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贵你还是要用的,就是流放到海外那些,也可以择几个子弟赦免召回袭爵,以彰不忘开国功臣,顾念旧情之意。”
“徐允恭帅才无双,等登基后便册封雄英为太子,过两年迎其女为太子妃,如此徐常两家也就彻底安定了,等将来雄英即位也不会有什么波折,嫡长传承有序,无有骨肉相忌之祸。”
“老二在东瀛沉溺酒色,咱派人去劝也不改正,长此以往寿难长久,若是走在咱前头,便由咱给他定恶谥,若是在咱后头,你便要给他定好中谥,但不管如何,其尸骨还是要葬于中原,绝不可让东瀛成为他们那一支的祖地,历代世子都要接回大明教养。”
“老三可为宗正,咱朱家如今开枝散叶,将来更是多广,这点咱心软,你自己想好要如何妥善解决宗室的问题。”
“丞相这个位置,你不让咱彻底废掉,也罢,可丞相人选一定要谨慎,你说的内阁也可搭建起来,以做分权之用。”
“海外土地,不可多求,总为飞地,难以管控建制收税,早晚丢之,不可将心力国势耗费与此。”
“洛华是你元妃,勤俭孝敬盈妇德之懿,将来绝不可废弃,一定要尊为皇后,母仪天下,为天下表率。”
“雄英要谨慎教养,允熥要尽量封的远一些,可以多给钱粮兵甲,令其在海外立国,这也是你的嫡子,只要不争位,就要多给尊荣,以别嫡庶。”
商贾绝不可宽纵…匠人要以约束,尤其是火器者,绝不许他们接触外藩…农乃国本,粮乃命脉,几处行省,耕田必要栽种吃食,不可任其栽种棉花…
“科举可再开,国子监不用停,钱粮多则施教天下,使子民可读书识字…”
…………
第二天的早朝,按部就班,只是在散朝前,皇帝随口叫住礼部尚书:“朕年老体衰,有意禅位太子,着令礼部立刻开始筹备典礼。”
朝臣看着精神抖擞的皇帝一时不知做什么反应好了,就连万能的磕头请罪都不敢,只等着从众跟随同僚的反应而动。
礼部尚书是干脆的跪了下去,另外几部尚书看了看太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谁都没想到皇帝会突然提这件事情。
朱标按着规矩走下丹陛下拜,按着礼制推辞,依旧是那套先请罪后推辞的流程,这是必要的,连乱臣贼子都愿意遵循着意思意思,何况正经的禅让。
来回三次,太子依旧不受,皇帝只好下令明日早朝再议,散朝后皇帝召集勋旧至宫中宴饮,被点名的臣子,都是双腿发软,相互搀扶着过去的。
大家都信皇帝与太子之间的感情,但同样相信历史上证明过无数次的天家无情。
就在朝臣都怀疑,那些人都已经死在宫里的时候,他们喝的跌跌撞撞大呼小叫着出了宫,早就等候的一把将他们拽回府灌醒酒汤,然后逼问宫里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需不需要他们选队站。
答桉让人感动,圣上领着他们追忆了往昔岁月,然后如实的言明了是真的想要传位给太子,扶着太子上马策国。
听完后众臣跑到街上叩拜山呼万岁,吓得不明所以的百姓也跟跪下磕头喊万岁。
往后的流程就容易多了,朝臣们也不必担心旁的了,他们原本就是太子的臣子,无缝对接,可以安心发挥余热。
接连推辞几次后,禅位大殿还是开始筹备了,皇帝依旧是每天召集一批臣子进宫宴饮,甚至还会特意传召在地方任职或已经辞官归乡的老臣来京。
很快这个消息就通传天下了,所有阶层在得知后,先是惊讶后就是坦然,现如今的局面,本也是太子殿下操持的,好像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变动,真是让人安心呀。
…………
坤宁宫中,朱标伺候着马皇后喝汤药,马皇后皱着眉头咽下去道:“真苦。”
一旁的小皇孙女,也就是李嫣女儿,赶忙从自己身前的小锦囊里面取出块冰糖:“皇祖母,菱儿这儿有冰糖,含上就不苦了哦。”
马皇后抱过孙女笑道:“看见我的宝贝菱儿,祖母就觉着不苦了。”
这么多皇孙里面,最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是这个小丫头了,李嫣很是艰难才怀上这一个,生下来时更不容易,爱屋及乌,朱标也愿意娇惯,便使得她比前头的哥哥们还要胆大。
莫说在马皇后面前,就是老朱的胡须她也敢去捋一捋,此时被祖母抱着香了一口,便跑跳起来四处撒欢儿。
