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前妻,然后成为人生赢家
自从《一万年以后》发布,这部科幻小说就在各种论坛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无论是书里面所描绘的人类社会形态,还是未来科技乍一看有些过于天马行空,但是只要你仔细认真琢磨又会觉得十分合理。
一万年以后的世界应该就是这样,没错。
而且越是懂得越多,你就会越发发现作者的厉害之处,于是孙吴新书渐渐开始被粉丝认为是当下最硬核的科幻小说。
也有人愿意称之为“史上最真实的科幻小说”。
在周朝新心中,他最喜欢的科幻小说也从《三体》变成了《一万年以后》。
当然有粉丝吹得厉害,自然就有人反感这种吹捧,便把书中的一些BUG一一列举出来。
比如:“你们不会认为一万年以后还会有可口可乐,肯德基这些公司吧?”
面对这种小儿科的反驳,《一万年以后》的粉丝也很好回答。
“不会吧!不会吧!你难道不知道这是软广告?就跟某小说男主角打的游戏从DOTA变成LOL一个道理。”
也有一击致命的质问。
“如果它真是最硬核的科幻小说,那么第一章里面那个物理公式肯定不是乱写的,是不是?”
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书友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因为第一章发布不久,就有好事者专门研究了看起来跟天书一样的公式。
“公式里面包含了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四种力,我猜作者应该是想让主角研究出大一统理论来。至于这个比三维薛定谔方程看起来更复杂的公式,我看作者纯粹是为了水字数。”
这个结论有理有据,即便是最盲目的粉丝,也不敢说孙吴在第一章写出来的那个公式是正确的。
他是一个小说作者,又不是物理学家,况且即使是爱因斯坦终其一生也没有统一这四种力。
并且现在的主流观念是,根本不可能通过一个公式来描绘出宇宙的本质。
也有粉丝特意去问过作者。
“一月大大,第一章的那个公式是你乱写的吗?有没有一点依据啊?”
孙吴当然不会说这个公式其实就是我自己乱想出来的,那样多没有面子,便给了一个委婉的回答。
“在书中这个公式尽管残缺,但是它肯定是正确的。”
他的这个间接的承认,也让很多粉丝明白了自己喜欢的作者就只是一位小说作者,并不是什么大科学家。
而一部分黑子见孙吴一点都不装模作样,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黑转粉的迹象。
=
到此这件事应该可以画上一个相当不错的句号,直到有一天,一位青木大学的物理教授被他的学生问了一个问题。
“老师,大一统理论真的得不到验证吗?”
尽管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钱中宁还是认真细致的解释道:“宇宙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相互统一......因此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美妙的公式来描述宇宙中的每一种现象。”
看到自己这个寄予厚望的学生脸上露出失望的神情,他又好奇地问道:“你今天怎么想到了问这个问题?”
“我看了一部科幻小说,里面有一个公式,尽管很残缺,但是我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它,这一个多月来睁眼闭眼全是那个公式,总觉得它不是一个乱写的公式。”李必胜回答道。
说罢,他就拿起粉笔在实验室的黑板上将这个他日思夜想的公式写了出来,并指着其中一处说道:“老师你看这里,就是这个变换关系让我对它一见钟情。”
钱中宁最开始并没有把学生的话放在心上,只当是他是入魔了。
对于一位专研理论物理的人来说,这很正常。
但是当他一看到黑板上公式上这一处转换关系时,他的心跳陡然加速,呼吸也开始变重。
不用这个学生指出来,他就发现了这其中的美妙之处。
没有回答,整个实验室只听得到呼吸声,钱中宁发呆凝望着眼前这个公式。
过了约莫半个小时,他伸出手想拿起粉笔。
李必胜见状赶紧把手中的粉笔递过去,然后又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连呼吸都刻意放缓。
钱中宁接过粉笔之后,他便想在这个公式上加一个符号或者数字。
然而他始终就只是一动不动看着,迟迟落不下比。
太阳落下,太阳又升起,最后钱中宁将手中的粉笔轻轻递给学生,发出了一句无奈的叹息。
“这个公式确实不像是乱写的,你说的那部科幻小说叫什么名字?”
