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
年轻一辈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父母的摧残,同时也会对父母产生不满。
然而,基于我们的传统孝文化,以及两代人地位的不平等,年轻一代即使觉得父母不对,也很难当面提出异议,更遑论反抗。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段健康的关系,是靠身份压制得来的。
有压迫就有反抗,大部分年轻人,在没有能力前不会反抗,或反抗不了,但当他们成年经济独立之后,当父母老迈到没有收入来源之后,这种关系就会翻转过来。
唐明耀前世曾见过一个同龄人,在家时不会做任何事,所有家务都让父母操持,父母做得慢了,这人张口就骂过去,毫无心理障碍。
当时唐明耀觉得不可思议,还旁敲侧击问过。
对方说:“我们家就这样,我小时候就是这么被骂过来的,没什么好奇怪。”
支使父母,表面看起来是爽了,可是曾经被父母骂过的那些经历,在心底形成的创伤却无法愈合。这种表面报复治愈不了他,他的内心其实深埋着痛苦,只是不为外人所知罢了。
而《我们都是受伤的一代人》这本书却不一样,他讲的是和父母的和解。
斗争只是手段,和解才是目的。
因此很多人看了开头,觉得书中角色有自己的影子,看到结尾,就会从书里找到力量——自己不敢做或者做不到的事情,被主角做到了,那种治愈的感觉,是唐明耀之前的作品里找不到的。
所以唐明耀在个人论坛里看到的帖子里,很快就成了读者对父母的感慨帖,并且有刹不住车的趋势,吐槽、抱怨、悔悟、警醒……
书的内容成了次要,抒发自己的感情和经历,反而成了主要。
这其实才是唐明耀写这本书的目的。
现在看来,初步效果达到了。
接下来他去其他论坛逛了逛,也有一些类似主题的帖子,在各个版块活跃着。
上了一小时网,他拉起徐昂回到学校,正常上课。
之后几天,新书制造的话题开始在网络上蔓延,论坛、聊天室、QQ之间互相传播……很快掀起了一股关于“父母和子女关系大讨论”的风潮。
如果这时候有个微博热搜,恐怕这个话题会在一两天之内,成为排行榜最热的几个词之一。
而这种讨论趋势,还直接从网络扩散到了传统媒体。
过了一周,唐明耀就从京城日报上看到了评论文章,探讨的正是这个主题,文章作者乃是鼎鼎大名的评论家,经常在报纸上写社论的那种。
走在校园里,他也渐渐感觉到了这个话题的影响。
比如这天上课,其中一门课的老师来到教室,竟然没讲课本知识,而是写了个话题在黑板上,让大家敞开了讨论。
话题名字就叫:我与父母的关系。
由此可见其影响力。
寝室里开卧谈会,大家的话题,也不自觉的往这方面靠。
“学心理学,个人认为第一目的应该是认清自我,拯救自我!其中亲密关系是认清自我的重要一步。”唐明耀说,“我们寝室几个吧,各自的父母都不是那么完美,徐昂的父母甚至连合格都说不上。你们有没有想过跟他们和解的问题?”
徐昂说:“和解?我跟我妈是没有和解的可能了,我连她人在哪里都不知道。至于我爸,我倒是希望他能正眼看我一下,至少别忘了还有我这么个儿子。不过这也是奢望啊,他现在那个家还挺美好的,有妻有女,要我这个累赘干什么,连学费都不给我交了。”
唐明耀说:“你和你爸沟通过吗?”
“过年打过电话,说了几句,他好像不怎么想跟我说话,我就挂了。”
唐明耀没有说什么,接着又问另一个:“冉小敏你呢?你父亲那种情况,比如你小时候考试成绩不好,他却像自己犯错了一样惩罚自己,你有想过要和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冉小敏上了半年多大学,也学了不少东西,当即说:“我现在是分析透了,我爸这些年,其实是在情感绑架。我小时候挺调皮的,我爸管不住我,可能是那时候就不自觉形成了这种模式吧,他用惩罚自己来绑架我,达到让我听话的目的。”
唐明耀客观道:“换句话说,他其实是自己无能,这种绑架,既是他控制你的手段,也是他对自己无能的惩罚。”
“应该是吧。”
唐明耀又问杨志伟:“老杨,你好像从来不说自己家里的事?”
“我爸妈没什么好说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不会为人处世,也不会挣钱……对我还算不错,大概就这样。”
“你为什么要去挣够了大学学费,才来上学?你可以像徐昂这样助学贷款,或者申请贫困奖学金,大学期间也可以勤工俭学,边读书边挣钱应该也还不错。”
杨志伟呵呵笑道:“知道我高中时经历过什么吗?有一年我们家没钱交学费,我爸让我先去学校读,他后面慢慢想办法给我补上,结果我们班主任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我说,没钱你读什么书,像个癞皮狗一样赖在学校,有意思吗?老师说那句话时的场景,我现在还记得一清二楚,我再也不想被人这么侮辱了,所以我宁愿去挣钱,挣够了再回来考大学,也不愿被人看扁。”
寝室里几人都是沉默。
谁也没想到,看似成熟的杨志伟,背后竟然有这样的经历。
那种场面,应该会成为一辈子的阴影吧。
唐明耀说:“你有怨恨过你父母没本事吗?让你受到了这种羞辱。”
“有吧。那件事刚发生时,我第一恨的是老师,第二恨的是我爸,恨他为什么不给我及时交学费……不过后来冷静下来,觉得这样想是不对的,我爸也不是故意不给我交,而是家里没钱,这不是他的错。”
唐明耀想了想自己,对父母多多少少也有些不满的地方。
和杨志伟一样,他知道父母其实已经很好了,这种不满的情绪,其实不应该存在,因为只要一存在就会觉得自己很“不孝”。
不过在心理学来说,用道德束缚人的本能,是违背本性的,且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现在,他觉得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在这个特定的场合,把心里那些觉得不能说的话说出来。
于是他道:“不如我们来开个吐槽父母大会,怎么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