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回到北宋当大佬阅读 > 第六百二十二章 好,好,我去赴任

底色 字色 字号

回到北宋当大佬:第六百二十二章 好,好,我去赴任

    李宪终于开始放开手脚去准备下一次出海之事,四百万贯的资金,直接对甘奇负责即可,甘奇也对他交代的清清楚楚。

    随着李宪带兵出海的主将是史洪磊,四万人,三千匹马。

    皇帝老实了,老老实实,至少表面上是老老实实。

    司马光与王安石也老实了,王安石还安慰司马光,就当是给甘相公四百万贯浪费去罢了,朝廷这度支之事,也不是一个四百万贯可以解决的。

    最近甘奇碰到了喜事,前段时间在家休息,成果巨大,赵宗兰又怀孕了,还不止赵宗兰怀孕了,连吴巧儿也怀孕了,张淑媛也怀孕了。

    一下子家中多了三个孕妇,吴巧儿直接又给家中添了几十个人手,多是老仆妇,乃至京城里有名的接生婆,连大夫都联系好了。

    甘奇也是每天笑意盈盈,见谁都是一脸的笑容,处理起政事堂的公事,那也是轻松愉快。

    最近还给冯京升官了,让他当了个三司使去帮王安石,韩绛也升官了,进枢密副使,吕公著接替司马光任御史中丞,张商英同知谏院,苏辙进度支判官,苏轼进中书舍人,孔子祥入京接开封府判官……

    这一番变动,其实没啥,甘奇的心思已然清晰,这次大规模人事调动,主要调动的都是甘奇一党之人,但是甘奇也顺带抬举了一些非他一党的,比如韩绛,这大概也是看中其人的能力,也是多少留点余地给其他人,不能让别人觉得非甘一党就没有出路。

    甘奇还对许多与他有一点摩擦的人厚待有加,比如之前范纯仁弹劾过甘奇,甘奇却依旧还让他知谏院,还给他弄一个名誉头衔,龙图阁直学士。

    甘奇还要维持一个朝中的老传统,喷子当得好,照样能升官,这其实是一个好传统,不能轻易丢了,总要让君子们有活路,不能真的满朝都是阿谀小人。

    一言堂,并非真的就是只能一个人说话,台谏那些言官们,不仅要给监督的权力与势力,还得真的保证他们真的发生的时候一定得到重视,而不是得到打压。

    全国各地的基础建设还在继续,四海钱庄的建设也在跟进,也是为了配合基础建设,全国各地资金往来巨大,不能真的满世界运钱运粮,有了钱庄可以让效率提高几个档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更加方便资金监管。

    甘奇也开始了一项新的工作,那就是清查战利品,这件事情主要是军队配合新国土的给点衙门一起来做,从土地田亩到宅院,乃至查抄的那些大户人家,以及辽国国库与之前各地衙门的府库。

    暂时解决了皇帝的掣肘,甘奇才开始大张旗鼓的做这件事,不然也怕钱来了自己做不了主。

    真正最值钱的还是田亩,赏赐一部分军功,留一部分官产,最后还有很大一部分得发卖,用较低的价格抛售,却又限制一个人买地的数量。归根结底的意思就是鼓励百姓往北迁徙。

    为了配合这个政策,四海钱庄也有政策,那就是不管你多穷,只要你是要买旧辽之田亩,钱庄一律放贷,贷款利息低至存款利息。

    为了政策的顺利执行,甘奇也规定这钱不过个人之手,有意向迁徙的人,只要签字画押了,钱就会直接从钱庄转入枢密院,钱庄还负责把地契办好送到贷款人手中,甚至还可以在钱庄贷到一笔小小的路费,路费还是无息贷款。

    这些政策都安排得挺好,却还是免不了有人能找到能钻的空子。比如有大户人家雇佣一大堆人去买地,然后再转手买到自己名下来。

    这个案件就是御史台下年轻的御史查出来的,甘奇是火冒三丈,新任御史台中丞吕公著被甘奇叫到政事堂来,便是各地御史严查此等事件,一经发现,不仅严惩当事人,还要把当地官员给革职查办。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朝廷对官员越发严格了,从仁宗之时的宽厚,到得如今动不动就革职查办,动不动就被抓到御史台关起来受审。

    司马光一直都是挡箭牌,而今又换了一个挡箭牌,吕公著就是这个挡箭牌,吕公著的老爹是吕夷简,是以前的大佬,曾经官居太尉,死后又得封太师,吕夷简的老爹和叔伯也都是大佬。

