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学城

文学城 > 历史军事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阅读 > 第八十二节 加入十三行

底色 字色 字号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八十二节 加入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所代表的意思并不只有十三个商行,而是一个行业。

    性质上来讲,十三行是牙行,就是所谓的中间商,特殊的地方在于,他们是官府规定的,跟洋人之间贸易往来的中间商,因为官府规定的身份,相应的就有了垄断权,其他商人必须通过他们才能跟洋人进行交易,久而久之这中间商就发展成了向洋商垄断的供货商。

    地理上来说,十三行也指的是广州城外的商馆区,哪里不仅有同文行、怡和行等十三行商人的商行,英国、法国、美国、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的商馆也位于这里。各国商馆大多也是他们本国政府发放了特许权的垄断贸易商,比如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在广州你问别人十三行在哪里,会被指引到广州城外沙面上的十三行商馆区。

    十三行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叫商馆区,也不叫牙行,而要叫十三行。

    有的专家考证说,最早清政府批准跟洋人贸易的行商有十三家,所以流传下来十三行这个名字,有的说是因为有十三个国家在商馆区设立了商馆,所以十三行是从十三夷馆得来。

    事实上,这个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明末清初文人屈大均写过一本叫做《广东新语》的书,对此有过记载,“东粤之货,出于九郡者曰广货;出于琼州者曰琼货,亦曰十三行货……”

    这个所谓十三行货中的十三,其实是来源于明朝时的地方建制。明代广东共十府(郡),大陆上有九郡,第十郡指的是归属于广东的海南琼州府。其中陆地九郡货物成为广货,来自海南岛琼州府的货物则称之为十三行货,原因是琼州府下辖十三个州县,各州县均在省府广州设立推销本县货物的货栈。所以十三行的十三,竟然来自于明代时候的海南岛州县数量。

    渐渐的这个名字就泛指跟外洋做生意的行当了,这才有了专门跟西方商人进行贸易的十三行。

    所以十三行的十三并不是一个实数,而是一个行业名词,广州十三行行商数量也不仅仅只有十三家,而是有几十家之多,最大的往往只有四五家,然后官府给实力最雄厚的行商一个总商身份,让他们管理其他行商,并为他们的贸易进行担保,以免总是出现因为资金周转问题,引起了债务纠纷。

    这种担保用的不好,就是很大的损失,用的好了,就是巨大的利益。潘家据说就因为为其他小行商担保,多次赔偿他们的商欠;而伍秉鉴则利用担保,入股控制了十几家行商。

    现在魏连理向蔡世文要求的,就是加入这个十三行,成为这样一个有特权的行商。

    行商本质上是牙行,虽然说行商规模很大,但清政府在管理上,其实跟管理普通的牙行没什么两样。

    《大清律例》规定,牙商必须为殷实良民,有联保甘结,一个牙行只许一人经营。官厅发给牙行盖有关防的文簿,以登记客商住所姓名,逐月送报官厅。在价格评定、银钱收付、商品收付等业务方面,均有具体规定。

    所以牙行其实就是经纪人,在中国俗称牙子,有身份的也称经纪人。一般是私人经营,还分官牙,私牙,官牙就是官府认可发放牙人执照的合法经纪人,私牙则是民间自发,有时候还做非法生意的那些黑经纪,比如贩卖人口的人牙子,就不可能得到官府执照,他们属于打击的对象。

    十三行虽然性质上是牙行,可因为特殊的行业属性,是专门跟洋商做生意的经纪人,而官府又很不愿意跟洋人打交道,一来是洋人很难缠,二来也是长久以来看不起这些蛮夷,尤其是文官将跟夷人打交道当成很下贱的事情,不愿意脏了手,结果,连跟洋人进行外交这样的重大事务,都交给了十三行商人,久而久之让十三行商人取得了巨大的权力,是牙人,却不但不用看买卖双方脸色,反而成了垄断商,是买卖双方都要巴结的对象。

    而且因为官府的失职,渐渐的也不得不依靠这些行商,行商开始对官府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从此不但是中外商人贸易之间的中间人,甚至城了清政府与外国政府之间的中间人。

    也就是说,十三行商人包办了满清政府的海关事务和外交事务,这在现代政治中,是十分罕见的。

    现在由于这次马嘎尔尼的威胁,让魏连理抓住了机会,竟然为周琅这个满清官府眼中的海盗也谋求到了这样一个身份,着实是罕见中的罕见。

    此时远在台湾的周琅并不知道情况的进展,不过他给魏连理的权力是随机应变,但他也只能想到魏连理可以通过这件事让他取得跟广州十三行商人贸易的权力,从而得到足够的供货,谁能想到魏连理竟然操作的周琅今后也拥有了供货人的身份呢。

    不过这还不是重点,周琅信中是明确要求魏连理要拒绝马嘎尔尼的求援的,而且要拒绝的果断干脆,不给马嘎尔尼任何幻想。所以魏连理在蔡世文要保证的时候,十分干脆的直接带蔡世文去马嘎尔尼跟前,当着他的面拒绝了马嘎尔尼。

    周琅让马嘎尔尼断绝了对自己的幻想后,马嘎尔尼就只有两个选择了,要么彻底死心,放弃跟广州官府的交涉,灰溜溜的返回英国复命;要么不甘心,拿着那张草约作为凭证,一定要当地官府给个说法,那么冲突就会再次发生。

    周琅很确信,以马嘎尔尼的性格和身份,是不可能就此放弃的。西方人看待外交条约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手持草约,就认为自己绝对占理,一定会讨要一个说法。广州官府又不可能答应,马嘎尔尼一定会有所行动,在周琅这里得不到帮助的情况下,马嘎尔尼只能从印度得到援助。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