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顶部广告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明海崛 > 第五十二章 封赏

底色 字色 字号

明海崛:第五十二章 封赏

    京师,皇城,武英殿。

    朱厚熜正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一份奏疏。

    “启禀皇上,袁阁老已在门外侯着了。”门外有侍卫汇报。

    朱厚熜闻言抬起头,笑着道:“宣”

    “黄伴,你说袁阁老如果看了这份奏疏,是何反应?”朱厚熜晃了晃手里的奏疏,看了眼黄锦。

    “爷爷,这个小的可不知道。小的猜想,袁阁老想必应该会开心吧。”

    袁宗皋已经进了大殿,他行礼后问道:“不知皇上唤老臣来,可是有何要事?”

    “阁老,你且看看这份奏疏。”朱厚熜将奏疏递给黄锦,示意他拿给袁宗皋。

    袁宗皋双手接过,低头看了起来。

    “哎呀!我广东水师壮哉,我大明壮哉!此次会战,汪鋐能一举歼灭佛郎机人,夺回屯门,真乃是可喜可贺啊!”袁宗皋喜道。

    朱厚熜笑了笑,“阁老,接着看吧。”

    袁宗皋继续看着奏疏,殿内也安静了下来。

    突然,朱厚熜见袁宗皋脸上有着明显的吃惊神色,他会心一笑,知道袁宗皋读到那段话了。

    袁宗皋屏住呼吸,一口气将奏疏看完,这才长出了一口气。他的眼中仍带着疑色,又再复看了一遍。

    “皇上,这...这是...”袁宗皋的声音有些颤抖。

    “阁老,你大病初愈,别激动。先平复一下心情,再回话吧。”朱厚熜连忙劝慰道。

    袁宗皋深深的呼吸了几次,这才重新开口说道:“皇上,诣儿怎会到广东?还参与了屯门海战?”

    朱厚熜低声笑道:“阁老之前一直抱恙在床,我也不便明说。袁诣进京,我也叮嘱过他,不可告知你,以免耽误你的治疗。这两日早朝,阁老均正常上朝。且我观你气色远胜从前,精神身体也恢复的不错,便想趁着此次大捷,想与你好好说说这事儿。”

    袁宗皋闻言,深深一拜,“还请皇上告知。”

    “袁诣什么性格,我们都清楚。他认准的事儿,不会轻易被其他人左右,这点,和我很像。既然如此,索性我就顺水推舟,让他继续做下去。他在阁老还未生病时,就被我秘密授予了锦衣卫的身份。此次在这之前,我就曾派他去往南洋,帮助藩国满剌加复国,以彰显我大明朝的强盛与威严!只是我也没想到,他手里还真的有几把刷子,能够打败佛郎机。”朱厚熜浅笑道。

    “这奏疏上不是说诣儿只是从旁协助吗?听皇上的意思,是...”袁宗皋没有再说下去。

    “呵,袁诣的事儿我比任何人都放在心上。”朱厚熜点到即止。

    袁宗皋见朱厚熜不愿多说,只得转移话题。“呵,这混小子,将我这个当祖父的都蒙在鼓里。皇上,那他的那些手下呢?毕竟他们可是海寇出身啊。”

    “哈哈,阁老,你多虑了!袁诣的本事大着呢。至于他手下的那些人,朕这儿也有详细的名单。我之所以相信袁诣,除了我们的兄弟情分外,还因为他不管什么事儿,都不会瞒我。”想到袁诣,朱厚熜感觉心里暖暖的。

    虽然朱厚熜与袁诣感情深厚,但自己总要避嫌。袁宗皋只得再次岔开话题:“那这份奏疏上提到的事儿,皇上是如何想的?”

    见袁宗皋提到奏折的事儿,朱厚熜收齐笑容,他脸色凝重道:“这也是我为什么叫你来的原因。汪鋐的这份奏疏,着实让我为难啊。”

    袁宗皋也低头盘算着。良久,袁宗皋抬起头道:“皇上的难处老臣知道。不封赏,这于理不合。但如果封赏,诣儿必定会暴露在杨阁老与张皇太后眼中。如此一来,诣儿由暗变明,也不知是福是祸。”

    “有功不赏,此非带兵之道,所以赏是一定要的。只是这赏嘛,有待商酌。”

    “皇上,不如以您的名义,你看如何?”袁宗皋道。

    “嗯?你是说,将功劳算在我的头上?”朱厚熜眯着眼,思索着。

    “是,诣儿不是有锦衣卫的身份吗?他能立下的功劳,也是因为皇上运筹帷幄。这样一来,只在锦衣卫内部封赏,最多吏部报备,这样也能将影响降至最低。”袁宗皋说道。

    “唔,锦衣卫吗?避过吏部的管制,也避过兵部的征调。这倒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只是此时动作不宜过大,如此便有点委屈了他。”朱厚熜敲着桌面,点头道。

    “这乃是他的本分,何来委屈一说。况且,他能名正言顺的以官家的身份出海,这就是最大的资本啊。”

    “话是这么说,但是杨廷和他们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我怕他们的反击会异常的迅猛啊。”朱厚熜担忧道。

    “皇上,不管怎样,他总会有这么一天。早点让他经历这些,或许也是一件好事。玉不琢不成器,就当是他的磨练吧。”

    “好,那这份奏疏我会发给内阁,明日早朝议及此事。”朱厚熜说完,脸色稍显红润。

    “阁老,不知妍儿最近可还好?”

