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孔母教子的故事,徐校长恍然大悟,这是徐校长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孔子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和指导着徐校长的教育教学实践,你比如说------“因材施教”,就指引着徐校长在学校大力推行分层教学、个性化培养。在徐校长心里,孔子就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今天听了颜康教授讲的小故事,徐校长明白了,原来孔子的这些思想,很多很多都是来自孔子的妈妈。
徐校长接过话筒:
谢谢颜康教授的分享,今天长知识了,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难怪孔子他老人家把因材施教演绎的如此的精彩,在感谢孔子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感谢孔子的妈妈。今天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两个孔子因材施教的小故事。
颜渊问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这事颜渊问仁,师徒俩的对话,接下来还有一个小故事。
司马牛问仁
在《论语》里面,有并列的两个词条,前面一条叫“司马牛问仁”,接下来的一条叫“司马牛问君子”。
司马牛问孔子到底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仁者,其言也讱。”翻译过来就是:“什么叫作‘仁’呢?不爱说话,说话很慢、很笨的,就是‘仁’。”
司马牛觉得这个答案很怪,也很纳闷:“只要说话笨一点儿就可以当仁者了吗?”所以司马牛又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就回答:“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立刻又问:“不忧不惧就能当君子了吗?”
同样是问“仁”,不同的人问,孔子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大家琢磨琢磨,是不是有点意思。
对司马牛这个人,司马迁在《史记》中,他形容司马牛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焦躁、没耐心、爱顶撞老师。一天到晚不用大脑思考,每天就在那里凭直觉来判断老师的话,所以孔子就故意针对司马牛的缺点,去回答启发他,让司马牛慢慢地去感悟。
而颜回这个人,他家境清贫,却潜心好学,一直受到孔子称赞。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者回也”。所以孔子回答颜回也是针对颜回的特点来的,只是强调个人自身应该怎么做,相信颜回悟到的会更多。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老师跟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的毛病在哪里,而且也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付这个学生,给他一种什么样的教诲。
其实这才是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就是就是启发引导人去感悟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有谁能说清楚什么是“仁”呢孔子讲了很多,孟子也讲了很多。古今之文人墨客,圣贤先哲也讲了很多。但是能留在我们心里,我们能记住的又有多少呢?再就是即便是记住了,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不是大有人在吗?有的人满口仁义道德,做起事来全是些鸡飞狗叫之事。
徐校长的话一下子激发了大家的热情。
线上线下,围绕着“仁”字大家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喧闹的大街发来了帖子: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