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顶部广告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朱家小圣人 > 第九十三章 士农工商,孰为王朝的根基?

底色 字色 字号

朱家小圣人:第九十三章 士农工商,孰为王朝的根基?

    秦淮河上。

    一段不算长的对话,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大明的历程。

    朱雄煐刚刚萌生了当皇帝的想法,就面临朱橚的连番追问,“你皇祖父将天下的百姓按照户籍分类,现如今大明有着士农工商。

    雄煐你说说,这四个里面你觉得那个最重要,孰为王朝的根基?”

    虽然距离六岁的诞辰还有两月,可朱雄煐在东宫跟着朱标耳濡目染,知道比同龄人多得多。

    “王朝的根基?皇祖父说过,农才是大明传之万世的根本。没有了农民耕种土地,百姓都要饿肚子,乃至天下大乱。”

    朱橚挑了挑眉头,“那你觉得呢?”

    被问到的朱雄煐稍微顿了顿,稍有点不确定地说道,“东宫的先生让我背诵过很多典籍,上面都有以农为本的说法,可我们之前那些朝代不还是被推翻了?”

    他眨着眼睛向朱橚寻求着答桉,在他的心中朱橚比东宫的师傅还厉害。夫子庙无数读书人围聚,等待朱橚和朱守斋辩论的景象,让他记忆犹新。

    “说得好。”,朱橚抚抚对方的头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会自己思考比一昧听从别人的教导要好。”

    朱雄煐看着两岸的繁华店铺酒楼,忽然想到了什么,“五叔,那就是商更重要了,他们虽然不种地也不产出粮食,可每天他们都有好多进账!”

    他曾经留意过朱橚花钱,吃顿饭花掉的银子可以买上百斤,甚至数百斤粮食。

    “东宫的夫子可给你讲过宋朝?”

    “讲的不多,很多都是四书五经,通鉴直解之类的。”,朱雄煐如实回道。

    闻言的朱橚摇摇头,“那五叔就给你上上历史课,光靠着仁义道德可治不了国。”

    他不由得想起凤阳的按察使王方仁,满嘴的仁义道德,背地里却是潜规则行事。正道无存,到处皆是人情。

    朝廷不是打打杀杀,都是人情世故、利益交换。

    “说宋就不得不从唐开始。”,朱橚暂且将心中的想法搁下,他的手上比划着大致的地图。

    “知道长安和洛阳吗,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武周、中宗李显,在他们那个时候国家多以长安至洛阳连线的地方为中心。

    随着唐朝的愈发兴盛,那里的百姓人口越来越多,就需要江南之地为他们输送粮食。后来的宋朝建都开封,也就是你五叔的驻地。”

    朱雄煐听完后若有所思,脑海中有了大致的印象,“五叔,可这和商有什么关系?”

    “别急,等我继续说下去。北宋承袭唐朝建都开封,以关东和河北为他们的前线,不过自从辽人占了燕云十六州后。

    开封的十万禁军就陷入了无险可受的尴尬局面,敌人动辄就可以打过来,而且还需要从江南抽调粮食钱银。”

    朱雄煐高兴地抢答道,“这个我知道,北宋后面就是南宋了,他们从汴京迁都临安,然后又维持了一百多年。”

    “不错,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一带,那里是名副其实的江南繁华之地。

    他们靠着丝绸、瓷器、冶铁、铸铜等产业的收入贸易,反而以半壁江山自存。甚至南宋的富裕还要超过北宋些,比唐朝还要富庶些。”

    “超过盛唐?五叔,应该不可能吧,书上都说唐朝之兴盛,怎么可能比孱弱的南宋还穷呢?”,朱雄煐的观念中,唐朝的富强应该远超过北宋南宋。

    朱橚只是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唐玄宗时期一千万贯赋税,可以说是盛唐了。不过你猜北宋一年的赋税有多少?”

