朱允炆以朱元章临终遗诏“诸王临国中,母至京师”为由阻止了已到外地就藩的叔叔们前来南京奔丧。

    其实朱元章在世时前就曾与朱允炆探讨过藩王问题,朱元章曾对朱允炆说过: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

    朱元章这意思就是告诉朱允炆他册封诸子为藩王,让他们去替朱允炆戍守边境,可令边境安宁,给朱允炆一个安稳的江山。

    朱允炆虽然年纪不大,但他却早就认识到了藩王过度拥兵自重,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地位,他当时就已经在思考如何削除藩王权力了,因此他反问祖父朱元章: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

    朱允炆这意思就是边境不宁,诸王可以抵御,那么诸王如果有异心,谁来抵御。朱允炆这番话确实让朱元章沉思良久,也让这场对话陷入了沉默,良久之后朱元章才问朱允炆面对这件事该怎么办。

    朱允炆则回答: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朱允炆的意思就是先用恩德去感化,如果不行,就以礼法去制裁,再不行就削除其封地,还不行的话就换人,最后实在不行就只能用兵讨伐了。朱元章听完朱允炆的回答又是沉默良久,最终认可了朱允炆的办法,认为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也说明朱元章在生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藩王对皇权的威胁,但是他当时却已经无能为力了,毕竟他再狠心也不能对儿子下死手,而且儿子们的势力已然成形,所以朱元章最后才会只得认可朱允炆的处理藩王办法是唯一的办法,他只能希望儿子们能安分守己,朱允炆能相对宽仁,才不至于发生皇室内乱的事情,也因此朱元章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们都进京奔丧会引起朱允炆猜忌,才会在遗诏中禁止外地就藩的儿子们进京给自己奔丧。

    不能给朱元章奔丧这让生性极重孝义的朱柏十分沮丧,朱柏只得在荆州设置祭坛祭奠父亲朱元章。并且由于不能亲自给父亲奔丧,朱柏已经有了弃世殉葬的想法。《湘献王神道碑文》中就记载朱柏在朱元章去世后“自太祖宾天,哭踊几绝因忽忽内伤,有弃人间意”。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柏是一个极重孝义的人,父亲朱元章在他心目中完全就是一个信仰,只有信仰。

    这边朱柏悲痛欲绝父亲朱元章之死,那边南京城里他的大侄子朱允炆却已经要准备对他磨刀霍霍了。

    朱允炆继位之后年少气盛,踌躇满志,他对于那些身在外地手握重兵的藩王叔叔们十分警惕和不安,因此他继位之后就立刻与文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商议如何削除藩王的事情。

    关于削藩的方案建议有两条,一条是齐泰所提出来的,要削藩就得从实力最强的藩王下手,才能起到警示其他藩王的作用,因此齐泰建议先从当时朱元章最年长的儿子且在北京手握重兵的老四燕王朱棣下手(朱允炆继位时,朱元章的次子秦王朱樉和三子晋王朱棡已经去世,所以朱棣当时年纪最长辈分最高)。

    另外一条则是黄子澄所提议,黄子澄认为燕王朱棣的实力过于强大,不如先从早在朱元章时期就有违法乱纪表现受到朱元章斥责过的老五周王朱橚下手,朱橚与朱棣是同母所生,两人关系亲近,先削除朱橚也算是断了朱棣的手足。

    朱允炆最终选择了黄子澄的提议,决定最先从朱橚下手。朱橚这个人本身确实人品不正,他在朱元章时代就因为擅离封地被训斥过,朱元章去世后他也确实心怀异志,很可能和朱棣的心思差不多,只是他的能力和实力比朱棣都差远了,朱橚的长史王翰发现他心怀异志之后,多次劝告他不听,王翰怕将来连累自己,于是装疯病发作辞官了。

    后来朱橚的次子汝南王朱有爋为了与大哥周王世子朱有炖争夺周王继承权,朱有爋故意向朱允炆诬告其父朱橚想谋反,这一下正中朱允炆下怀,朱允炆立刻派了大将李景隆去朱橚的封地开封将其抓捕。

    于是朱允炆很顺利地废除了周王爵位,在抓捕朱橚之后,朱允炆又开始准备收拾一些和朱橚情况相似确实是在封地有不法之举的藩王,朱允炆随后又将朱元章第七子齐王朱榑、十三子代王朱桂以及十八子岷王朱楩都收拾了一番,并顺利的废除了他们的封爵。

    朱允炆削除了朱橚、朱榑、朱桂、朱楩四人也算是因为这四人多少都有些不法之举动,而且人品也都不太好,朱柏与他们相比算比较遵守法度的藩王,即便如此朱允炆也没有放过他。

    那么为何朱允炆会拿十二叔朱柏开刀呢?很简单,因为朱柏与朱棣很相似,朱柏和朱棣都是朱元章诸子中比较杰出的儿子,都文武双全且性格刚毅,但是朱柏并不像朱棣那般是手握重兵实力强大的边塞藩王,相对之下朱柏的实力比朱棣差了不少,所以朱柏是朱允炆在收拾朱棣之前最符合用来练手的叔叔。

    因此当朱允炆想收拾朱柏时,恰好就有官员顺着朱允炆的意思弹劾朱柏在封地私自铸造钱币有图谋不轨之举,至于这个罪名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允炆想不想就此事收拾朱柏,而朱允炆很快就派人去抓朱柏到南京,就说明了朱允炆就是想借着这件事把朱柏收拾了,所以这个罪名也可能是无中生有出来的,只是朱允炆想收拾朱柏的一个借口而已。

