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顶部广告

文学城 > 都市言情 > 重燃狮城1994 > 第92章 集聚区建议

底色 字色 字号

重燃狮城1994:第92章 集聚区建议

    下午,飞往新家坡樟宜机场的航班准时从虹桥机场起飞。

    起飞后,唐一凡翻阅起书店买的一本《聪明的投资者》,作者是被誉为“华尔街教父”的本杰明·格雷厄姆。

    “年轻人,很用功啊!”邻座的中年人笑着与他攀谈道。坐在唐一凡边上的是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听口音和穿着像是新家坡人。

    唐一凡笑道:“哈哈,这位先生您的英文书比我更厚啊!”

    中年人手头也有一本厚厚的英文书籍,不过看书名应是本英文小说。

    俩人笑着聊了一会儿天。

    认识后,唐一凡发现这位新家坡人很善谈,对中华文化还很有研究。唐一凡干脆向他要了一张名片,中年人叫林之焕,居然还是一位新家坡公务员。林之焕来自新家坡国家生产力局NPB,目前负责一个扶持新家坡当地中小企业海外发展计划项目。林之焕读初中时候新家坡还有华校,他读的就是华校,虽然后来去了英国读大学。但是他的中文底子相当不错,居然对《红楼梦》还颇有研究。

    谈到帮助企业走出去,“帮助本土企业走出去不是应由新家坡贸发局负责吗?”唐一凡奇怪道。

    “没错,但是我们NPB是扶持本土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机构之一,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科技生产力、开拓海外业务也是我所在部门的一个职责!”林之焕继续道,“在新家坡,中小企业被视为国家的命根子。新家坡企业总数超过十万家,90%是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正是这些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向国人提供了70%的就业岗位。帮助这些中小微企业快速健康成长是我们局的一项重要使命……”

    林之焕介绍他所在部门有一个“突出重点”计划:国家生产力局NPB和贸发局大力度扶持高增长、有潜力的新家坡本土中小企业,使它们成为营收超过千万元级的土生土长跨国企业。

    这不就是政府在培育独角兽公司吗?唐一凡暗自嘀咕。

    “林先生,您这次来大陆是……”

    “哦,这次我来申城是参加一个国际中小企业论坛。”

    “您这次去苏州了吗?”

    “去了,我们去参观了正在开发中的新家坡苏州工业园区,非常壮观,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林先生,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无比,您有没有考虑过帮助那些新家坡本土中小微企业来大陆发展,开拓大陆市场呢?”

    “有啊,我已经带这些中小企业来大陆对接和考察过几次了,不过好像不太容易!”

    “林先生,我理解,一般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考察对接活动,只能面上热闹,真要想取得效果,可能比较难!”

    说完,唐一凡切入正题:“林先生,您有没有考虑过在申城周边地区,类似像苏州这样的一个地区,去尝试建立一个新家坡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呢?而新家坡苏州工业园招的对象都是大型跨国企业、500强公司,像一般的中小企业项目是进不去的,也买不起那边的大块土地……”

    “哎,小唐,你的这个建议有意思啊,详细说说?”林之焕露出浓厚兴趣。

    “林先生,我早上刚刚从老家梅城市那里过来,梅城是个港口城市,离开申城200公里左右,驱车两个小时可达,交通便利。昨天梅城下面一位东台县领导告诉我,他们县里有一个省级的东台经济开发区,正在设想规划一个小型的新家坡产业园区,合作方是新家坡梅城同乡会。不像苏州工业园区那边的高门槛、以出让大块土地招引大项目为主,东台县的新家坡产业园区起步门槛比较低,他们政府和投资商合作将开发建设可分割出售的花园式厂房,可租可售,取得方式灵活!”

    想起昨天柳大权副县长委托自己的对外招商任务,唐一凡灵光一现,想到了工业地产概念,先包装一个新家坡产业园区概念,画一个大饼,把眼前这位生产力局的林先生稳住再说。而招商和忽悠正是自己在前世的老本行。

    “哦,这个园区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啊?”林之焕好奇道。

    “林先生,您没听说过很正常。因为这个小新家坡园区是东台县刚刚在谋划的,还没有正式对外发布!我也是昨天拜访了他们县里一位负责对外开放的柳副县长,我才知道的!他们的设想是先做好基础设施,把标准厂房和办公楼建设好,先吸引来自新家坡等地的国外中小投资者抱团入驻。因为现在越来越多跨国公司、500强企业选择在申城投资设厂,申城注重的是招引这些大项目大企业,而为这些大公司配套的中小企业却很难找到适合他们入驻的物业和空间。所以在申城周边的卫星城镇谁走在前面,抓住机会把这些优秀的中小企业吸引过去,打造出一条配套的产业链来,谁就抢占了先机!”

    “这个东台县有眼光!”林之焕伸出大拇指称赞。

    唐一凡说这个话的时候想到了申城边上的昆山案例,全国唯一的县级市获批国家级开发区。八十年代当时的昆山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分析当地的优势和劣势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费设立经济开发区。当时只有国家批准的14个沿海城市才可以建立开发区,并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作为申城边上一个不起眼的县级市,没有政策优势,昆山就“偷偷”模仿沿海国家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没有启动资金,就率先采取批租2万亩土地换得2亿元资金作为开发区启动经费,进行前期开发;没有技术项目,便主动出击,在申城设立办事处,及时招商引资;没有专家、技术人才,高价从申城聘请引进。就这样,昆山完成了农业县到工商城市的蝶变。1992年,昆山正式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市国家级开发区,让全国众多城市羡慕不已!之后,浦东开发的强劲势头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大量优质外资项目,昆山地区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迅速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打造了一个“昆山奇迹”!

    唐一凡继续道:“林先生,我建议将来你们NPB将来或许可以与梅城的东台开发区谈谈合作,可以探讨共同合作来打造一个新家坡中小微企业的集聚区,大家一起抱团发展。因为我个人认为,那些新家坡本土的中小企业因为一直受到你们政府各个部门的精心呵护,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缺乏竞争力,一旦让他们去海外独自野蛮生长,很可能就会被淹没在荒草中。而让他们在海外集聚、一起抱团发展,而你们NPB等机构也可以把服务一起延伸集聚到这个园区,您觉得这个建议如何?”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