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曹操喊我去盗墓阅读 > 第八百七十七章 镇压(4000)

底色 字色 字号

曹操喊我去盗墓:第八百七十七章 镇压(4000)

    “铜柱?”

    “蓝色的液体?”

    吴良实在无法想象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不由的皱起来眉头。

    “不错,这铜柱是软的,使用工兵铲轻轻一凿便可在上面留下一道印记,应该是与那铜像一样的纯铜。”

    杨万里更加详细的说道,“至于那蓝色的液体,我倒说不清楚那是什么,也不敢教兄弟们乱动,只等公子查看过后再做定夺。”

    “前面带路。”

    吴良依旧想象不出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当即对杨万里点了点头,快步向发现铜柱的地方走去。

    “什么铜柱……”

    一众瓬人军骨干见此状况也是心生疑惑,连忙一路小跑着跟去。

    如此来到那铜柱近前。

    吴良首先便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酸味。

    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酸味,并未夹杂通常与酸味一同出现的臭味,因此不算难闻,不过也称不上好闻。

    “公子,这应该是便是那蓝色液体散发出来的气味,方才咱们的人挖出这截铜柱的时候,我已经做过一番简单的检查,确保这些东西不会危及兄弟们的性命之后才跑去向你禀报。”

    杨万里适时补充道。

    “嗯。”

    吴良点头应着,已经来到那汪已经积了半平方米左右、一指来深的蓝色液体之前。

    此刻那根横在红土中的铜柱仍在缓慢的向外渗透着这种蓝色液体,这样的流速可以看出铜柱内应该没有太大的压力,而这些蓝色液体也只是在自然渗出。

    这会不会一条人工管道?

    看着眼前的情况,吴良脑中首先出现了这样的猜测。

    受到技术与材料的限制,这个时代还没有“管道”一类的输送手段,但这种手段在后世却极为常见,小到生活中已经无法离开的水管、燃气管、输液管,大到一些大型的军用、民用基础设施,“管道”几乎无处不在。

    而铜这种延展性比较好的金属,如果不是太过珍贵,想来做成管道应该也不会太难,哪怕对于古人而言……

    当然,这只是吴良天马行空的猜测。

    毕竟眼前这条铜柱至少得有个十公分左右的直径,哪怕做成中空的管道,如果只是短距离或许还有那么点可行性,如果是长距离的话……那成本哪怕放在汉朝也已经上天了,更不要说还要早上数千年的上古时期,何况还要考虑到纯铜这样的软金属在传输的过程中所能够承受的压力,以及亦损坏等属性的问题。

    所以,吴良也清楚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事情也绝对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但是这散发着淡淡酸味的蓝色液体,却令吴良再次想起了此前关于“湿法炼铜”的猜测。

    据他所知,“湿法炼铜”中使用的“胆水”便是一种蓝色液体,并且天朝最早使用的“胆水”都是天然形成的,并不像后世那样可以采用化学的方式提取。

    另外,“胆水”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因此也的确会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酸味。

    而要验证此事其实非常简单。

    吴良如今对这铜柱一无所知,对这蓝色液体也一无所知,只能根据自己的猜测一一加以验证排除,才有可能接近真相。

    如此想着,吴良已经将手中的工兵铲铲头插进了面前这汪蓝色液体中。

    “这……”

    瓬人军众人自然不知道吴良在做些什么,见此状况心中竟略微有些紧张,一个个屏住呼吸不敢多问。

    而工兵铲的铲头浸泡在蓝色液体之中,则并未出现任何明显的变化。

    如此过了几分钟之后。

    吴良将工兵铲从蓝色液体中取出时,被蓝色液体浸泡的那一部分,原本铲头颇为光滑的表面竟然变的仿佛烧伤一般粗糙。

    吴良再将工兵铲探入蓝色液体之中,从只有一指来深的蓝色液体底部捞出了一些杂质倒在地上仔细查看。

    只见这些杂质中蕴含着几粒不规则的紫红色块状金属,最大的也就只有一颗牙齿那么大。

    这便是单质铜!

