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开元盛世阅读 > 第624章 悔不听,卿之言!

底色 字色 字号

奋斗在开元盛世:第624章 悔不听,卿之言!

    谢三郎第四次入宫面圣。

    李老三见了谢直,就一句话。

    “悔不听,卿之言!”

    谢直点点头,也是一句话回应。

    “安禄山,必反!”

    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在李老三的伤口上撒盐。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谢直虽然进宫次数不多,但是李老三的所作所为,他都全然看在眼里。

    真说起来,李老三也够窝囊的……

    三请安禄山,安禄山不至!

    四月初一,谢直夤夜入宫,就是要告诉李老三,安禄山要造反。

    李老三,不信。

    还是在谢三郎的强力要求之下,派出了裴士淹,前往幽州范阳府了解情况,不管真的造反还是假的造反,起码得看一看时至今日,安禄山出兵塞外,到底是胜是败,派人前往幽州坐镇,即便安禄山真的败了,也能早一步知道消息,朝廷这边也好早做准备……

    结果,等来了安禄山从塞外已经回到范阳的消息!

    谢直第二次入宫,还是提及安禄山要造反。

    具体就是从他返回幽州范阳府却没有及时通报朝廷进行分析。

    他为什么偷偷的回到范阳?

    就是因为他自己心里没底!

    他为什么没底?

    就是因为他在塞外轻兵冒进,必然大败!

    他不敢把塞外战败的消息,传递给朝廷,怕朝廷派人捉拿他回京受审……

    他又不敢以败为胜,谎报军情——别人谎报军情,有可能会成功,但是他不会,因为谢三郎如今就坐镇长安城,别说败了,就是胜了,谢三郎也得眯着那双眼睛好好给他挑挑毛病,安禄山哪里敢谎报军情,那岂不是把自己的人头主动送到谢三郎的手里面吗?

    所以,安禄山在战败之后,无计可施之下,只剩下了造反这么一条路!

    李老三,还是不信。

    又是在谢直的强烈要求之下,派出中官赐婚安庆宗,召唤安禄山回京。

    按照道理说,你出兵塞外,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作为一线指挥官,在尘埃落定之后,必须第一时间上报结果,或报捷,或请罪。

    胜了,你来献俘,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你,加官进爵,指日可待。

    败了,你回京受审,非战之过允许你戴罪立功,如果是你这个指挥官的问题,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朝廷自有定论。

    不能你打完仗,输赢胜败全自己消化了,跟谁都不说……那不成!

    须知,你统领的是大唐边军,不说你安禄山的私军!

    现在,安禄山回到范阳城“养伤”,却对出兵塞外的结果只字不提,就由不得别人不浮想联翩了……

    别人不说,只说李老三,都受不了这样的处理结果,他恨不得现在就把安禄山拎到眼前,具体问一问在塞外到底发生了什么!

    只不过,李老三选择了一个比较温和的方式,没有直接行文申饬,而是赐婚你的嫡长子,让你回京参加婚礼……不管因为什么吧,你只要回来就行——要说李老三对安禄山绝对够意思,问句话还搭了一个闺女出去……

    结果,安禄山那边还没信儿呢,裴士淹就传过来一个消息,安禄山要献马三千匹!

    这回都不用人说话,李老三自己就知道这事情不对,三千匹马,六千人人护送,哪用得着那么多呀?一旦有不轨之心,那就是三千铁骑,外加三千步卒,基层指挥官的数目都告诉你了,二十二个,还全都是胡人……

    这是献马来了,还是特么造反来了!?

    李老三无奈之下,只得传令去请谢三郎,

    谢直第三次入宫,别的没说,直言安禄山必反无疑!

    所谓话说三遍比屎臭!我前前后后都跟你李老三磨叽快一个月了,你都不信,现在还说什么因为所以有什么用?还不如直接说结论——安禄山必反无疑!

    到了这个时候,李老三,就是不信。

    也不全是不信,而是还抱着最后一丝幻想……

    派人,传话,长安造新池,请安禄山来试,重点在最后,“保你长命百岁”!

    李老三就是想告诉安禄山,出征塞外,不论输赢,都不追究,只要你别造反,来长安踏踏实实做一个富家翁,我以天子的名义保证你没有性命之忧!