“《一万年以后》,现在最火的一部科幻小说。”李必胜回答道。
而后又主动说道:“我回去就把它印刷出来。”
他这样的年轻人喜欢电子阅读,像钱中宁这种老一辈还是更习惯看纸质书。
“嗯。”
钱中宁轻微点了一下头,目光又回到了这个公式上。
=
今天,一直很守时给学生上课的钱中宁缺课了,青木大学一位副校长在知道这件事后,立马向他的助手询问了情况,生怕发生了什么意外。
像钱中宁这种物理学家,不仅仅是青木大学的教授,更是这个国家的瑰宝。
因为有二十多个小时没有睡觉,钱中宁吃了饭就开始补瞌睡。
就跟他那位学生描述的一样,他自己满脑子也是黑板上那个公式。
它虽然残缺不堪,却又是那么的美丽。
或许是这个女神太过于美丽,时时刻刻都在散发着她绝世的魅力,钱中宁只是浅睡了五个小时便醒了过来。
醒来的第一件事,他便是拿起水彩笔,在卧室里的小黑板上把脑中的这个公式写下来。
和昨天一样,钱中宁依旧无法在上面添加或者删改什么东西。
等到李必胜将打印好的《一万年以后》递给他,他又一边喝粥,一边看起来。
当他看到这个公式出现的背景时,那勺子的手僵住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发出一声带着无尽悲凉的叹息。
“原来是这样啊!”
看到自己这位学生疑惑地看向自己,他耐着性子解释道:“其实现代科技已经快接近理论的半山腰了,书中的世界应该是在山巅。”
作为一名顶尖的物理学家,钱中宁甚至现代这一场科技大爆炸其实是17世纪到20世纪物理学理论大爆炸带来的。
而现在物理学基础理论其实有100年没有大的突破,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除非再来一个物理学的黄金年代。
不然又会是像工业革命以前那样,人类的科技仿佛被锁死,只能龟速前进,慢慢积攒能量,等待下一次的喷发。
“会是一万年吗?”钱中宁在心中问自己。
如果可以,他愿意学书中那位老科学家,穷极一生为人类的未来指明方向。
但是那样又会浪费多少时间呢?
“算了,让他们陪着我一起努力吧!”
钱中宁最后还是齐天下的心愿战胜了个人的欲望,决定让其他人跟他一起来完善这个公式。
看着手中这本书,钱中宁把其中几页折起来后,对着学生李必胜说道:“你去把这几页翻译成英文,要一字不差。”
李必胜听到老师这话,便知道了他的想法,表情有些犹豫。
钱中宁见他这样,认真严肃的说道:“这个公式不是属于我,也不是属于你,它可以是那个作者的东西,不过它更是关系到人类的未来,相比之下,一个诺贝尔奖算什么。”
说到这里,他又补充了一句。
“等到这个公式被证实,我会亲自去找这书的作者,让他迷途知返。”
在钱中宁看来,这位作者虽然基础不行,但是很适合学物理。
别的不说,这小子想法很好,运气也不错。
这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当这种瞎猫,可以来跟着自己深造。
听到老师这话,李必胜也知道自己刚刚差点走入歧途,脸上露出虚心受教的神情,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乖乖照搬。
=
京城时间2023年2月4日17点35分,钱中宁群发了一份邮件。
没有任何加密,认为他不怕别人看到其中的内容。
不久之后,整个物理界的大佬都收到了这一封邮件。
和钱中宁一样,仅仅只是看了一眼,他们都为她愿意献上生命。
两天内,钱中宁陆陆续续收到了回信,信中的内容大体都是同一个意思。
“我也无法更进一步,只能期待CERN的碰撞试验。”
一个星期之后,在位于瑞士和法国边境地区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钱中宁和另外三位国内顶尖物理学家,还有全球知名物理学家齐聚一堂,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实验结果。
当两束特定的质子以光速碰撞,制造出了一个迷你版的宇宙大爆炸。
看着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信息,钱中宁脸上浮现出一抹潮红,他的耳边响起了欢呼声。
因为这个公式中的其中一处已经得到了初步的验证。
看到其余人看向自己,钱中宁把随身携带的那一本A4纸打印出来的《一万年以后》拿了出来,卷成一圈高高举起。
他的意思很明显,你们不要看我,要看就看它。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