    吴良随之精神一振。

    这足以证明他的猜测是对的,这种铜柱中流出的蓝色液体正是能够使用“湿法炼铜”技术提炼纯铜的“胆水”!

    虽然尚不知这“胆水”的源头是哪里。

    但此前的种种迹象表明,他已经寻对了方向,而倘若这里正是九黎国的遗迹,那么九黎国当年所掌握的便不仅仅只是普通的炼铜法,而是领先于汉朝、唐朝,可以与宋朝相提并论的“湿法炼铜”!

    这无疑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任何人都绝对想不到,上古时期的九黎国居然掌握了如此先进的技术,这必将再一次刷新人们对上古时期的认知……

    毕竟“湿法炼铜”有两个前提条件。

    一个是要有铁,一个是要有胆水。

    胆水是可以天然形成的,并且有些地方存量还十分可观。

    而铁则因为极易氧化的原因,除了数量极其稀少的狗头铁,绝大多数都需要提炼得到。

    这也是“湿法炼铜”这种现象早在汉朝便被发现,但却直到宋朝才被运用到炼铜行业之中的主要原因,因为宋朝相关的书籍中曾有记载,这种炼铜法通常要使用二斤四两的铁,才能够置换出一斤的铜。

    众所周知,人类文明是先经历了青铜时代,之后才进入铁器时代。

    因此只有铁器足够普及,并且因为铁与铜在地球中的含量差异,两者的价值差异拉开许多之后,使用铁在胆水中置换铜才是值得的……

    既然“湿法炼铜”必须用到铁?

    那么九黎国又是如何掌握这项技术的呢,难道他们已经也同样掌握了炼铁技术?

    显然不是……

    如果九黎国掌握了炼铁技术,那么瓬人军此前在这里发出来的甲胄便不会是铜合金了,而应该是地球上存量更多、作为战略物资性能更加优越的铁器。

    所以,九黎国应该没有掌握炼铁技术,甚至连铁是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掌握“湿法炼铜”可能也只是偶然。

    假如他们先发现了大量的胆水,又发现了含铁量极高的铁矿石,比如那座圣山上的石头可能便是这样。

    随后他们又发现这样的山石浸泡在胆水之中,便会有单质铜源源不断的产出,而单质铜因为其良好的延展性与稳固性,制作出来的东西自是要比那个时代的陶器强出不少。

    而对着对单质铜的运用,他们又发现了铜在混入某些物质之后将会变成质地坚硬的合金,于是又将这种合金制成了武器、甲胄,从而取代之前使用的石器……

    于是,一个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并在屡次战争中打败炎帝、黄帝的强大部落联盟诞生了!

    蚩尤与九黎国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

    史书中记载的一个细节已经足以证明这件事:黄帝打败蚩尤灭了九黎国之后,天下却并未因此回归和平,反倒比之前变得更加混乱,最终黄帝不得不将自己的脸画成了蚩尤的模样,天下皆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才肯向黄帝臣服。

    当然,黄帝可能未必是将自己的脸画成了蚩尤的模样,毕竟蚩尤在战场上应该是戴着铜面具的,而黄帝杀死了蚩尤自然也缴获了他的甲胄,只需将铜面具戴在脸上,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反倒更容易威慑八方万邦。

    心中想这些。

    吴良越发觉得这铜柱不简单,他可能便是九黎国的“胆水”来源,亦是九黎国强大的根源,如果能够解开这个谜题,必将天朝的历史掀开全新的篇章!

    “杨万里,你率领兄弟们沿着这条铜柱继续发掘,直到将其完全呈现出来,这次要小心一些,莫要再将其损坏。”

    回头看向杨万里与面露疑色的众人,吴良并未多做解释,着重对杨万里下令道。

    ……

    吴良与一众瓬人军骨干也一同加入到了发掘铜柱的工作中。

    很快他们便在地下发现了更多的铜柱,这些铜柱有粗有细,造型也不尽相同,有的只是单独的一根,有些则出现了多条分叉,并且它们也并非处于同一个平面,有的要藏得略深一些,有的则略浅一些。

