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羌州关?这……”马腾觉得有些不妥。
现在军中一共五万轻骑,三千重骑,这可都是用来防范敌人突然袭击的重要机动部队。
一旦骑兵撤走了,那么他们对于敌人的一些突然袭击就会没有任何的反制措施!
这可不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布局,甚至是愚蠢!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永汉元年,董卓控制朝廷,初平三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控制东汉王朝。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曹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先后消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降张绣、逐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后来又在官渡之战中任用谋士许攸火烧袁绍势力军粮,以少胜多,击败了河北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最终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曹操乘刘表病亡、荆州不稳之时,征荆州,刘琮束手无策,寄身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在刘备谋士诸葛亮与孙权谋臣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盟。其后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曹操被迫退回北方,这就是奠定三国形成局面的赤壁之战。刘备乘势占据荆州五郡,后分别于建安十九年和建安二十四年夺得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了极盛。
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击破关中马超、韩遂等部,又命夏侯渊西征,消灭了韩遂、宋建等割据势力,将凉州纳入“魏”的势力范围之内,此后曹操数次南下,孙权亦曾数次北上,双方均未获得大的进展。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刘备大将关羽攻打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围曹仁于樊城,许昌以南纷纷响应关羽,关羽一度威震华夏,但不久徐晃解樊城之围,曹操又采纳司马懿的建议,派人劝说孙权合攻关羽,孙权大将吕蒙设计偷袭荆州,杀关羽,至此荆州大部落入孙权之手。
延康元年冬,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正式开始。黄初二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兴复汉室,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刘备为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在称帝后不久,就率数万大军东讨孙权。222年,被陆逊败于夷陵,蜀汉实力大损,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孙权于222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229年在武昌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后又迁都建业,自此三国正式鼎立。
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东吴孙权重新联盟,并致力恢复国内生产。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正始十年,曹魏重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了大权。炎兴元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征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邓艾避开姜维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泰始元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迫曹魏皇帝曹奂禅让而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仍定都洛阳。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
曹魏蜀汉东吴
国号魏汉吴
都城洛阳成都建业
国境范畴北方九个州势力最为强大只有益州一个州势力最为弱小扬州、交州、荆州势力强于蜀汉、弱于曹魏
开国皇帝曹丕刘备孙权
建国时间延康元年章武元年建兴元年
亡国之君曹奂刘禅孙皓
亡国时间泰始元年炎兴元年太康元年
存在时间46年43年5年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4年黄巾之乱开始。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曹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历史
黄巾之乱
正在加载魏文帝曹丕
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及兄弟张梁和张宝率信徒发起民变,史称黄巾之乱,迅速发展到数百万追随者,引起全国性的战乱。汉灵帝派皇甫嵩、卢植及朱隽等率中央军压制,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强地主招募军队协助。最后黄巾军的主力虽然很快被击溃,不过余部仍然散布各地。随着各地山贼土匪陆续出现,汉朝的中央军精疲力竭。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永汉元年,董卓控制朝廷,初平三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控制东汉王朝。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曹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先后消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降张绣、逐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后来又在官渡之战中任用谋士许攸火烧袁绍势力军粮,以少胜多,击败了河北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最终统一了北方。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