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顶部广告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明末不求生 > 第三十八章 西明

底色 字色 字号

明末不求生:第三十八章 西明

    郧西峡谷秋意灿灿,长江怒涛汹涌澎湃。悬岩上,苍松劲柏傲然屹立,山坡上,映山红开得如火燎原。

    峡谷天堑,雄伟壮观,只见大队人马乘坐木船木筏,浩浩荡荡,溯江而上,好不威风。那千筏百船的队列中,站着一位脸上带有战伤伤疤的骁悍将领,他穿着一身轻便的皮甲,披挂米色斗篷,背上斜背着一张牛角弓,腰里挂着的箭囊,插着约莫十几支雕翎箭矢。

    “制帅,我们已经快到汉中境内了。”

    汉江水道上,红日高照,碧空如洗,秋风扑面,让蔺养成感到心旷神怡。两岸陡峭的奇峰绝壁,好像一尊尊列队的金刚,正在欢迎大顺军水师的到来;湍急的江水,引吭高歌,似乎又在为蔺养成一队人马呐喊助威。

    阵阵峡风加大马力,仿佛在催促大顺军水师战士们加快步伐,奋勇前进。

    蔺养成立在船头,他无心观赏沿途两岸的奇山异水,而是思绪万千,起伏难平。蔺养成回忆起当年跟随起义军诸豪帅驰骋中原的往事,又想到革左五营中贺锦战死于青海、贺一龙被杀于四川、马守应病死于途中,自己和刘希尧这两个资望最浅的人,反而在晋王殿下的幕中顺风顺水地走到了今天。

    郧阳一带地势险峻,土地狭促,但等到船队进入汉中府地界内后,景观便为之一变。这里纵横百里,山高林密,但又土地肥沃,兼且拥有易守难攻的地形,难怪刘皇叔和诸葛亮费了那么大的功夫,说什么也要拿下汉中呢!

    “走,我们上岸看看。”

    蔺养成命令水师将士们把船队停下,带一部分人上岸休息。如今大顺的长江水师,分为东西两支劲旅,西面水师由刘希尧指挥,主力船队部署在鄱阳湖内外两侧,防备郑氏西犯;东面水师主要驻扎在洞庭湖流域,由蔺养成负责指挥。

    本来蔺养成是革左五营中资望最浅的豪帅,但因为他投靠李来亨最早,态度又最积极,因此如今地位反而还略高于刘希尧半分。

    这回他亲自带领一支船队,往汉中运送军资粮秣,倒不是因为大顺军水师无人可用,而是蔺养成另外负责有窥探“西明”政权内幕的任务。

    所谓“西明”政权,这是大顺军内部的说法。

    在大顺军内部,李来亨已经开始将北京明廷称为“北傀”,意指同治帝朱慈烺的小朝廷完全是清军的傀儡而已。南都政权则被称为“南明”,盘踞四川的太平天国帝朱由榔的政权,既是因为他们的地理方位在大顺西侧,也是因为该政权的实际掌控者是大西军,因此李来亨便呼其为“西明”。

    西明政权现在已经控制了四川、贵州的大部分地区,据说一部分兵力甚至已经占领了云南北部,其兵力估计已经有十万之谱。如果放任不管,那么当大顺军在中原同清军决战的时候,就可能遭到腹背受敌的危险。

    如今西明朝廷的主政者——“天王”张献忠,他可不是南明那些颟顸无能的党争官僚能够比拟的人物啊!

    “你们将军资看好了,对了,既然已经到了汉中境内,那也要先遣人去府城通知苗里琛、贺珍两位大帅。”

    李来亨执掌大顺政权以后,已经将苗里琛晋封为兴安侯、贺珍晋封为乾侯。他对大顺军主要人物的特加封赏,很快也延及到了蔺养成的身上,他自己亦是被晋封为了澧侯。

    用刘希尧之前在武昌同蔺养成讲的话来说,这就是真正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当初他们为吃一口饱饭揭竿而起,怎么想得到会有今日封侯之事?

    一想到自己如今也是被人们尊称为“君侯”的侯爷,将来这个爵位还将世袭给子孙——按照晋王殿下的恩赏,开国侯爵,那是三代不用降袭的——蔺养成心中便美滋滋的,嘴角上不免挂满了笑容。

    他带着部下先将一部分船只上的军资粮秣卸了下来,在兴安附近同汉中守军汇合后,便将这些物资交割于本地守军,其余粮船也渐次开到汉水码头处卸货。

    蔺养成等人还没有到汉中,苗里琛和贺珍两位位高权重的侯爵制将军,就一起到方山关迎接他,给足了场面。

    毕竟蔺养成是革左五营的豪帅之一,即便他的资望在革左五营中最浅,那也至少是和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同一辈分的人物呀。

    也正是因为蔺养成和张献忠有旧的这层关系,李来亨才会命他伺机窥探西明政权的内幕情况。

    “兴安侯,乾侯,两位如此远迎,是将折煞于我啊。”

    苗里琛还是那副老实沉稳的模样,好像一块石头砸进去,都砸不出两个水花的样子;贺珍的心思就活络多了,他本来就混过明朝的官场,逢迎往来的本领当然远在苗里琛之上,要摆平一个蔺养成也是手到擒来的。

    贺珍一路同蔺养成攀谈,为他介绍他们留守西北的种种功绩,话语里当然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吹嘘,不过倒也提到不少实在东西。

    “汉中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东虏虽然已经占领了长安,但长安早被吉贼烧成一片废墟,晋王撤军时又将省城城墙完全拆毁,所以东虏虽然占领长安,但却不入长安城,而是将省府衙门官署都移至渭北的富平。”

    苗里琛也跟着补充一句说:

    “除了官衙外,就连东虏驻节西北的伪义王吴三桂开科取士,都是在富平进行的。”

    省府官署衙门偏居一隅,政治地位与地理位置不相称。多尔衮返回北京后,吴三桂暂时驻节富平,他麾下的省级官员寄居于属县之地,多有假手地方之亊,富平因此一跃成为清廷的政冶重镇之一。

    吴三桂之所以选择长安的属县作为省署临时驻地,是考虑到富平城墙完备,有利于安全,加之长安府地区控扼关中,不可有失,需驻以重兵,移于他府,皆为失策。

    富平以属县之地,担负各衙门的运行,且需完成本县税赋征收任务,责任繁重。有首县之责,而无首县之利,首县征调免粮之例多不行于富平,县民与各上宪多有隔阂,如今清军又悍然在西北推行剃发令,更是起到了为渊驱鱼的效果,使得一部分没有跟随大顺军撤离关中的本地绅民,也在百般无奈下,逃至汉中避难。

    当然,汉中亦非天堂。

    大顺的营田改制,是在所有辖区一体推行。那些剃发令推行以后才逃难而来的北来侨民,本来抱的主意,是投靠他们在本地有钱有势的远房亲属或者同年士人。

    但等到他们真的来到汉中以后,才骤然发现“流贼掠我资、均我产,贼心未变,贼性难改,贼依旧贼也”,只能望着义王吴三桂那只要剃发留辫就能安享富贵的富平城,发出怅然若失的感叹。

    不过有一说一,如今大顺军对于有产士绅阶层,固然还存在种种限制和打压政策,但政策的严厉程度,根本就达不到一些奸民到处谣传的“流贼掠我资、均我产”的地步。

    本来在湖广,营田制推行以后,一般只留给地主一成田息。但在中原一带推行营田制时,李来亨为了加速完成改制,同时又为了降低士绅阶层的反抗烈度,甚至在部分地区放宽为了保留二成甚至是二七五田息的地步。u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