    袁宗皋愣了愣,“回皇上,她最近挺好,昨日还跟着她娘学着花红呢。”

    “哦,行,那就这样吧。”朱厚熜觉得自己这样问话好像也不妥,便下了逐客令。

    第二日早朝上。

    屯门大捷的消息发布后,朝野震动,众官皆称赞之。

    “皇上,汪鋐立下如此大功,该赏啊!”杨廷和谏道。

    “是啊皇上,能将危及我广东、福建的佛郎机人清除,此乃是不世之功啊,陛下不可不赏。”彭泽谏言道。

    “如此,朕认为汪鋐当敕升一级,食一品俸。汪鋐仍留驻南头寨,将佛朗机彻底驱逐。此事由杨首辅代为拟旨。”朱厚熜拍板道。

    “老臣领旨。”杨廷和行礼道。

    “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跟着行礼。

    “皇上,不知这袁诣又是何人,居然立下如此功劳。”吏部尚书乔宇问道。

    “朕已查明,他乃是一名锦衣卫。此次他本是奉旨公干广东,没想到却误打误撞帮了汪鋐大忙。不过,他能有此表现,朕心甚慰啊。”朱厚熜笑着说道。

    锦衣卫?杨廷和低着头,微微皱眉。随即他与乔宇、彭泽等人眼神交汇。

    “不管如何,此人立下了大功,不可不赏!不知皇上准备如何赏赐此人?”吏部尚书乔宇问道。

    朱厚熜坐在上位,下方的动静一目了然。他笑了笑,道:“他既是锦衣卫身份,当在锦衣卫中升迁。朕决定升他为副千户,赐飞鱼服,也期望他能再立功勋。”

    见皇上已经做了决定,又是锦衣卫的任命,官员们便不再过多言语。

    散朝后。

    杨廷和走出大殿。

    “首辅大人。”彭泽、乔宇等人落后杨廷和半个身位,紧紧跟随。

    “袁诣?此人是第二次出现了吧。皇上当真以为我们不清楚吗,袁诣!袁宗皋的好孙儿。哼哼!”杨廷和低声嗤笑。

    “是啊,第一次出现时还真是让人吃惊呢。”毛澄说道。

    杨廷和为什么会知道袁诣?早在袁宗皋舌战群臣后,杨廷和与张皇太后一方面派人去安陆探查所有兴王府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张皇太后特意令成英盘问了那几日执守的所有人员,还真有所发现。而袁诣,则是第一次出现在了杨廷和与张皇太后的眼中。

    “是啊,我也没想到,袁宗皋在朝上的言论,会出自此子之手!皇太后与我通告此事时,我可真不敢相信!”杨廷和步子迈得不大,步伐却异常的坚实。

    “昨日皇上将此奏疏下到内阁,我就进宫面见了皇太后。”杨廷和眯了眯眼,低笑道:“听说此子与永福公主关系莫逆啊。”

    “难道...”有人想说话,却被杨廷和制止住了。

    “嘘,勿言!!皇家的事也是你我能掺和的?此事自有皇太后插手,我们看着便是。”

    回到文渊阁。

    杨廷和坐在椅子上有些发呆。

    朱厚熜对政事是越来越纯熟,这引得杨廷和既欣慰又担心。

    其实杨廷和此人,确实也是心系天下。只是当他有了从龙之功后,便站在了人生的最巅峰。三十七天的总理朝政,让他品尝到了无尽权利的滋味。

    想当初,朱厚熜登基之时,杨廷和何曾将他放在眼里。君主,只是名义上的。自己,才是权柄最重的那人。

    杨廷和曾与张皇太后对立,除了不想妇人掌权外,更多的,还是想把持朝政,方便自己发号施令。

    但自从大礼议开始,杨廷和就知道自己错了!

    皇上虽小,但仍是君啊!皇命不可违,说的就是这个理。

    怎么办?杨廷和想起了张皇太后,于是双方一合计,结成了同盟。

    哎,天意弄人啊!杨廷和叹了一声。

    自己是孝宗一手提拔起来的,那才是自己真正的君主啊!杨廷和不由得思念着孝宗朱佑樘。如果太上皇没有那么早驾崩,或许,一切都会不一样吧。

    可惜先皇太过喜欢玩闹,也不曾留下半点血脉,否则.......

    杨廷和暗自神伤。

    “首辅大人,下人们发现了一条新线索。”幕僚悄悄贴近说道。

    “何事?”

    “袁府有一女,名为沫梓妍。此女或许是皇上的心上人!”

    “什么?怎么发现的?”杨廷和惊的站了起来。

    “此事是从我们安插在袁家的人传出来的。”

    又是袁家?你们到底想要干什么!?杨廷和脸色阴沉,眼里露出一丝寒意。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