    在抓捕朱柏时,朱允炆还玩了手段,他先秘密派遣大军潜入荆州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大军突袭湘王府,将湘王府包围起来,然后才亮出圣旨要朱柏去南京受审。

    朱允炆的这种手段和行为让朱柏感觉受到了侮辱,在朱元章去世后朱柏就已经有了厌世殉父的想法,现在大侄子朱允炆又玩了这么一手,让朱柏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朱柏认为自己如果束手就擒跟他们回到南京会受到更大的侮辱。

    于是朱柏在王府被包围的情况下,对妻子吴氏交代:“嗟乎!吾观前世大臣,遇昏暴之朝,将诏狱下吏,便自引决身。亲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宾天,疾不及视,葬不及会,抱兹沉痛,有何乐于世!今又将辱于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吾不能也!”

    朱柏这意思就是说他看历史上的名臣遇到昏暴之君被下入大牢中,都会自尽以明志,我作为太祖高皇帝之子,在封地称王,但是父亲去世我不能去奔丧,葬礼都不能参加,为人子女如此,还有何乐趣存活于世上,现在又将受到小吏审讯,岂不是受到更大的侮辱,我岂是为了苟活而放弃尊严甘受侮辱之人。

    总得来说朱柏这意思就是宁可一死为父亲朱元章殉葬,他也不愿意去南京受到侄子朱允炆的侮辱,于是性情刚毅的朱柏含泪痛饮一杯酒,与妻子吴氏诀别,随即他就放火点燃了湘王府,然后朱柏骑着爱马挽着长弓纵马跃入火海自焚而死,朱柏的妻子吴氏和他的侍妾都甘愿随其自焚而死。

    就这样生性刚毅的朱柏和他的妻子吴氏以及其他侍妾都为了尊严自焚而亡,朱柏死的时候年仅28岁,他与吴氏曾生有两个女儿但都夭折了,因此朱柏没有后人,朱柏也是朱元章诸子中最有傲骨的儿子。

    面对着十二叔朱柏的自焚,朱允炆没有悲伤,他反而是有些成功的喜悦,他给十二叔朱柏上了一个恶谥为“戾”,在谥法中“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这是一个典型的恶谥,文武双全,极重孝义,只想岁月静好的朱柏就这么在死后被大侄子上了一个恶谥。

    朱允炆对于朱柏的死会有成功的喜悦,这还是因为朱柏与朱棣兄弟二人很像,所以朱柏能被朱允炆逼得如此,那么将来就可以按照收拾朱柏的套路去收拾朱棣。

    看完这些还会有人认为历史上的朱允炆是心慈手软之辈吗?诚然,确实在《明史》中记载靖难之役时,朱允炆曾说过“母使朕负杀叔父之名!”的话,但是要了解即便朱允炆说过这句话后,南军在战场上对朱棣从来没手软过,尤其是忠于朱允炆的兵部尚书铁铉至少有两次机会差点设计将朱棣杀害,如果朱允炆的这句话真是这个意思,那么铁铉也不会还想着设计杀害朱棣了。

    所以朱允炆的这句不可使他背负杀叔之名的话可以理解成另外一番意思,那就是他想告诉手下人,你们在战场上使劲杀朱棣,不要抓活的,不要把朱棣活捉到南京交给他来处理,如果朱棣被活捉到南京可不就让朱允炆背上了下旨杀叔的恶名了。

    但是朱允炆不了解的是他和黄子澄能想到先剪除朱橚、朱榑、朱柏、朱桂、朱楩再对付朱棣,那么曾被朱元章着重培养的塞王朱棣怎么能看不出来朱允炆剪除了这五人之后就会全力对付自己。

    因此在李景隆抓捕朱橚时,朱棣就已经开始不安,朱榑、朱桂、朱楩被朱允炆收拾的时候,朱棣就已经开始和谋士道衍和尚商议将来是否应该反抗了,而当朱柏自焚之后,朱棣就明白了,自己要么束手待毙,像朱橚、朱榑、朱桂、朱楩四人一样被废为庶人,要么就像朱柏那样一死了之,要么就是拼死一搏。

    所以换作任何人是朱棣能怎么选,只能选择拼死一搏,虽然朱棣也了解他起兵反抗是以一隅敌全国,最后获胜的概率并不高,但是如果反抗拼死一搏或许能换来美好的未来,如果不反抗束手待毙的话那这辈子可就完了。

    可以说朱柏自焚让朱棣明白了自己该如何抉择,因此朱柏的死也算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导火索。

    最终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出乎意料的是,以一隅敌全国的朱棣历时四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大明天子换了个人,大侄子朱允炆万没想到自己最后也会和当初的十二叔朱柏一样走上自焚烧宫的结局,当然,朱允炆是否自焚而死也存疑,至于他最后去哪更是成了历史之谜。

    朱棣登基成了皇帝,他怜悯十二弟朱柏无罪自焚,于是下旨恢复朱柏生前名誉,还为其修建了陵寝,并将朱允炆赐给朱柏的“戾”字谥号改为了“献”,因此明代历史上就没了湘戾王而多了一位湘献王。

    其实皇帝想加强中央集权削藩是没错的,但是朱允炆在削藩问题上操之过急,而朱柏则成了朱允炆的政治牺牲品,也间接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只能说朱允炆手里握着一副好牌,却被他打得太着急给玩毁了,同时还毁了他的十二叔朱柏。

    lq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