    “两千万?”,朱雄煐迟疑地猜道。

    “是一万万贯,有两千万的正税,剩下八千万都非粮食赋税。”

    “这么多?”,朱雄煐在心中换算着唐宋的钱和大明的银子比例,不由得发出惊叹。

    不过朱橚话锋一转,“大明若是以商为本,那江南一地的工商赋税就可以超过天下所有土地的粮食赋税。

    那么北方的数省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不需要那么大的地方种地,江南小小一块就足够赚钱收税了。”

    朱雄煐顿时了然,“与其往北方不断地输送粮食和财力,不妨偏居一隅。那大明就要重蹈前宋的覆辙了,被北方的异族所击败。”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被自己的话吓了一跳,“怪不得皇祖父要打压商人,原来是这样原因。”

    不过朱橚后面的话,就让他更费解了,“那你觉得你皇祖父这样就完全对吗?重农抑商,只是让农夫产出粮食,压制商人的发展。”

    朱雄煐有点想不明白了,“若是这样的话,那大明就比前宋要穷很多了,听说修建中都宫阙的时候,皇祖父就向着百姓多征税和徭役。

    以后若是还有修建宫殿,还有动用大军征伐,势必要将继续多征税,多徭役。”

    朱雄煐很聪慧,远超同龄人的机灵,可之前从未有人和他说过这些。一是他接触的人少,二谁也不敢向朱橚这样质疑朱元章的国策。

    “五叔,那到底什么最重要啊!”,朱雄煐急切地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桉。

    可朱橚却是摇摇头,“这个问题可不是你我三两句话就能说清的,你之后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

    虽然他嘴上说着好听,可多少带着点故作高深,因为朱橚自己也不知道准确的答桉。

    他的脑中只是有很多观点冒出来,可没有哪一个可以说完全正确的。

    然而在朱雄煐的心中,五叔变的越发深不可测,眼中朱橚的身影也变得愈发高大。

    “五叔好厉害啊,知道的这么多!”,他如是赞叹道。

    秦淮河的岸边。

    朱橚拉着朱雄煐走下了船,“好了,该回宫了,出来这么长时间了。”

    对方有点依依不舍,“再玩一会儿,刚才我都在想你说的东西,没时间玩呢!”

    朱橚无奈只好带着他在周围继续逛逛,偶然走到一家南洋人开的店铺。

    里面摆着不少奇形怪状的东西,和大明本土店铺显得格格不入,然朱雄煐却是高兴地走左看右看。

    掌柜的看到两人身上的衣服,顿感肥羊来了,带着谄媚的笑容说道,“少爷,可见过祥瑞否?”

    “祥瑞?拿出来看看?”

    掌柜的吩咐下人从里面拿出了一个镶着金边宝石的珍贵盒子,里面放着一株稻穗。

    “这个稻穗好长啊,真是祥瑞啊!”,朱雄煐看着眼前比寻常稻穗长上三四倍的稻穗,不由地惊奇道。

    “多少钱啊?”

    掌柜的搓搓手,“不多,三千两。”

    朱雄煐拉着朱橚的胳膊,“五叔,买下来吧。”

    “多少,三千两?”,朱橚提起稻穗难以置信地问道。

    掌柜地连忙小心翼翼地将长长稻穗拿过来,“少爷,这可是祥瑞啊,有价无市啊!”

    “三千两,都够买上百亩良田了,拿来买这个东西?”

    朱橚原本想走,可看着朱雄煐满脸的期待,只好转头过去。

    “三两银子,不能再多了。”

    掌柜的闻言随即收起了盒子,笑着招呼道,“少爷,店里的东西您随便看。”

    “三两银子,不要你的盒子,只要里面的东西。”,朱橚继续讨价还价。

    掌柜的自然不肯,“少爷,我这祥瑞可是百年难遇,它。”

    朱橚打断了他的话,“什么祥瑞,不过是南洋长得长的稻穗而已,在你们那里估计要多少有多少吧。”

    对方脸色稍稍变化,他仔细打量着眼前的朱橚,心中怀疑他也是南洋来的同行。

    “啪!”,朱橚从怀着掏出三两银子拍在桌子上,“钱给你,拿几张纸把稻穗包着就行,盒子给你留下。”

    对方刚想要稍微提价,就被朱橚打断,“见好就收,当心小爷找人砸了你的铺子!”,做出一副纨绔跋扈的样子。

    对方又多看了几眼,只觉得有点晦气,赔着笑脸道。

    “少爷,您真是慧眼识珠,这点伎俩自然骗不了您。”

    lq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