    显然,安禄山,听懂了。

    也显然,安禄山,选择了装作听不懂。

    等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关于安禄山要造反这件事,李老三,已经,不得不信!·

    不过,相信归相信,李老三有点想不通了。

    “朕,对安禄山多好啊,他怎么会谋反呢?

    另外,既然他早早回到了范阳,为何还不谋反……”

    谢直听了,有心不搭理他。

    什么叫“为何还不谋反”,合着你还盼着安禄山造反不成?

    不过一抬头,看着李老三两鬓斑白,也不由得有点于心不忍。

    真要是说起来,李老三也是够惨的,怪不得想不通……

    他请了安禄山三回。

    第一回,以朝堂规矩,派钦差,以“点验战功”为名,没叫动安禄山。

    第二回,以“儿女亲家”,派中使,以“邀请安禄山参加嫡长子大婚之礼”为名,还是没叫动安禄山。

    第三回,干脆什么都不提了,直接谈两人之间的“私交”,派中使传话,“长安试新池”,依旧没有叫动安禄山。

    客观的说,李老三,对安禄山,当真是仁至义尽,一片真心,却换来一场谋反,也不怪人家李老三想不通。

    一念至此,谢直心中一软,再次帮着李老三进行分析。

    安禄山为何造反,不说了,磨叽一个多月了,该说的,不该说的,全说了,再说也没用。

    只说安禄山为何现在还不反。

    一来,造反做准备,需要时间。

    安禄山出兵塞外,无论输赢,必然损兵折将,如果大败亏输的话,说不定还要伤筋动骨,在这种情况下,他回到范阳至少已经一个月的时间了,并不是在等别的,而是在做造反之前最后的准备,重新征召士卒进行训练,串联幽州将领造反,这些都需要时间……现在不反,只不过是他暂时没有做好准备而已。

    二来,却是因为李老三。

    正如李老三自己所说,他对安禄山,实在是太好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安禄山再不懂礼仪,他再能装糊涂,好歹也知道个好赖,李老三对他是真好,他心中必有感激。

    这种情况下让他造反,其实他自己也觉得对不起李老三……

    简单来说,安禄山也在犹豫,这才一来二去地耽误了时间……

    李老三听了,不管真的假的吧,反正更加认同第二点,这才心里面舒服了很多……

    不过,他终究是鼎鼎大名的开元天子,他也知道,事到如今,即便安禄山再犹豫,也犹豫不了多长时间了,到了最后,即便他再觉得对不起李老三,也不得不造反了,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说的就是如今的安禄山。

    好了,抛开所有情绪,单单说事儿。

    “怎么办?”

    就在李老三刚刚问出这三个字的时候,突然,一名宦官跌跌撞撞闯进了宫殿。

    “启禀陛下,大事不好……太原,失守!”

    李老三都懵了。

    太原,河东道首府,大唐“北京”,李唐一族的龙兴之地,老李家的祖坟就在那儿,怎么还说没就没了呢?

    失守……敌人是谁?

    满大堂预备着谋反的,不就是一个安禄山吗?他虽然身为河东节度使,但是人在幽州啊,怎么还把太原给弄没了呢?

    这事儿,还真是安禄山的手笔,

    原来,安禄山向朝廷进献战马三千匹的同时,也只派遣了十名射生手去河东道太原府。

    这个消息,朝廷不知道。

    不怪谁……

    一来,朝廷这边获取幽州情报的途径,有限。

    朝廷对幽州情报的获取,除了谢直麾下的淮南谍报司之外,只有司勋郎中裴士淹。

    淮南谍报司,虽然对幽州的渗透比较早,但是效果一直不佳。

    小义安排谍报司成员,前往幽州收集安禄山,以及弥勒教的相关信息,客观的说,在敌后情报战场上,纷争一直不断,而且淮南谍报司还一直处于这场争斗的下风。

    主要是因为幽州,是弥勒教总坛所在,堪称坐拥地利,同时,弥勒教还能利用安禄山有意无意之中的默许,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幽州节度使府,动用大唐边军,帮助他们对付淮南谍报司。

    在“地利”在“人和”的相双重夹击之下,淮南谍报司在幽州的情报能力一直不强,最多也就是收集收集民间信息,江湖消息,至于幽州节度使府如何派遣射生手这类核心情报,简直是有心无力。

