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大唐新史阅读 > 第一百七十八章 潜移默化

底色 字色 字号

大唐新史:第一百七十八章 潜移默化

    运十而途损八成,说的就是姚州这种飞地。

    远离京城就不说了,关键路还难走,运一百斤过来能剩十斤算好的,碰上刮风下雨估计还要再少点,大唐之所以建都督府就是让驻军。士兵军粮全靠当地居民供应,苏定方如果不是抄了两个反叛小部的老巢,估计吃饭都成问题。

    山里飞禽走兽倒是挺多,运气好还能弄头大象,宰一头够吃三五天的。可驻军不是猎户呐,都进了山,谁来维护商道,谁来镇守城池,更别提山里还住着不少蛮人,到时再给掳走一个两个的谁担得起这个罪责。因此农耕活动不能停止,必须抓紧开始。

    爨氏被击败的第五天,各县县令就急匆匆的带着人开始在地里忙活,趁着天气还暖,种茬冬麦是没问题的。

    侯老爷子不明白现在犁地有什么用,问了杨长史才知道,姚州冬日不下雪,地也不会上冻,别说种麦子,就是种韭菜都没问题。

    老头是个典型的土地依赖症,连刺史府后院都能挖出菜地的老头,你指望他能闲得住?

    一听姚州冬日能种地,立马牵上长安带来的战马出城耕种,临走还不忘把锄头带上。

    曲辕犁这东西还没推广到关中以外的地区,当地居民习惯性的使用老式耕犁和锄头解决开垦问题。老爷子的马没派上用场,只能栓林子里吃草,自己则挥舞着锄头开始挖地。几个县令看到这一幕想上前帮忙,回头看看自己身后正在忙碌的唐人只能叹了口气,低头继续忙碌。

    姚州唐人太少,盘年五部哪怕入了籍,姚城县衙的主簿依旧在户籍册子上标注个大大的蛮字。一个连汉语都不会说的部落,是没资格成为唐人的,这是姚城上下达成的集体共识。

    从语言文化到生活习俗,唐人和蛮人没有一样相同,指望这样的族群能够相互融合,显然不现实。人口的基数决定了文化发展的方向,大唐想要长久占据这一区域,加速移民才是上策。

    “关中,河北还荒着那么些地,上哪找人搬过来?”苏庆节看着侯大宝画出的地图发问。

    “那就逼着盘年五部说唐话,穿唐服,过节也一样!”侯大宝说的斩钉截铁。

    “怎么逼,你现在改学蛮话试试!”

    “威逼肯定不行,咱们可以利诱。想当年印度怎么说英语......算了,你不明白,三五年后我保证让盘年五部连蛮话都懒得说!”

    苏庆节认为侯大宝在吹牛,露出个鄙视的表情。

    路怀嘴里嗑着别人送来的麻子,不时朝地上呸几下,侯大宝气得差点把他踢河里。

    “吐壳就吐壳,你老朝我这边呸什么,看我鞋面,都沾那么多了,上边还有你口水,真恶心。”小侯边说边和路怀拉开距离。

    麻子这玩意含有轻微兴奋作用,路怀依旧乐呵呵的嗑着,一点不在意。

    既然在苏庆节面前拍了胸脯,无论是于公于私侯大宝都想找盘年五部聊聊。大唐后来扶持蒙舍诏对付西南诸部的策略没问题,错就错在没有把蒙舍诏捏在自己手里,导致后来南诏做大变成只白眼狼。

    姚城西边的土地上浓烟滚滚,一人高的杂草光靠挖的能把人累死,会说唐话的头人正带着一帮青壮在四处放火,靠山的位置已经被砍出一条防火带。

    “小郎是过来查看的吧,杨长史早就划好了地界,族人们不会乱烧的。”老头脸色不好,估计是认为唐人太狡猾。

    侯大宝也不在意,看着四周用木锄,竹棍翻地的青壮嬉笑着说:“姚城会打制一批铁制农具,可以送给你们一部分,但有个条件!”