    目前发现最大的高度差应该在两米左右。

    不过它们都具有一个不同寻常的特点,那便是这铜柱的表面不曾生出任何铜锈,始终保持着最为纯粹的单质铜状态。

    这很不可思议。

    毕竟与这些铜柱一同埋于此处的那座铜像与那些铜合金甲胄,它们便无一例外全都出现了难以避免的氧化现象。

    于吉也注意到了这些现象,再结合其他方面的情况,他将吴良拉到一旁面色担忧的小声说道:“公子,老朽怀疑这些铜柱是活的……”

    “不知公子是否查看过此前被兵士不慎铲开的铜柱,那铜柱已经自动生出了一片如同血痂一般的铜块,而那口子也似伤口一般被堵上,不再有蓝色的液体渗出。”

    “还有后来发现的这些铜柱,有些地方已经挖到了铜柱的末梢,那些末梢则越来越细直至完全封闭,看起来不像是连通着什么地方……”

    其实此刻吴良也是多少有些自我怀疑。

    虽说他此前推测九黎国可能在机缘巧合之下提前掌握了“湿法炼铜”技术,但目前发掘出来的铜柱已经很多,虽然不曾经过搬运与承重,但他觉得光是这些铜柱份量至少已经达到了十几吨,毕竟单质铜的密度还是十分可观的。

    而这可能还只是这些铜柱的一小部分,至少目前为止他们还不曾挖到根源。

    另外。

    根据这些铜柱的走向,吴良如今也可以看出它们其实都是呈辐射状向外扩散,并且越向外扩散直径便越小,看起来就像一棵巨树的树根……

    吴良已经开始怀疑这会不会是一棵与他此前前往西域时见过的扶桑树一样的桐树。

    只不过扶桑树好像是青铜树,而面前的树却是纯桐树。

    如果这真是一棵纯铜树,哪里还需要什么“湿法炼铜”,直接将这棵树上的纯铜砍下来使用不就可以了么?

    并且如果这棵纯铜树具有植物特性的话,在加以适当保护与合理修剪的情况下,它上面的铜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通过那些已经发掘出来的铜柱走向,吴良已经大概推断出了它们最终汇集的地点——就在他们最早发现的那根锁龙柱附近!

    因此吴良已经命令杨万里率领瓬人军兵士重点发掘锁龙柱附近的地下。

    至于那根锁龙柱是否会随着他们的发掘失去地基支撑轰然倒下,吴良已经无法再顾及了,与尽量不破坏那根锁龙柱相比,他更需要尽快搞清楚真相,同时也更需要尽快找到离开这处秘境的方法,而不是瞻前顾后踌躇不前。

    如此历时一天一夜。

    在瓬人军众人的共同努力之下,锁龙柱附近的发掘现场整体下探了两丈有余。

    而那根锁龙柱则并未因此失去地基的支撑而轰然倒下,反倒是直到此时才终于露出了全貌!

    原来此前锁龙柱露出河床的部分,仅仅只占了它的一半。

    剩下的一半则全部埋于地下,并且地下部分的直径要比露出的部分略粗一些,如此一直到最下面的部分,则是一个直径大约3米的圆形石台,使其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不太规则的圆锥体,又像一个被拉高了的三层蛋糕。

    这样的造型,远比吴良想象的更加稳定。

    而在锁龙柱的石台之下,则是一个与锁龙柱底部的圆形石台直径相当的纯铜大圆柱,许多吴良等人见过的小铜柱以这个纯铜大圆柱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与深处扩散开来……

    这造型看起来竟与他们此前发现的那棵疑似被拦腰砍断的社树惨留下来的腐朽根茎颇为相像,而正位于锁龙柱之下的那个纯铜大圆柱,则就像是这棵树残留的主干部分。

    “这……”

    吴良不由的面露疑色。

    “嘶……”

    众人亦是不解,诸葛亮忍不住指着那纯铜大圆柱道,“有才哥哥,这锁龙柱正好立在这里,看起来倒不像是为了破坏龙脉,反倒更像是在镇压这个东西的啊?”

    bq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