    吕家是正儿八经的京城高门,每每形容京城,都说是龙盘虎踞之地,吕家就是京城里的虎,百年不衰,门生故吏无数。

    所以让吕公著来当这个御史中丞,依旧还是用士族来治士族的思路,司马光本来一直兼任御史中丞的,而今司马光不再兼任了。

    这里面大概也有一定的内涵,御史台如今是重要的权力部门,如今司马光失了御史中丞,兴许甘奇是在敲打他,或者甘奇就是想要少点来自司马光的麻烦。

    不过甘奇打了司马光一下,终归还得给个甜枣,封端明殿学士,这个名号倒也不是虚名,而是真有活干的,替皇帝管理所有的文件奏疏之类,极为荣耀。

    朝堂被甘奇这么理一理,也就慢慢越发顺手起来,还叫人挑不出毛病,至少明面上挑不出什么毛病。

    接着甘奇又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封武臣,以前武官的天花板就是五品,而今甘奇封出去了一大堆四品三品,这些武官头衔本来在宋中期是很少有人得到的,而今像是不要钱一般往外封赏,只要有功劳,按照功劳大小,人人有份。

    三品冠军大将军,狄咏得到了,从三品的云麾将军种愕得到了,赵滋也得到了。四品的忠武将军,史洪磊得到了,还是皇城司李明也是其中之一,从四品的宣威将军折克行就是其一,连甘霸与周侗都是定远将军,小将刘法也弄了个游骑将军……

    此事之前,大宋军中能称将军的那都是凤毛麟角,而今军中将军已然一大堆,至于什么镇国大将军、辅国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之类的,那倒是没给。

    给将军,自然还得配合着给待遇,那是一样不少。

    甚至甘奇把朝堂列班的阵型也改了一改,效仿以前的模式,文武分左右,左边站文官,右边站武官。以前倒也不是不想分,而是没有武官的品级能往前站,武官都得站后面,品级不够。

    甘奇这么一堆封赏过后,武官虽然也还没有人能真正站在最头前,但是也可以与文官左右列班了,不至于前面没有武官站。

    不过如今这些将军大多都在外,史洪磊与李明反倒成了撑场面的,可以往前站站,只是他不久之后要出海。

    如今京畿天武捧日两军指挥使,由五品定远将军周侗担任。皇城司押官依旧还有好几个,但是押官之首,自然就是高出其他押官几个品级的李明。

    仁宗陛下的表兄弟李璋,也就是殿前指挥使李璋,而今已然年迈重病,殿前指挥使一职空缺出来的,这件事情甘奇不好插手,只是提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其实不太好,却又没有人比甘奇建议的更合适。

    这个最合适的人选就是知宗正寺赵宗汉,皇帝的亲叔叔。

    这个事情在朝堂上是商议过去了的,但是赵宗汉却打死不当,皇帝安危皆系一手,赵宗汉大概是不愿意挑起这个责任。

    但是皇帝赵顼却无论如何也要赵宗汉来上任,只是赵宗汉如何也不从,他如今有闲云野鹤之志,喜欢出游踏青舞丹青妙笔。

    这事情甘奇也就管不了了,他也不愿去逼赵宗汉来当这个皇帝保镖头子。

    奈何赵宗汉却很坚持,寻了空档,亲自跑到汝南郡王府去见赵宗汉。

    赵宗汉听得皇帝来了,带着全家老小在门口迎接。

    这个王府许久没有这么热闹了,昔日仁宗赵祯在的时候,与赵允让亲密非常,皇帝光临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这王府里的人,连接待皇帝的仪制都有些生疏了,满府皆是手忙脚乱,如今的皇帝都是从这座府邸走出去的,但是这座府邸反而接待皇帝都不那么熟练了。

    叔侄二人落座客厅,喝了几杯茶后,也就说起了正事。

    赵顼在与赵宗汉单独在一起的时候,解除了许多伪装与防备,面上的愁容尽显,口中带着一些乞求的语气说道:“皇叔,你来吧,你来帮帮朕。”

    “官家,此事实在强人所难了,官家是知道的,臣非是那等能领兵之人,身上也无勇力,实在不堪重任!”赵宗汉的为难就写在脸上,他是真的觉得自己做不来这件事,弓马娴熟不谈,上阵杀敌就更不谈了,当保镖的素质他是一样没有。