    姚州缺铁器,甚至整个西南都缺,这点从爨氏的兵器上就可以看出,纯铁造的兵器很少装备,木枪,狼牙棒才是他们的主流。至于青铜武器的出现则得益于爨氏控制的铜矿。

    侯大宝的慷慨让头人们疑惑,他们害怕大唐再次提出可怕的要求。

    “别这么看我,这次不要你们杀人。大唐是仁慈的,姚城送给你们一百把铁锄,条件是你们要让一百个会说十句唐话的人来领取,记着啊,少一句都不行,要是会说二十句,还能得到具铁犁头。”小侯觉着做事要循序渐进。

    “这就是你的条件?”会说唐话的头人觉着不能理解,在他看来学说话比抓野鸡简单多了。

    “对啊,这就是大唐的条件,想要就快些,三天后我在城门口等着。”侯大宝边说边走,盘年五部的族人目光很不友好。

    姚城库房堆满了缴获的蛮人武器,打造出几百个锄头还是没问题的,至于工匠,军营里就有,要不平日怎么修理坏掉的兵刃。

    侯大宝完成阴谋中的第一环,心里异常高兴,哼着小曲就回姚城,准备跟苏庆节显摆一番,顺便让他帮忙找工匠打造锄头。

    “得铸模,阴干就得半个月,弄出来还得回火打一遍,要不容易锈蚀。”铁匠给的时间有些久。

    “等不了那么久,铸模也不用规整,能出个样子就成,三天就得凑足。”小侯有些急躁。

    “三日成!模具不阴干用一次就成废的!”

    “就用没阴干的,今晚连夜开工,弄出百十个模具来,免得到时蛮人说咱骗子。”

    铁匠无奈的答应,顺便找侯大宝要了二十个人手,光他一个忙不过来。侯老爷子听说是铸农具,大手一挥就从几个县令那划出二十个蛮子,准备把兵器全变成锄头。

    人的脑子在接纳周围事物后,就会形成一种惯性,时间越久这种惯性越强烈。会说唐话的头人发现,无论自己教会几句唐话,族人们转眼就给忘掉。反而是几个稚童跟着学会不少,老头干脆只教娃娃,把大人们撵回去干活。

    蛮人当侯大宝是傻子,说几句话就送人东西。侯大宝当蛮人是金矿,需要一点点挖掘。双方就在这种互相鄙视,却又互相利用的情况下开始会面。

    盘年五部的头人们带着大大小小百十个孩子站在城门口,侯大宝则站在一旁观察。蛮人会说几句唐话不是小侯所关心的,他在意的是五部头人的态度。只要他们按规矩迈出第一步,侯大宝就有把握推着他们迈出第二步。背诗一样磕磕巴巴说完唐话的娃娃们除却得到一把锄头,每人还得到一块雪白的米糕,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玩意能让他们怀念很久。

    侯大宝趁机宣布,往后要是想吃米糕就必须学会唐话,七天后,会用唐话念出二十种猎物的名字就能到这再拿一块米糕,如果会写,就可以拿五块。

    通译大声把这件事宣布过后,娃娃们欢声雷动,几个头人则目瞪口呆,潜移默化这种事,对他们而言太过遥远。部落之间的征伐从来不会通过娃娃进行,连自以为睿智的头人都不明白侯大宝的目的,只能祈盼唐人不会在食物中下毒。

    商鞅改变秦国是靠一根木头,侯大宝认为自己用一百把锄头应该能达成同样目的。

    盘年五部带着娃娃锄头一脸疑惑的离开,头人寻思是不是找巫师占卜一下,自己已经弄不懂唐人的目的,如果再这么发展下去,部落会被唐人牵着鼻子走。

    侯大宝刚回到刺史府,路怀就幸灾乐祸地朝他报告:“苏小子被收拾了,看他往后还敢不敢偷我麻子嗑!”

    小侯在一脸不解中来到都督府后院,苏庆节站在院子里嚎啕大哭,苏夫人正拿着棍子教训他,侯老爷子隔着院墙劝阻无果,只能摇头哀叹。

    小苏是个聪明孩子,可就是因为太聪明才挨的这顿打。

    苏定方走前带的干粮按七日准备,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天了,半点消息没穿回来。小苏把自己的担忧朝母亲诉说,这没什么不对,可你倒是悄悄说啊。后院住的都是军官的家眷,听完小苏的大声分析,顿时哭声一片,苏夫人没法子才揍的人。

    “猪脑子,山里那么多野物怎么会饿着,就算叫蛮人给围了还不能突出些人来报信。没见前几日来的那帮蛮人穿啥样,能打得过大唐不。”侯大宝站在苏庆节面前高声宣扬,心里却是七上八下。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