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天下第一逆贼阅读 > 第二百六十三章 当监国的第一天

底色 字色 字号

天下第一逆贼:第二百六十三章 当监国的第一天

    今儿。

    朱瞻基起了个大早。

    不是他不愿意偷懒,而是被三个早就穿戴好的女人强拉着,从狼藉不堪的床上爬起来。

    “今天要给太子爷和太子妃敬茶,您还要去内阁值班,还要搬家,事情太多,不能误了事。”

    这是新晋成为太孙妃的孙若微,在刚刚结束完一场欢愉之后,带着满脸的潮红给出的解释。

    所以,朱瞻基也就只能顶着一副黑眼圈,听之仁之的由着三女将自己给打扮的花花绿绿的。

    等到了同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起了的老爹老娘面前,朱瞻基像是被抽去了浑身的骨头,带着三女软踏踏的敬了一杯茶后,这才被好心的朱秀塞了两个包子到怀里,然后就坐着软椅进了宫。

    站在内阁班房北面的墙根底下,朱瞻基一眼就能看见静默磐恒在眼前的文华殿。

    按照老爷子的旨意,今天自己在东宫里的家当就都要搬到这里来了。

    为了北征,老爷子能够将大明当朝太子圈禁在东宫。

    同样的,朱瞻基很确信,为了保证他这个新任监国能够坚定的执行北征前的准备工作,同时不被太子爷的思想所洗脑,这才要他带着刚刚嫁入自家的三个孙媳妇搬到这里来的。

    朱秀有些担心,默默揣在怀里的一份,有关于强身健体、提神醒脑、金枪不倒、横扫千军的要药丸,想着自己该是什么时候送给太孙。

    “走吧,没想到年纪轻轻,就要过上批折子的苦日子……”

    朱瞻基默默的哀叹了一声,一副哀莫大于心死的样子。

    内阁班房是有宫中太监值守的,这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伺候好内阁大臣们,让他们能够全神贯注的处理大明那繁杂的政务。

    等朱瞻基带着朱秀走进值房。

    却是有些目瞪口呆。

    只见值房里,除了正在洒扫擦拭桌椅的宫人,竟然是空无一人。

    “人呐?”朱瞻基不由开口询问道。

    内阁班房这边领头管事的太监,赶忙踮着脚走了过来:“回太孙的话,今日宫中没有早朝,老大人们还要半个时辰才会过来。”

    忽然一下,朱瞻基脑瓜子嗡嗡的。

    说好的大明朝的皇帝勤恳朝政,内阁辅臣们忠心国事,鞠躬尽瘁。

    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却连个人都见不到?

    手中刚刚从怀里拿出来的肉包子也不香了。

    寻到了自己的位子,朱瞻基将两肉包子让桌子上一丢,整个人就缩进了椅子里,双臂环抱于胸前,双手插进衣袖里。

    双腿一翘,架在已经包浆了的桌子上,双眼一闭。

    酣睡声没多久便响了起来。

    ……

    尚且蒙蒙亮的应天城,在布满街巷的粥香中缓缓苏醒过来。

    尿床了的孩子被暴躁老娘的咒骂中,给提着胳膊丢到了院中的大水缸里。

    想要出城的夜香车队和想要入城的送水车队,好似是两条平行的轨迹,永远不会碰面。

    没有早朝的日子里,在京的官员们总是幸福的。

    在家吃的香香的、饱饱的、美美的,这才心满意足的出了门。

    还没有到衙门,他们就已经在考虑着,今日下衙了是该喊上那些衙门里的同僚,去秦淮河上的哪一家寻欢作乐。

    永乐皇帝是严厉的,但也是民主的。

    至少对于自己的臣子风流,没有太多的意见。

    千步廊。

    是用来形容应天城皇城洪武门与承天门之间的通道。

    从承天门入,再过午门就能踏足皇宫大内。

    几架马车如同往日一般,挂着各自的小旗,几乎是掐着点一个跟着一个汇聚在了午门外。

    三家马车,一批高大骏马。

    马车上走下三位胡须花白的老大人。

    骏马上调下一位龙马精神的大将军。

    此旬论事内阁的定国公徐景昌,刚一下马就抱拳抬手:“三位老大人早。”

    徐景昌的心情很不错。

    尽管昨日他在宫中直面了一次皇帝的怒火,但那火并不是烧到他身上的。等回到家,接受着来自大明武勋集团内部,对于他成为大明太孙妃、太孙嫔娘家的祝贺。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徐家在肉眼可见的时间里,将会真正的成为与国同休的家族。

