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一年六月初,太子出门抚军了,大臣们在午门外看着太子远去的仪仗以及在仪仗之中内阁的两位阁员,内心正在飞快地分析着这次太子出门所包含的政治信息。
皇帝还在病中,待在宫里,现在连内阁的阁臣们每天见的都是太子殿下。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皇帝真的是一病不起了,毕竟自家的皇帝那是打小落下的病根,这一病起来便是汤药无效,只能够慢慢地养。
第二种则是皇帝压根儿不在宫中,至于这个答案想到的大臣也都不相信。至于为啥?仔细想想你就会明白,自家的皇帝那是什么德行不说小家碧玉嘛也至少是个温柔婉约类型的,就那个德行还会出宫玩,这说出去也没有几个人能相信的。再说要是皇帝不在宫中太子殿下敢大摇大摆地出门吗?所以这种猜想是根本不可能。
可是这样子猜测的官员并不知道就是老虎都有打盹的时候,更何况还不是温柔婉约的皇帝呢?而且在这位温柔婉约的皇帝身旁还有一个性格跳脱的皇后娘娘。在睡了三天冷清的乾清宫之后,皇帝终于在出宫的问题上点了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带着自己的老婆二儿子和女儿出门郊游快一个月了。
至于他们一向称赞贤明和神武的太子殿下在自己的老妈那小眼神一瞪之下无视了自己老爹那求助的眼神,唱着“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的小曲儿目送自己的一家人出门郊游了。而自己在宫中面对冷清的皇宫以及繁杂的政务一个月之后,终于忍受不住了。把自己六月半前往涿州的计划硬生生的提前半个月,前往涿州和自己家人汇合去了。
当然有些官员在思考皇帝和太子的问题,有些官员思考则是其他的问题。那就是这回陪同留京的内阁成员的分配问题,刘健就不用说了他是首辅自然就跟着太子出门也是无可厚非的。李东阳留守主持朝中大局,那么就意味着皇帝和太子两个人选择的下一个内阁首辅就是他了。
杨廷和是太子的启蒙老师,这回跟着太子出门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刘健最多也只能够当五年左右的首辅,李东阳也能在刘健后面当个五年左右的首辅。等到李东阳致仕的时候,都已经弘治二十几年了,按照皇帝的德行以及身体状况弘治朝能有二十几年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到时候太子一定会在李东阳致仕那段时间的左右登基的,那么作为太子的启蒙老师杨廷和必然是下一任首辅。
至于杨廷和的在下一任首辅,大家也都明白,就是那个还在涿州种地的吴俨吴克温,前任内阁首辅徐溥的外甥。而现在还待在内阁的谢迁和马文升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大的意外的话,也就止步于内阁阁臣的位置了。
至于为什么这会儿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又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大多数人为官是为了干什么?不是什么礼仪纲常,因为它们无论你维不维护它都存在;也不是什么为国为民,用一句老话来说抄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没有那个当官的不干点龌龊之事的,而为国为民这种话只有那些刚刚进翰林院的小年轻需要说两句施展抱负的话亦或者是那些个在朝中站班的大人们需要抨击政敌的时候才说的。
那大家当官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好回答,有一句骂贪官的话说得十分的有道理叫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然大家伙儿当官并不是为了捞银子,因为那是当贪官才玩的低级把戏。
还有一句话和这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正好匹配那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说当官是为了更好的捞银子的话那么一家人一族人更好的一起捞银子岂不是更好。到时候自己住两间破烂房子,自己宗族良田万顷。即维护了我为官的清名又达到了兴宗旺族的目的岂不美哉?
绝大多数人当官便是为了捞银子,有些人是为了自己捞银子,但多数人是为了让他的家族一起捞银子,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对不对。因此每当一族在朝中有个七品以上的官员时,该族必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族,除非当地还有一个名门望族当的官此他们的族人更大。
自从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变法开始,泱泱华夏便开始进入到封建社会这一伟大的时代。士农工商四个阶级开始出现,而这士农工商里面的士便是指的权贵阶级,他们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银子)所以便有了大多数人挤破头了往里面钻。
儒学为什么能够霸占华夏思想界的主流这一位置?说白了就是从汉武帝开始,只有儒生能够当官。大明朝的读书人为什么有免税见官不拜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什么宋朝时有狂生说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还不是因为皇帝手下的做官的小弟都是一群读书人的缘故。当然皇帝手下还有一群带着兵器的小弟,但是不是有句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吗?所以相比起来皇帝更喜欢的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弟。
当然做官还是有个三六九等的,有些位置是个死位置做一辈子都是那个位置而且也没有银子捞,有些位置则是送死的位置例如顺天府尹虽然是三品大员可是短短了三年间就换了整整四任,现任顺天府尹他的三位前辈正在边疆为我大明朝抛头颅洒热血。
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好官位来捞银子便变得至关重要。而拥有一个好官位不仅仅要多才多艺拥有一腔热血抱负,更重要的则是有一个赏识你的上司。所以在你未来的上司没有当上你的上司的时候,判断他是不是能够成为你的上司,能不能够及时地提前地拍上他的马屁。
所以说官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这门学问大得让人一辈子都学不完。而这一系列的学问正是那群心思灵活的官员思考着未来首辅接任排序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