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故宫内。
年幼的顺治皇帝坐在龙椅上有些不耐烦,反正什么事都做不了主,还不能多说话。
坐在龙椅上就像一个木头人一样,当皇帝真麻烦。
摄政王多尔衮则是代为处理政务,说是商议,实则是攥在自己一个人手里。
完颜叶臣上表说是应三边总督孟乔芳的请求,进入四川剿匪。
孟乔芳的折子多尔衮也看过了,不仅张献忠不向大清投降,甚至连川中的麻匪都不投降。
这些麻匪不仅不投降,还把清方的使者背后刻上顺治是狗。
就算大哥阿济格对于顺治的称呼一点都不客气,多尔衮也懒得管。
实则是他心中对于顺治也没有那么多的尊重,如果不是为了稳定,他才不会妥协选择年幼的福临登基。
多尔衮内心也有着皇帝的梦想!
两人虽然在入关前产生了分歧,阿济格主张保持原状待在盛京,但多尔衮想要迁徙到北京,以此来觊觎整个大明天下。
但是入关之后,大清接连取胜,地盘一点点的扩大。
阿济格的抱怨就少了许多,如今正在追击李自成残部。
再有自己的侄儿爱新觉罗门柱被麻匪砍成了废人,这伙麻匪着实的猖狂的很。
对于叶臣的折子,多尔衮心中思考的更多,总归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区区麻匪,不过是顺手为之。
如今哥哥阿济格在追击李自成,弟弟多铎攻破扬州,兵峰直指南京。
那就剩下作为大西军张献忠的势力,还存活在四川。
而叶臣作为豪格的嫡系,带着鳌拜一同出征,为的就是让鳌拜积累军功再起。
清廷的这一系列的胜利,加上南明派来的求和队伍,让多尔衮充分认识到了南明弘光政权的软弱。
他就有了鲸吞天下的心思,拒绝和谈,反倒是把灭掉南明提上了日程。
在此之前,不仅是他还有许多满洲贵族认为控制整个北方,便已经是非常好的局面了。
如今,清军手里只有一点兵力,他就敢和任何一方的势力交战。
多尔衮放下叶臣的折子,自是晓得他心里是怎么打算的。
洪承畴因为在入关之前,献上计策,清兵入关,定鼎北京后,多尔衮对于洪承畴十分器重。
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多尔衮心里想着事,听着洪承畴嘴上说的话,不断的点头,总之就是同意同意。
在治理汉人这一方面,洪承畴有着丰富的经验。
北京城周遭的百姓已经全都被勒令剃头了,多尔衮想着若是战事顺利,灭了南明,自是要让全天下的汉人都剃头。
“启禀陛下,摄政王,大顺军宰相牛金星以及其子投降我大清,理应封赏,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大顺军高官降我大清。”
洪承畴话音一转:“但是牛金星此人名声极坏,任用他会引起许多官绅的不满,莫不如录用其子,此人不用。”
“准凑。”
多尔衮对于这些小事根本就不在意,他只想着弟弟多铎什么时候能够把攻破南京的消息传回来。
他想着南京应该就快被打下来了,那左良玉坐拥百万人,打着清君侧的口号,要去铲除南明皇帝身边的马士英等人。
生死存亡关头,这些大明高官还在搞着内斗,以至于南京方面全部防备左良玉的大军。
对于清军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力量进行防备,有了这一点,多铎推进的很顺利。
而扬州已然成了一座孤城,城外至少有十万清军,城内不过万余人。
没错,清军本来人马不多,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明朝军官以及大顺军投降。
尤其是以骑兵为主的八旗旗兵不适合江南的水网地域作战,再加上兵力不足,清廷遂以归附的明军和收编的汉族地主武装改建为绿营兵。
多尔衮亲自给史可法写信劝降,史可法回信投降后,多尔衮认为姿态已经做足了,不能让扬州阻挡成为攻破南京的阻碍。
果然没让多尔衮失望,不到几日便有捷报传来。
多铎斩杀南明督师史可法,并对“扬州叛乱者”进行大肆镇压,兵峰直指江北。
多尔衮对于叛乱者不以为意,只要杀的人足够多,让汉人怕了,他们自然会乖乖的跪在地上,俯首称臣。
同样的阿济格更是带来了一连串的好消息:阿济格在陕西境内作战八战八捷。
他追击李自成的时候,十三战十三大捷。
降者抚之,拒者诛之,穷追至李自成老营,又大破之,俘获伪赵侯左光先、伪军师宋献策等。
斩杀李自成的两位叔父及伪汝侯刘宗敏,最为重要的是在混战当中杀死了李自成!
多尔衮一下子就坐不住了!
大顺皇帝李自成被斩杀,如此一来,那还有什么人能阻挡大清得到天下?
“哈哈哈。”
多尔衮在厅内放声大笑,惹得一旁睡觉的顺治直接就惊醒了。
“皇父摄政王何以如此高兴?”顺治皇帝颇为错愕的问了一句。
“摄政王如何这般高兴?”大玉儿也问了一句,她还从来没有见过多尔衮如此失态呢。
顺治皇帝心中对于叔父以及母后皆是不满,他听仆人说多尔衮在打压豪格,目的就是为了以后登上帝位。
而母后则是直接给他找了个皇后,那个女孩是她的侄女,顺治皇帝非常不喜欢。
大玉儿如今并不是皇太后,在皇太极的妃子当中,位列第五。
只不过她儿子继位为皇帝后,地位才上抬,被册封为皇太后,也是顺治亲政之后的事。
“大胜。”多尔衮放下手中的折子:“大顺逆贼皇帝李自成被阿济格斩杀,如此一来,江南平定的时间又加快了。”
顺治皇帝微微点头,他自是晓得李自成的名头,下面那些大臣近些月来总是在提他,让人记不住都不可能。
没想到竟然被阿济格所斩杀,顺治皇帝把心思藏起来,脸上也露出笑容:“皇伯父立下大功,该赏。”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