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一点也不意外。”周宇杰笑了笑说道。
从雷布斯开始跟他谈企业未来的时候,周宇杰就猜到了这种可能性。
在前世,虽然小米是在20年宣布的开始造车,但这么大的动作雷布斯肯定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思考,要知道,在15年的时候,就有很多记者采访过雷布斯,问他是否会做汽车,他的答案是No。
15~16年是小米手机的困难之年,现如今,小米的全球市场份额重回前五,已经基本上到达了极限,因为前面几位分别是苹果、三星、华为,而小米、OPPO、vivo则在4、5、6三大位置波动,不能说没机会赶上去,但难度肯定很大,而且即使真的上去了,那小米不是也失去了发展方向了吗?总不能还是吃老本吧?
除了市场份额,想继续发展,无外乎就是做其他产品或者提高售价走高端市场。
但小米这些年来一直就是性价比的代名词,高端手机也发布过几款,但销量也是一般,其他产品,小米尝试的很多,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大件到插座、水笔、音响这类小件,能做的都做了,每一样都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没有一样能够真正的做大,做到能够影响整个小米公司的地步。
而自特斯拉掀起电动车的浪潮后,互联网巨头们都试图尝试,连苹果这家手中握有2000亿美元年净利润超过400亿美元的手机巨头,也想进入这个领域,说雷布斯不想,周宇杰可不信。
雷布斯轻笑道:“看来周总最懂我了。”
周宇杰说道:“造车这个领域,其实谁都可以进入,以小米现在的收入,烧钱造车是没问题,至少比起蔚来、小鹏之类要强多了。
但你要想清楚,小米造车的优势是什么?性价比吗?如果你认定了这一点,那可能就不行了,因为我的光束走的也是这一条路,而且在各种配套服务方面,光束已经做到了极致。
如果你要走高端路线,那么怎么对付特斯拉?你要知道,光束定位10-15万的价位,就是为了避开特斯拉的锋芒。
还有就是那些传统燃油车企业,虽然这些巨头转型比较困难,但根基还在,技术底蕴也在,想让它们跟诺基亚那样几年之内就彻底失败,可能不会那么容易。”
雷布斯想了想,说道:“周总,你说的这些我都考虑过,但小米不需要做成汽车行业的巨头,能分一杯羹也许就足够了,而且未来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也很难说的。”
“这倒也是。”周宇杰点点头说道。科技行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一个新兴市场刚刚崛起的时候。
智能手机也是在10年开始抬头,当时的HTC借助谷歌的安卓,一度成为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智能手机公司,市值还一度超过诺基亚,但谁也想不到几年之后就彻底废了,而小米这种小公司,居然能够在几年时间内成长成新的巨头。
虽说电动车复杂的多,但比起燃油车还是轻松多了。
雷布斯说道:“这个事情我也想了很久,本来是准备慢慢思考,过两年再看看情况,但周总你在新能源方面的大力投入,让我觉得要是再晚个几年,恐怕就没机会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原来是我的锅了。”周宇杰哈哈笑道。
光束对于新能源的投资,总值可能会达到千亿以上,几百亿用来造车,几百亿用来兴建充电站点,数百亿头条的资源用来引流,而造车厂房起来后,烧钱也才刚刚开始,特斯拉也是经历了数年才开始慢慢走出了巨额亏损。
要不是头条系旗下产业即将上市,会给周宇杰带来一大笔收入,否则,光束造成的经济压力,也会非常的大。
而这些布局,都是有成果的,光束的大量投入,周宇杰可以直接承受先期投资的亏损,直接将巨额前期投资撇出汽车制造成本,这样可以让光束拜托资金压力,迅速冲进新能源汽车行业。
充电站点的布局,在几年之内能够在国内形成十万计为单位的充电桩,而未来随着电动车市场的爆发,后续投入会更大,但到那个时候,市场需求大的时候公司是不会亏损的,而因为前期布局的早,未来这一块的市场,即使垄断不了,也会有着非常大的市场占有率。
自家充电桩的发达也会反馈给自家的电动车,加上终端销售渠道都是自建,一条闭环由此形成,除了一部分核心零部件如电池或者部分芯片没办法自己生产,其他方面来说,光束基本上没有弱点了。
这种全方位的布局,哪怕是大众、奔驰、宝马、丰田这种燃油车巨头也做不到,这些巨头们,还在扭扭捏捏的搞混动车型,但实际上除了品牌,技术方面还比不上比亚迪。
雷布斯问道:“周总觉得,小米造车的话,就真的一点做大的机会都没有吗?”
“你说的做大,是多大?”周宇杰问道。
雷布斯想了想说道:“前二十!”
汽车行业,市场总额太大,每年都是万亿美元以上,而前十占领了一半以上,剩下的被各种瓜分,但能够分一杯羹的,至少也是年入几十亿美元起步。
雷布斯虽然野心大,但还不至于立刻就想谋划前十的地位了。
“也不是不可能,电动车领域,我们这些新入行者想在技术上赶超传统燃油车,其实也很难,主要就是打个先机,巨头转型都是很困难的,如果日德美这些传统燃油车巨头都反应的非常慢,那么其他品牌只要早日进入这个市场,都会有很大的机会。”周宇杰郑重的说道。
诺基亚为什么会被市场淘汰?是诺基亚的高层不知道智能手机会淘汰功能机吗?
不,他们都知道,但就是没办法转型,因为大企业内耗太严重了,转型会动了太多蛋糕。
现在的汽车巨头也是如此,如大众的CEO赫伯特、迪斯,他早就看出特斯拉的威胁以及电动车未来的市场,他也想推动整个大众向电动车行业转型。
但他推得动吗?
答案是推不动!
因为电动车的结构比燃油车简单,全部转型就意味着不需要那么多的员工,那就会涉及到大规模裁员,这种情况下,从员工到中高层,谁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裁,自然全力反对这个计划,他们可不管大众会不会在十年后变成汽车行业的诺基亚,即使是真的,反正十年后自己还能获得一大笔赔偿。
更不要说那些依耐变速箱、发动机而存在的工作人员以及供应商配套行业了。
于是,大众只能慢慢的推出ID系列,市场份额小的可怜,之所以能够抢到一点点市场,还是因为特斯拉这类的企业,产能不足,而大众在产能方面,优势要大的多的多。
大众如此,宝马奔驰也是一样,日本美国自然不用说了,大差不差,甚至更严重。
只有本身汽车产业就不发达的中国,反而容易转型,特别是比亚迪这类公司,很早以前就押注新能源汽车领域,现如今更是如鱼得水。
其他的小品牌,最后能发展的怎么样,就要看燃油车巨头们什么时候能够真的彻底转型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