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姐姐已经休息了。爸妈还坐在客厅里面看电视,给李良留着门。
“儿子,饿不饿,妈妈今天炖了猪蹄汤,妈妈去给你盛一碗。”王秀兰见儿子回来了,从沙发上站起身来说道。
这段时间儿子上学比以前辛苦很多,每天早早出门,晚上9点多才回来,王秀兰看在眼里,却帮不上什么忙,只能是在家里做好后勤工作,每天晚上基本都会给李良做点汤。
“好,谢谢妈妈!”李良笑道。
自己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怎么吃多吃不胖。李良上辈子营养没跟上,成年后个头并不高,离170还差了1、2厘米。
王秀兰从厨房给儿子端了一碗猪蹄汤进来,肥乎乎的猪蹄炖的正烂,吃在嘴里爽滑香嫩。
“妈妈,太好吃了!”李良夸道。
“好吃你就多吃点!”王秀兰看着儿子吃的香,满足的笑道。
“对了良子,刚才下午吃晚饭的时候,你小舅来了一趟!”旁边坐着的爸爸李双柱说道。
开学一个多星期了,李良只见过小舅王发根两次。一次就是开学那天陪着他去校长办公室签约,还有一次是王发根挑了几个业务员出来,准备把他们放到学校去跑学习报业务。
“小舅他有什么事吗?”李良啃着一个猪蹄爪,含糊的问道。
“他说他们已经从水泥厂接到了一单业务!”
“什么业务?”李良问道。
“给水泥厂平整他们厂区的一条新路以及盖一栋库房,好像是水泥厂准备扩大产能。他们不放心刚成立的建安公司,把主要项目交给了县建筑公司,平整道路和修建库房的业务就交给了你们那个建安公司。”李双柱解释道。
“哦!”
李良心里有数了,这应该是宋良仁拉来的业务。
“爸,小舅有没有说他们接到了私人建房的业务吗?”李良喝完汤,用口袋里的手绢擦了擦嘴角,问道。
“这个到没有听他说起过,应该还没有吧!”李双柱回应道。
“爸爸,干脆咱们那块地也开始动工建吧,眼看就要过了正月,天气也逐渐开始暖和了,可以动工了!”李良提议道。
李双柱和儿子想的一样,他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你妈不同意!”
啊,妈妈怎么会不同意!李良看向了自己的母亲王秀兰。
“儿子,我是想等过了正月再建房。”王秀兰有点迷信,她从小在农村长大,受李良外婆的影响比较深。她们认为正月是一年之始,农村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正月里不能搬家和动土,主要是喻意一年中生活安定。
“好吧!”知道了妈妈意思的李良没有打岔,等几天就等几天吧,反正没几天就进入农历二月份了。
时间过的很快,经过肖克明的最终审核,禾康一中组织各年级骨干老师编写的《中学生学习报》新鲜出炉了。
经过学校美术组的最终刻版,这套报纸经过县印刷厂的印制,创刊号两万份报纸火辣上市了,唯一的遗憾是省文化厅还在走审批流程,报纸的发行刊号还没确定。
不过肖克明已经代表学校与县邮政局谈妥了代发协议,只能省文化厅最终的刊号审批出来以后,他们就会给学习报配发一个正式的邮发代号。
更可喜的是,地区行署教育局专门召开了党组会议,教育局的与会领导听了肖克明的汇报,一致同意通过教育局的行政力量帮助禾康一中在全地区中学里免费推广两期,而且费用由行署教育局全额承担。
这让肖克明喜出望外,原本王发根投入的一万元钱以及学校老师们集资的一千多元钱,肖克明是准备硬撑着赠送两期的。现在有了地区教育局为前两期全额买单,他就可以利用前两期的利润和这一万多块钱准备金多筹备几期了。
占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禾康一中给自己学校五个年级的总共25个班的1000多名学生留下了1000份报纸,又给禾康二中(初高中合办)、城关中学(初中)、城西中学(初中),以及其他10多个乡镇中学留了2000份报纸。其他的报纸就通过邮局,按照学校规模的大小,分别邮寄给了全地区的上百所中学。
在这份创刊号的头版冯峰局长的讲话下面,最醒目的位置刊登着约稿邀请。报纸以学习报总编辑肖克明的名义,邀请全地区的骨干老师踊跃投稿,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至于有自编的材料能够在本期创刊号上发表的本校老师们,更是脸上洋溢着春风,老师们走在路上都带风,至于收藏几张创刊号的老师更是不胜枚举。
报纸发行后,肖克明给学校的老师们定了任务,要求大家利用自己的人脉,甭管是学校的同学还是以前的老同事,都去打听打听这张报纸在其他学校的反应。
不过限于这个时代通讯条件的落后,本县的学校还好说,老师们下班后走几步就能到其他几所中学找相熟的老师打听到情况。至于地区里其他县的学校,则要靠通信打听了。
就在肖克明喜气洋洋的时候,禾K县教育局办公室的一个电话,将肖克明召到了局里。
县局局长张琛的办公室里,三个大男人真吞云吐雾。
“局长,您找我?”肖克明来到了禾K县教育局,敲了敲门进来。
“好你个肖克明,做出的好大事!”张琛给肖克明递了支烟,笑骂道。
“局长,您真是?”肖克明故作不解。
张琛的办公桌上摊开着一张禾康一中出版的《中学生学习报》,副局长胡裕民聚精会神的看着什么。
“肖校长,早知道你放出这么大的卫星,你们的这份学习报我们教育局说什么也要参合一脚!”一旁的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李昌建略带后悔的说道。
“李主任,这你可冤枉我了。我们有这个想法以后,可是第一时间向两位局长汇报过的!”肖克明辩解道。
当时肖克明向县教育局汇报,最主要的还是希望教育局能够投入一笔经费。可是张琛、胡裕民、李昌建等人当时不是特别看好这份报纸。
毕竟解放这么多年,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说上层重视教育,但部里都没有牵头办这么一份报纸,他们实在不敢相信仅凭禾康一中一所小小的县中,就有能力办出一份这样的报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