    这一点,即便是如今大明军中第一人的张辅,也比不过。

    徐景昌很有自觉性,徐家的未来在他一身,但更在等下即将见到的那位少年人身上。

    所以即便他身为长辈,在今日也要早早的赶过来,要旗帜鲜明的做出支持的态度。

    若是放在今日之前,凡是轮值内阁的五军都督府都督们,大凡都是睡到日上三竿,才会慢悠悠的纵马到皇城下,然后迈着四方步进到内阁班房里转悠一圈。

    毕竟如今大明的阵仗,都是在外面摆开的。他们这些没有领兵在外的都督们,实在是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去做。

    被问好的内阁三辅臣,杨荣、金幼孜、杨士奇三人,默默的抬眼看向满脸荣光的徐景昌。

    杨荣如今已经身为首辅,往日里的暴脾气也渐渐收敛,做起了养气的事情。

    杨士奇算是难得的老好人,抬抬手算是回礼。

    倒是次辅金幼孜,淡淡的看了一眼:“定国公今日倒是起得早。”

    文官和武将从来就尿不到一个壶里。

    徐景昌也不在意这位次辅大人的暗讽,开开心心的说:“太孙大婚,本公身为明臣,自是高兴的睡不着!”

    切!

    狗外戚!

    金幼孜没有发出声,这话不能说出口,尤其是在眼下这个时候,他只能是在心里默默的骂了一句。

    倒是杨荣适时插话:“陛下昨日的旨意你等都知晓了?今日太孙监国,我等还是早些到值房,好等候太孙垂询问话。”

    首辅发话,杨士奇赶忙点头:“杨大人说的极是,我等还是快些进去吧!”

    他和杨荣两人私交甚好,如今内阁里就三人,他虽然不是首辅也不是次辅,但和杨荣的关系决定了,他不必金幼孜这个次辅地位差。

    徐景昌在一旁默不作声,看着金幼孜脸色在刚刚微微一变,然后微微一笑,率先将马绳丢给宫门前的禁军,四平八稳的迈着步子,由着午门最边上的侧门走了进去。

    三位内阁,以首付杨荣当先,余下两人随后半步,也是往内阁里走。

    金幼孜看了一眼走在最前面的首辅杨荣,想了想还是要提前通通气:“昨天的旨意……陛下这是下定决心又要御驾北征了……”

    这是在讨论政务,杨士奇心平气和道:“我已去函户部、兵部,要他们整理账目簿册,不管陛下打与不打,朝廷是个什么样子,什么光景,陛下都得知晓才是。”

    金幼孜一听这话,就有些不大乐意,顿时皱眉道:“什么叫打与不打?这个时候是御驾北征的时候嘛?朝廷在南边和东边都有战事,太孙也刚刚大婚,朝廷连轴转,连个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这个时候再要北征,整个朝廷都要被拖垮!”

    他是反对皇帝御驾北征的。

    杨士奇哼哼了两声,终究还是觉得这位次辅说的没有错,最后也只能是哼哼着。

    倒是走在最前面的首辅杨荣停下了脚步,回头看向两人:“五军都督府那边,关于东海舰队监军郑忠,有没有消息过来?”

    如今地方卫所及边军的一切事务,都有五军都督府主持操办,并不几乎是沦为了卸掉文武体系,按照征召兵士的杂物。

    这让朝廷,或者说以内阁为首的文官体系,对于大明军方的事情总是知道的很慢。

    杨士奇撇撇嘴:“兵部方宾那边没有问出个子丑寅卯,倒是夏元吉那边,听说郑忠已经给了回信,要户部安排官仓兵丁到江口码头等着。”

    方宾是兵部尚书。

    夏元吉掌管户部。

    杨士奇这番话,一来是在提醒兵部现在不中用了,二来则是在说户部那边马上要有一批银子入账。

    杨荣掌握了情况,默默点头不再说话。

    几人没多久便已经是走到了内阁班房门口。

    刚一进院门,杨荣三人就看到头先赶过来的徐景昌,正站在值房门口和一人聊着天。

    等离着再近一些,三位老大人这才看清,那与徐景昌聊天的竟然是太孙身边的亲卫朱秀。

    三人默默对视一眼。

    最后还是杨荣走到了近前问话:“太孙人呢?”