    显然,这一次,这个重要的情报,淮南谍报司就没有拿到。

    至于裴士淹,还不如谍报司呢。

    谍报司好歹明桩暗桩在幽州不下十余处,对情报收集整理分析之后,每天也能保障把相关的情报送回淮南。

    而裴士淹,刚到幽州二十余天,还坐困馆驿之中,能够得到的消息,完全就是市面上明摆着的,稍微深入一点儿的情报,以他在幽州根基,根本收集不到。

    二来,派遣射生手前往太原,本就是暗中行事。

    安禄山向河东道太原派遣射生手,这件事儿本来就比较隐蔽,不像向朝廷进献战马一般声势浩大,三千匹战马,六千人,再外加二十二名胡将,就算安禄山想封锁消息,也根本封锁不住。

    向河东派遣射程手,则不然。

    十余射生手,二十几人的护卫,加一块儿才三十人,找个旁人不容易注意到的清晨、傍晚离开幽州,一路快马加鞭直奔河东,谁能知道这是幽州节度使府的指派?不知道的,还以为就是个传递消息的一个马队呢,如果他们在路上的稍微做一些遮掩的话,那完全就是一个人数稍多的马队而已,这种商队,在大唐,数不胜数,谁没事儿能注意到这个?

    三来,就是安禄山身份上的便利了。

    安禄山,乃是幽州、河东的双料节度使,向太原派遣射生手,根本不用向任何人打招呼,不像进献战马这种事儿,还得先行文朝廷,朝廷同意之后才能派人离开幽州,这种向河东派遣射生手,只需要安禄山一句话,一纸公文就全办了。

    如果把这种事儿,藏在幽州与河东往来的公文之中,隐蔽性极强,就算淮南谍报司和裴士淹不错眼珠地盯着,都不见得能把这件事儿盯出来。

    好吧,这可能是又一次的“声东击西”。

    安禄山明面儿上向朝廷进献战马,又是三千匹,又是六千人,又是二十二名胡将的,根本就是在吸引朝廷和全天下的注意力,他真正要做的,其实就是暗中向河东太原府派出射生手!

    计谋不怕老,管用就行。

    据说,十名射生手抵达太原府的时候,当时河东节度使留守,杨光,还挺高兴。

    射生手,在塞外,还有一个别名,射雕手!

    那是大草原上射艺最高人的敬称。

    其作用,就相当于后世的狙击手。

    其地位,相当于后世工厂之中的八级钳工。

    无论是进攻时候派出去执行“斩首”计划,还是防守时候留在自家阵线上提升士气,那都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草原上的哪一个部族,要是能出产一个射雕手,多了不敢说,至少能够保证二十年的好日子!

    当然,与之“崇高地位”相对应的,自然是低地令人发指的成材率,想做射雕手的人,多了,能成功的,万中无一!

    说实话,杨光作为河东节度使留守,在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坐镇幽州,河东节度副使吉温长留长安的情况下,算是河东节度使府实际上的领导者,他一直就想寻摸俩射雕手来增强河东方镇的势力呢,可惜,一直没能如愿。

    现在好了,安禄山给送来了,还一下子送来十名!

    杨光欣喜若狂。

    什么情况,安禄山哪里来的这么大的手笔?

    公文里面说了,安禄山突袭契丹王账,大获全胜,这十名射雕手,都是战俘,安禄山直到河东方镇一直想找射雕手,就直接给送过来了。

    这个说法,直接打消了杨光杨留守仅存的一点顾虑。

    等到射雕手到了太原的时候,杨光还乐乐呵呵地亲自出城去接人呢……

    结果……

    当场就被这十名射雕手和二十名护卫给抓了!

    为啥抓我?——杨光想不明白!

    安禄山要造反,从你开始!——射雕手没有说出来。

    最后的结果,“护送”射雕手前来河东的胡人将领,出示了河东节度使安禄山的印信,在羁押了河东节度使留守杨光之后,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太原城!

    李老三弄明白太原失手的全过程之后,久久无语,这不仅仅是老李家的祖坟没了,而是安禄山真的造反了!

    怎么办?

    “出兵平叛!”

    谢三郎如是说。

    李老三闻言,不由得苦笑,说得容易!

    大唐长安,天子十二卫,再加上谢三郎的三千淮南军,总数也不会超过四万兵马。

    这个兵力,够平叛吗?

    还没等李老三开口,又有宦官跌跌撞撞地跑进了宫殿。

    这一回的消息,是裴士淹送来的。

    安禄山,已经在幽州首府范阳城,正式举旗造反!

    bq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