    “皇叔,昔日你可是在邕州打过蛮人的……”赵顼劝说一语,兴许他真的以为自己这个叔叔在邕州与蛮人打过仗。

    赵宗汉连连摆手:“官家误会了,虽然昔日年少的时候,我也曾经吹嘘自己在邕州打过仗,但是当时我只是在城楼之上观战,仗都是道坚打的,我是连只鸡都不敢杀,何况打仗啊……”

    赵顼面色微沉,他也不知道赵宗汉说的是真是假,他那时候还是小孩,是确确实实听赵宗汉讲过在邕州打仗的故事,甚至当时所有人都夸赞赵宗汉到邕州去打仗的事情。现在赵宗汉又这么说,不论真假,赵顼都知道自己这个亲皇叔是真的铁了心要拒绝自己了。

    赵顼沉默了片刻,有一种真正孤立无援感觉。

    过得一些时候,赵顼先叹了一口气,才又道:“皇叔,那些需要勇力之事,也不必殿前指挥使亲力亲为的,你就当是进宫陪我说说话成吗?我身边,连个真正能说话的人都没有,我……”

    赵顼此时,直接称“我”,可见他此时压力有多大。

    赵顼这番话,赵宗汉先是听了个半懂不懂,然后陡然又听懂了,面容之上带着对赵顼的同情,摇头叹息:“唉……你说这皇帝有什么好的……仁宗陛下半夜抱着曹太后痛哭,英宗陛下日日勤勉,劳累成疾,而今到了你,日日愁容不展,我赵家人,都是这个命……”

    赵宗汉这番话说得那是真轻巧,这天下不知多少人为了当皇帝连命都没有了,但是赵宗汉这番话却又是心底真言。

    “皇叔,你来帮帮我吧……”赵顼又是一语。

    赵宗汉看着赵顼,犹豫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官家担忧得太多了,我入宫去吧,希望能多多开解官家,天下虽我赵家天下,却也是士族们的天下,更是天下人的天下。”

    赵宗汉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赵顼也听得懂皇叔在说什么,他起身左右看了看,到客厅门口把门直接带上了,四下无人,赵顼直白一语:“皇叔,我不该担忧吗?”

    赵宗汉摇摇头。

    “皇叔,你可知晓父皇临终之前与我说了什么?”赵顼面色已变,变得有些恼怒模样。

    赵宗汉也起身了,看着赵顼:“皇兄临终前说了什么?”

    “父皇临终前说……说甘奇甘道坚是那司马懿,他的儿子会是司马昭,他的孙子会是司马炎……”赵顼快速说完这几句话,只觉得浑身一轻松,终于有个人能真正与他说话了,终于这么一番话有个能听的人了。

    “什么?”赵宗汉惊得身形一震,两眼圆睁,他差点脱口一句“胡说”,却是知道面前赵顼不可能胡说。

    也许英宗赵曙,其实说错了,甘奇十有八九不是司马懿,他的儿子孙子也不是司马昭,因为在甘奇的心中,他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儿子与孙子有过什么指望,他只想自己在有生之年把一切要为这个国家与民族做好的事情都做完。

    赵顼此时,手都在抖,话语也在颤抖:“皇叔,千真万确啊,我当时在父皇病榻之上惊闻此语,还以为是父皇病重对甘奇有什么误会之事,如今……如今……”

    赵宗汉久久回不过神来,手提在半空,想摇摆两下,却也只是抖了抖,口中嘟嘟囔囔:“不至于此,不至于此,道坚不是这样的人,不至于此……”

    “皇叔,已然如此了,朝廷内外,军政要务,皆出甘手,甘门之下遍布朝堂地方,来日甘家子孙,必也是出将入相,只会更加……更加……唉……何以不至于此啊?”赵顼可能真的被甘奇之前吓住了,吓得有些惊慌失措。

    “天下士族,各地豪门,岂能容得下臣如此,官家,你过虑了,过虑了……”赵宗汉安慰着皇帝,也在安慰着自己。

    赵顼走近几步,本欲说什么,却欲言又止,随后又道:“不论如何,皇叔,请你一定来当这个殿前指挥使,如此,朕也有一个真正能商量的人,你帮帮侄儿吧!”

    口中说着不至于此的赵宗汉,此时头却连连在点:“好,好,我去赴任,官家你宽心,不至于此,当真不至于此。”

    (唉,霉运当头,孩子在幼儿园摔了,昨天送到武汉,鼻子缝了十针,女儿啊,破相了,真是心态炸裂了。这两年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什么事情都顺利不起来,好像人生拿了个假剧本……)8)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