    他有些担心,昨日刚刚大婚的太孙,正是年少容易沉迷女色的时候,只怕这个时候还在东宫里头酣睡,忘了已经是大明监国,担着处理朝政的事情。

    朱秀年少鬼精,眼珠子一转道:“太孙已经在值房里等着诸位老大人了。”

    说完,他还故意抬头看看天。

    虽然还没有大亮。

    但这番动作,大概是在暗示三人。

    你们看看,太孙昨天刚大婚,今天就起的比你们还早,过来处理政务。

    若不是杨荣三人上了年纪,脸上的皮够厚,只怕这时候已经是羞愤不已了。

    而朱秀却已经是乘机先进了值房,赶忙走到朱瞻基面前。

    此时的朱瞻基,正以一个格外不舒服而怪异的姿势,缩在椅子里酣睡着。

    外头就是已经到了的内阁大臣和徐景昌。

    朱秀想了想局面,一咬牙,一手虚掩在太孙嘴前,一手抓住对方的胳膊重重一推。

    朱瞻基猛的睁开双眼,还没等他惊呼起来,就被朱秀一把捂住嘴巴。

    “太孙,内阁已经在外面候着了。”

    终于是补了小半个时辰觉的朱瞻基,猛的惊醒过来,赶忙将双腿从桌子上收下来,从桌子上胡乱的找了一本奏章打开。

    他清了清嗓子,故意将声量提高:“请了老大人们进来。”

    还没等朱秀担起传话太监的任务,杨荣就已经带着徐景昌、金幼孜、杨士奇走了进来。

    “臣等参见太孙。”

    朱瞻基赶忙起身,胡乱的挥着手走到杨荣面前:“老大人们辛苦,快快入座。”

    杨荣几人也不推辞,按照位次各自落座。

    朱瞻基回到自己的位子上,也不坐下,而是揣着手从几人的脸上扫过。

    都是人老成精,久经朝堂的老人,光从脸上根本就看不出他们内心的活动。

    朱瞻基也不急,轻轻一笑:“陛下仁慈,有感于太子操劳多年,又恰好我业已大婚,这才要我帮太子暂时挑起担子。这往后一段时日啊,还望诸位多多提点,莫要因我误了国家的大事。”

    这是交底,他朱瞻基不是专权的人。

    但同时也是在暗示在场的人,有关于太子被夺了监国的位子,只不过是因为皇帝觉得太子这些年太累了。

    杨荣三人都没有说话。

    徐景昌眼角瞅了一眼三人,然后爽朗开口道:“太孙年少有成,英武不凡,有陛下之风,无论太子监国,还是太孙监国,于我大明皆是有益的!”

    这就很舔了!

    就连如今越发沉稳的杨荣,都有些看不过去了。

    你徐景昌好歹也是大明的国公,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执掌一方兵马,怎么能这么舔?

    杨荣沉沉的咳了一声:“太孙,还是议政吧。”

    这边,早就候在一旁的通政司官员们,赶忙将一份份昨夜就递过来的奏章送了过来。

    奏章很多,几乎是在朱瞻基面前堆了两堆。

    这还是在剔除掉可以直送给各部司直接处理的那部分,以及只能由皇帝亲自决策的部分。

    而这,也仅仅只是大明朝一天的政务需求。

    朱瞻基的手拍在了这堆奏章上:“我是第一次也是第一天监国,不知道这内阁究竟是怎么一个章程?”

    一时有些看不出皇太孙到底是真不懂,还是在试探内阁。

    杨荣微微侧目,看向杨士奇。

    杨士奇站起身:“回太孙,这些奏章都是需要您过目的,若你觉得无异议,可批阅,臣等会查缺补漏。若是有异议,可在此处与臣等商议,再行定夺。”

    一个小小的民主议政的地方。

    朱瞻基微微点头,然后佯装不知的问道:“那难道往日里就没有那等不写奏章,却需要议的事情吗?”

    这是在问内阁如何处理突发情况。

    比如……

    比如这个时候徐景昌就站了起来:“启禀太孙,辽东都司义州卫奏报,太平堡换防之时,被鞑靼部偷袭,换防官兵全数阵亡,敌军入侵俘虏上万关外百姓而去。”

    听着徐景昌很懂时机的开口。

    朱瞻基却是差点就要笑出声来。

    徐景昌这番话,可是相当的熟悉了。其中,也不过是修改了两个字而已。

    但是朱瞻基直到,却不代表内阁三人知道。

    他们或许能悟到九边可能出事了,皇帝有意北征,但绝对想不到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就是以五军都督府轮值内阁,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因为统辖权的明确,文官们对于军队情报的掌握,自然而然的缓慢下来。8)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