马皇后让人端来小凳子让儿子坐下,拉着他的手道:“我这身子骨,几年前开始总是这样小病不断,恐怕是要走在你父皇前面了,我倒没什么,这辈子都到了这个位份,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只是你父皇的脾气,哎,恐怕是难以接受,又要牵扯无辜,你到时候要拦住他,也别让他太过悲伤,几十岁的人,早早晚晚罢了,总会相见的。”
朱标知道,母后不仅是在劝父皇,也是在劝他。
“太医都看过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您好好的修养,在有个二三十年春秋,多看看锦绣河山。”
马皇后笑眯眯的点头,朱标又道:“玉儿姐明日便到了,有她陪着您解闷,儿臣也能放心。”
马皇后皱眉道:“辽东偏远,那一家老小怎么离得了她,何必让她这么奔波。”
朱标笑道:“玉儿姐也早都是当婆婆的人了,张威戴罪立功如今也是卫所指挥使,家里不缺吃喝,还有什么离不得的,而且她也是想念您了。”
“那好吧。”
终于可以放开这座宫城,好在是交给洛华,没什么不放心的。
…………
洪武二十年六月,禅位大典开前,各地方的封疆都赶至京中,外藩使臣也都就位,甚至多为王子公主,宿老僧道并至。
奉天殿前建造的云盘前,教坊司一遍又一遍的演奏者礼乐,皇太子朝服至殿门前在天下人的见证下,承接了洪武皇帝的禅让册立旨意。
“朕本淮右布衣,提三尺剑,以与群雄角而胜之,乘胜而北,驱虏而置之大漠之外,乾坤辟而再位,荷上天卷顾,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开国大明,建制二十年矣,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
“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朕之嫡长东宫皇太子朱标,天资聪颖,能开太平万世之基业以济万民,神文圣武,四海拥戴,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
“朕望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兼治四海,有司即刻布告天下,使臣民共知!”
太子三拜九叩而接旨意,继承大统。
皇太孙即刻前往祭告天地宗庙,这代表着天家传承有序,列祖列宗都可以安心享受供奉。
到了吉时,钟鼓齐鸣,朱标在华盖殿换下太子朝服冠冕,穿上皇帝衮服,再次到奉天殿拜见太上皇,然后在到坤宁宫拜见太上皇后。
受旨称贺后,至奉天门布香桉开始祷告,在此时官员们身着礼服,由鸿胪寺的官员引导,走过金水桥进入皇宫,站在午门外的广场上肃立。
快速有序的分成文武两列,文官跪在御道东边,武官跪在御道西边,静静等待着皇帝陛下祷告完毕。
而太上皇也在此时,告别了属于他的奉天殿,在皇太孙的侍奉下,移尊驾至前两年新开辟的内宫大明宫。
新任皇帝结束了祷告后,在群臣的簇拥下走进奉天殿就座后,文武百官按照官职的高低依次进入,锦衣卫指挥使宁国公全旭亲自鸣鞭,大将军将军卷帘后,鸿胪寺官员高喊行礼,官员们便开始行五拜三叩头的大礼。
朱标缓缓的吐出来一口气,体验着这从未有过的角度,感受着手掌下方的龙头形状,心中的感受却很平静,自己父皇早就给了自己如同皇帝一般的权势。
“众卿免礼。”
“臣等叩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后的事情便是册封了皇后与太子,还有定年号,朱标决定依旧沿用洪武之年号,洪大武功,张显武事,乃大明立国之根本,而且大明所属藩属国越来越多,通行不便消息滞后,记年之事,不宜变化。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除不赦重罪外,皆可免刑,只是要迁徒到海外之地。
普天同庆了月余,然后所有人就发现这好像也没什么新变化,除了往后要叫太子为圣上外。
太上皇在京大明宫住了一年,便出宫去巡视天下了,说是要为将来迁都选址…
…………
完结撒花o(^▽^)o
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