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顶部广告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当奶爸 > 第106章 烤土豆的惊喜

底色 字色 字号

回到明朝当奶爸:第106章 烤土豆的惊喜

    从宣府过长城不远,有一个小集镇叫做沙城,这里地处大明与鞑靼交战的前线,人烟渺渺,一片荒凉的景象。

    不过此时因为一群人的到来,使他变得无比的热闹。集镇外宽阔的草地上,密密麻麻扎下的营帐,一眼望不到边。

    每隔几步,就能见到一杆黄底龙纹的大旗,抬头看去,那个斗大的“明”字分外显眼。

    这里正是大明永乐皇帝陛下,第四次亲征蒙古,大军所扎下的大营。

    此时正值饭点,各处营帐上头,都飘起了袅袅炊烟。靠近中军大营的一处帐篷里头,羽林卫的将士们席地而坐,正专心致志的等待着今天的午餐。

    地处荒郊野岭的,饭菜自然不能和在京城里头比,一切都得从简。

    往常吃饭大多是应付差事,为了填饱肚子,除此之外是没什么享受可言的。不过今天却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摩拳擦掌,对接下来的午饭十分期待。

    过不多时,火头军们一个个提着饭桶进了营帐,还没见到桶里物事的真容,一股诱人的香味就飘满了整个营帐,再接着吞咽口水的声音,肚子咕噜咕噜叫的声音,就接二连三的响了起来。

    午餐终于挨个发放完毕,很简单,却很新奇。

    主食是每人一个烤土豆、一片咸肉干,除此之外每人还有一把水煮花生,不多,大概只有四五个。这个是临出发前,狄阳特意嘱咐加进去的,理由是花生能补充将士们的油水和气力。

    咸肉干是过往军营里头的标配,除了能考验你牙口结不结实之外,色香味也一样都不挨着,没啥好讲的。

    唯有这个烤土豆,散发出诱人的芬芳。这个看着其貌不扬,甚至还丑乎乎的东西,没想到烤出来这么香。

    随着统兵官的一声令下,午餐正式开始。

    所有人都齐刷刷的把手伸向了烤土豆,只是刚上手,又齐刷刷的把它丢开了——太烫人了。不过烫归烫,吃还是要吃的,耐不住肚中馋虫的勾引,几息之后,又一次把魔爪伸了过去。

    谁也不知道这玩意到底该怎么吃,只得让土豆在两手间翻滚分散热力的同时,自行摸索吃法。

    有直接下嘴去咬的,有撕烤鸭般去撕的,还有一掰两半的,都是气吞山河的铁汉,剥皮什么的,那是不存在的。

    对于吃惯了营饭的将士们来说,这个香喷喷的烤土豆,在这茫茫大漠之中,不啻为人间第一美味。整个营帐内,很快就只剩下哼哧哼哧啃土豆的声音。

    从帐门外头走进来一个五十来岁,留着一把大胡子的老汉,不知道是谁先认出来的,喊了句“穆大使”

    接着所有羽林卫的将士全都站起来,纷纷跟着喊道:“穆大使好。”

    这个穆大使,自然就是穆小婉的爹爹穆胡子了,他到达大军营地之后,被永乐册封为正七品的营田使,专门负责在边境培育种植高产作物一事。

    穆胡子劳苦一生,这次不但第一次见到了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还成了朝廷的命官,嗯,和县太爷一个等级的命官。

    穆胡子除了在心中默默感谢皇恩浩荡之外,最想感谢的就是狄阳狄公子了,没有他,就没有老汉的一切。

    这次带来的土豆基本要全部用来种植培育,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用来给将士们试吃,以检验这种食物用作军粮,到底合不合格。

    穆大叔现在到帐篷里来,就是为了看看反馈如何,好在将士们的反响十分好,不但味道好,而且饱腹感很足,基本上一个就吃饱了。

    在羽林卫不远的御帐内,已经年过六旬的永乐皇帝也在用餐,他的午餐和羽林卫的普通将士们完全一样。

    洗净了手,正准备开动之时,见到随行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黄德寿,从帐外神色匆匆的赶进来,将一封急递放到了御案上。

    二十多年的帝王生涯,早已历练出朱棣远超常人的心性,对着御案上的急递看也不看,而是继续动手剥开土豆,只吐出一个字:“念。”

    “是。”黄德寿重新拿起急递,拆开上面的火漆,展开信纸,先大致看了一眼,然后才轻声念道:“皇太孙朱瞻基恭维我皇祖父陛下圣文神武万寿无疆……”

    “客套话不用念,讲重点。”

    “是。”黄德寿跳过足足占了一小半篇幅的“客套话”继续往下念道:“瞻基自奉命以来,片刻不敢松懈……于初六日率幼军抵松江府……初十日抵川沙堡……”

    “贼寇之行藏一日三变,卯时在甲,午时在乙,踪迹难觅……瞻基谨遵皇祖父之法,亲率中军于后追击,另遣两路偏师限制其左右,三路裹挟,欲将贼寇赶入海边,一鼓而歼灭之……”

    听到这里,朱棣的土豆也剥完了,放入口中尝了一口,不由得微微点头,也不知道是满意孙儿的排兵布阵,还是满意这个土豆的味道。

    那边,黄德寿的声音还在继续:“孰料贼寇狡诈多端,于我大军合围之时脱逃,蹿至左军阵后,陡然突袭,左军将士仓促应战,为贼所剩,死伤七十八人……”

    朱瞻基这孩子还是太过实诚了,战报咋能这么写呢,要是改成“我左翼之军,虽遭贼寇突袭,然上下用命,悍不畏死,终将贼寇击退。”事实没有大的改变,但就好听了许多。

    “倭寇伤亡多少人?”

    黄德寿看了眼手上的信,确认再三之后,回禀道:“倭寇无一伤亡。”

    “呼……”朱棣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靠坐在椅背上,没再往下问,只是摆摆手,示意黄德寿继续念。

    “十五日,于何家村觅得贼寇踪迹,料贼不过百人,不足为虑,瞻基亲率幼军两百余人截击之,是役,斩杀倭寇三人,幼军伤亡者一十九人……”

    这封不长的信,很快就念完了,朱棣闭着眼,有些发白的眉毛不住的抖动,思索良久,才出声问道:“太子对策是什么?”

    “太孙殿下已调集金山卫、镇海卫等官军参与围剿,并在各主要路口、渡口层层设卡,准备将倭寇限制在黄浦江一带。另外太孙殿下还征调魏国公之子徐钦、曹国公之子李永祥、并临鱼村人士狄阳,一同前往助剿。”

    听到那个熟悉的名字,朱棣猛然睁开眼睛:“狄阳?为何要征调他?”

    “据说是那狄阳在太孙殿下出征之前,曾对于倭寇的形式,有过一番论述,曾说剿倭之事,大部队赶不上,小部队打不了,而今已然应验。而且……”

    “而且什么?”

    “回禀陛下,而且太孙殿下的幼军,曾和狄阳的护卫队有过模拟交手,结果幼军‘全军覆灭’而护卫队无一人‘伤亡’。”

    话音落下,朱棣再一次陷入沉默,他如同泥塑一般坐在御案前,眼睛盯着虚无处,一动不动。良久之后才说道:“传户部尚书夏元吉来,朕要知道狄阳在临鱼村的所有事!”

    “是。”

    黄德寿躬身退出营帐之后,朱棣拿起早已冷却的烤土豆,呢喃道:“狄阳啊狄阳,你真是处处给朕带来‘惊喜’啊。”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