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大明祖孙阅读 > 第七十三章 东宫幼军

底色 字色 字号

大明祖孙:第七十三章 东宫幼军

    夜色如墨,一场决定朱慈烺未来的谈话依然在继续。

    老朱轻声道:“你想要整编现在的军队,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一定要注意步子不要迈得太大......咱当年在应天进行军事改制的时候,也是花费了不少手脚,才一点点将目前的力量消化掉。”

    很多人误以为军制改革只是做一些基础的裁汰老弱,改变编制一类的事情,这些的确属于军制改革的一部分,但这些并非是最关键的,真正关键的地方在于上位者需要通过军制改革,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力量纳入到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将那些无法吸收的力量裁汰出去,这才是实质问题。

    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很繁复的过程,中间老朱也走了一些弯路,不过其中很多都属于比较隐秘的事情,即便是朱慈烺了解的并不多,因此通过老朱这一次的讲述,朱慈烺才对着整个过程了解清楚。

    原来在元至正十五年六月时,朱元璋率军渡江攻占太平路,改为太平府,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朱元璋自任大元帅,次年三月攻克集庆路,改为应天府。

    在至正十六年七月时,朱元璋在应天府设立江南行中书省,设立江南行枢密院,以元帅汤和摄同佥枢密院事,掀起了军制改革的序幕。

    在这一次军制改革中,朱元璋首先加强了自己的亲兵力量,设置了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并任命心腹大将冯国用为都指挥使,这一点保证了朱元璋能够通过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牢牢掌握住军权,来实行强干弱枝的政策。

    之后,朱元璋设置前、后、左、右、中五翼元帅府,任命华云龙、唐胜宗、陆仲亨、邓愈、陈兆先、张彪、王玉、陈本等为元帅,从而分化下属的力量。

    后来由于义军在战场上不断获取胜利,不少敌方将领前来归附,义军力量虽然得到了迅速的扩张,可是鱼龙混杂之下,也使得义军实际上的战斗力下降,特别是那些投降将领的官职依然是元廷册封的官职,而他们手下的实际统帅人数却与官职严重不符合,名不符实之下,指挥就变得非常混乱。

    由此,朱元璋根据当时局势的需求,再一次进行改革,下令废置各翼统军元帅府,设立武德、龙骧、豹韬、飞熊、威武、广武、兴武、英武、鹰扬、骁骑、神武、雄武、凤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而这些亲军指挥使司奠定了后来大明宿卫禁军的基础盘。

    在这之后,朱元璋下令设立部伍法,核实各位将领所统率的实际人数,规定部众满五千者为指挥,满一千者为千户,满一百者为百户,满五十者为总旗,满十人为小旗,也就是说官职大小全凭实力,因此该令一出,部伍严明,名实相副,人人都以为是良法。

    经过了这么一番军制改革之后,朱元璋才能依靠这支军队横扫南北,最终实现了统一的伟业。

    朱慈烺无不忧虑道:“原本东宫护卫只是一个空名头,我原本真正的实际护卫只有一百带刀官舍人,这些人都不堪用了,因此我不得不临时组建北伐营.......只是用这些人也只是一时之计,不足倚为支撑。”

    老朱笑道:“那是自然,他们因利而来,自然也会因利而叛,你若是依靠他们作为军中支柱,只怕是不太现实。”

    朱慈烺微微沉吟了一番,道:“若是重新选拔东宫幼军,是否可行?”

    说到幼军这件事上,老朱微微沉默了一番,却是未曾开口。

    原因很简单,幼军牵涉到当年明初的一件隐秘大案,即蓝玉案。

    早在洪武朝时期,府军诸卫作为亲军卫所,即有宿卫皇帝、太子的职能,而当时负责宿卫东宫的军队即府军前卫,而幼军便归属于府军前卫之下,不过因为府军前卫属于蓝玉麾下的嫡系军队,因此在洪武末年时该卫被整体取消编制。

    朱慈烺没料到自己一下子戳中了当年老朱的伤心事,不免有些尴尬,不过他知道一点的是,到了后来永乐朝的时候,府军前卫被重建,幼军也被重新选派,专门用来护卫皇太孙朱瞻基。

    根据朱慈烺翻阅的资料显示,当时府军前卫幼军例设二万八千员,其规模远超一般卫所五千六百人的编制,而且同寻常卫所多有不同的是,幼军皆选取民间壮勇子弟,及二十五六、三十岁,而且幼军子弟自愿袭替,非强制世役。

    “幼军不同于寻常卫所士卒,倒与汉时的六郡良家子相似,若是你能选拔训练一万幼军,便能有效节制诸军了。”

    老朱轻声道:“或许你可以到山东之后,从山东、两淮中选拔幼军,到时候也不算晚......至于眼前,可以先开府建衙,以太子之威权避免受到朝廷的节制,如此才能放心南下,届时治军治民都有一个可发挥的空间了。”

    “也好,反正太子的旗号都已经打出来了,开府的事情也不能再拖了,好在父皇那边现在也是一头麻烦事,暂时估计不会找我的问题。”

    朱慈烺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眼神中透着几分庆幸,好在局面已经渐渐开始盘活了,很多事情度还有机会。

    .......

    府衙别院当中,吴襄正借助着微弱的烛光,正在处置着军务,毕竟路振飞可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了三万军队过来了,相关的人员诸事、粮草运输以及驻防之地都急需处理,因此不得不在酒宴过后继续工作。

    不过与往常不同,此时还有一个人正在厅中反复踱步,他眉头紧锁,脸上带着几分凝重,一副心事重重地模样,而此人正是吴三桂。

    吴襄轻轻瞥了吴三桂,冷声道:“怎么?一个路振飞就让你这么沉不住气吗?”

    吴三桂连忙道:“爹,路振飞可不是一般人.......此人当年就是一个强硬性子,绝不愿屈居我吴家之下,只怕将来太子会倚重此人超过我吴家,不得不防啊.......”

    吴襄轻轻搁下了笔,叹息道:“你说的我当然知道,路振飞当年一篇陈时事十大弊的雄文是何等地壮怀激烈.......可真因为如此,太子殿下才绝不会将其引为心腹.......”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