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并州匪政阅读 > 第一零四章尚方倚天剑

底色 字色 字号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一零四章尚方倚天剑

    关于孟朝出兵安息的规模,张瑞没由荀彧介绍,而是亲自开口说道:“此战不经兵部,亦不经五军都督府,故而不征发凉州、安西都护府的府兵一兵一卒。”

    “仅安西都护府武威、神威二军,并左骁卫禁军三千人。”

    三千军队,是各州指挥使司可以不经朝廷批准,直接调动的军队规模。

    这一点在其他朝代或许比较难以理解,例如有些朝代,调兵超过五十人就需要皇帝虎符。

    但委实讲,这个制度真的不适合孟朝。

    交州指挥使司直辖的郡国就已经延伸到中南半岛了,幽州更是延伸到了朝鲜半岛南部,各地羁縻的藩臣、属国都已经蔓延到了天涯海角。

    信使到长安一来一回,可能一年都过去了。

    尤其这还是五胡乱华的年代,如交州、扬州、幽州境内都有大量野蛮部落。地方要是连调动五十人的军队都要请示长安,各都指挥使只能傻眼,带着五十名士卒去平定铺天盖地的胡虏叛乱。

    三千人则不同,三千府兵无法动摇中央根本,却足以在叛乱初期就将危险掐灭,防止叛乱扩大。

    直隶指挥使司是唯一不具备这个调兵权力的,这个权力被划给了长安皇帝。

    毕竟若是直隶境内出现叛乱,指挥使司知道了,皇帝基本也就同时知道了。而且从概率上讲,直隶的叛乱,更可能是高官显贵阴谋造反。由皇帝出兵平定,显然要比指挥使更强力有效。

    当然作为皇帝,可以下令调动更多的军队,但规模太大就会牵扯到五军都督府。安息之战,还未有定数,张瑞不希望闹得沸沸扬扬。

    所以算上长安这三千禁军,孟朝共出动大军两万七千人。

    两万七千人,在一场双方合计二十万规模的决战中,已经足以影响战争走势。

    因为哪怕怛罗斯之战,唐军也是带了仆从军的。

    孟军远征万里,必然会从中原携带粮草,提供后勤保证的必然是胡骑与藩国。

    张瑞向众人说道:“相较于安息,贵霜、大宛、康居等国便算作兵强,足以为我军羽翼。至于具体征召多少胡骑,卿等可抵达贵霜之后,再行决定。”

    “此次出兵,贵霜、康居会提供卿等所需粮草,具体数量并无上限,卿等可自行定夺。”

    至于贵霜、康居是否愿意提供粮草?

    这无需担心,两国甘之如饴。

    倒不是因为孟朝武力胁迫,而是因为铸币权。

    这两国当初都被要求废除一切流通货币,改用开元通宝。

    所以每年这两国都会携带大量金银珠宝、粮草衣帛到孟朝兑换一定数量的铜币,以方便国内经济活跃。

    如今让他们就地提供粮草,等于是免了他们的运输费用。他们自然是希望数量越多越好,大不了用之后几年的铜钱兑换份额相抵。

    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所以说,无论儒家如何诡辩,如何宣扬仁义兼爱,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国家强盛霸道就是比软弱割据要有益处的多。

    通过铸币权,孟朝每年完全无需动用武力,就能从四海八荒收割极多的财富。

    而就连铸币所需的材料,都是各藩国进贡上来的。

    等于是藩臣们自带财富、材料,求着中原开动工坊,铸币收割彼国财富。

    至于私铸货币,当然可以,只是别被中原监察御史查到。

    否则若是普通豪商大族私铸,则中原会要求该国官府予以族诛。若是国王私铸,则毫无余地,会被废黜处死,另立王室。

    或许,这种事对天朝上国的百姓看来难以理解。

    那只是因为,众人出生在了诸夏。

    在西域各国看来,如今这种模式其实非常完美,堪称理想状态,至少比当初西域一片混乱时好上太多。

    当初各国不仅要维持庞大的军备,疯狂压榨百姓,国困民乏不说,君王还要时刻担忧被臣子谋杀或被其他国家攻破,最终砍去头颅。

    而如今各国都在孟朝藩宗朝贡体系之下,互相攻伐之类的就不要妄想了,连皇帝登基,册封太子都需要中原皇帝首肯。大家也就只能选择躺平。

    这导致各国纷纷裁剪军队,削减军事开支。

    檀渊之盟,依靠缴纳岁币,从而为国家换来和平的躺平心态,不仅宋朝百姓有,大部分国家都有。

    这些小国百姓蓦然发现,削减了军事开支,无需经历旷日持久的战争,无需上战场厮杀,和平的日子,虽然要缴纳岁贡,但似乎依旧要比当初轻松不少。

    大量百姓就完全当作是将军事开支缴纳了岁贡,还省了自己服兵役的烦恼。

    各藩臣、属国的君主也蓦然发现,进入朝贡体系,国家治理似乎平顺了不少,百姓不再像以前一样,似乎遇到一点火星就会爆炸。

    藩宗朝贡体系能在东方流行两千年,并被许多小国所欢欣接受,不是没有其道理。

    做完战事部署,所有文臣武将同时肃立,躬身向张瑞行礼,诸葛亮说道:“两万里外之事,臣如今任何必胜断言都是欺瞒陛下。但臣以性命担保,必为圣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瑞一伸手,赵云将一柄造型轻奢的利剑放到张瑞掌心,张瑞将利剑递给诸葛亮,说道:“此剑名为倚天,是朕之佩剑。卿此去万里,可持此剑督抚一方。持此剑可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若有人不尊法令,怠慢军务,自藩王以下,卿皆可先斩后奏。”

    这自然是尚方宝剑的功能,派兵远征两万里,这是任何中原王朝都没有过的伟大壮举。

    张瑞也不清楚,在万里之外究竟会发生什么,大军是否依旧能够保持忠诚?藩臣是否温顺敬服。

    但张瑞知道,自己可以完全相信诸葛亮。

    这是凭一身之力,照耀整个时代的英杰,有流传千古的忠义,有仿若鬼神的奇才。

    明清谓之曰: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哪怕本身就气冲斗牛的千古大家苏轼,也对其评价为:“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这么多人都对诸葛亮推崇不已,张瑞没必要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不凡见解。

    待诸葛亮接过佩剑之后,张瑞笑着拍了拍其肩膀,说道:“朕等候卿早传捷报。”

    诸葛亮重重以拳捶胸,郑重的说道:“必不负陛下所托。”

    y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