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阳关,文聘如临大敌。
晌午时分,就有一队千余人的精骑,开进了筑阳城左的沔阳。这支兵马从宛城方向而来,绝不是荆州兵,文聘怀疑这有可能是曹军的先锋部队。
只是有一点,文聘搞不明白。
袁绍发出的檄文,如今正满天飞呢,曹操不忙着去跟袁绍死磕,遣一支兵马杀入荆襄,难不成,曹操还嫌没有人扯他的后腿么?
文聘一边遣人飞马传讯襄阳,一边严守筑阳关。
关墙上,文聘来回踱步,进退两难。
其实,若有敌军来袭,他只需守好筑阳关即可。
但是,那一千敌友不明的精骑进入了沔阳,这就让文聘难办了。
谁不知道,沔阳是谁家的产业?
文聘可以不在乎黄家的面子,但如今的沔阳却已经是诸葛家的产业,他文聘还欠着诸葛孔明的救命之恩呢!
文聘倒是想出兵,剿灭了那一千“贼军”,却又担心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一时犹豫不决。
天知道,这一千“敌军”背后,会不会还有数万大军潜伏着!
“报,将军,探马回来了。”一名校尉快步奔到文聘身边,禀道。
“嗯。”文聘驻步颔首:“可打探到什么消息?”
这时,哨骑也回来了。
“禀将军,筑阳关方圆三十里内,咱们的哨骑都查遍了,除了沔阳,其他地方都没有敌军。”
“哦?没有敌军大部?”文聘有点不解了。
同时,文聘也有点安心了。
既然没有大队的敌军,这进入沔阳的一千“贼军”,他文聘总可以放心的吃下吧?
如此,也算是稍微偿还了孔明先生的救命之恩。
文聘正准备回将军府,召集将士们出兵时,又有一校尉来报。
“禀将军,南门外来了一人,自称是诸葛孔明,拜见将军。”
闻言,文聘好奇,也很欢喜。
“快快开城门,请孔明先生入城!”文聘惊喜道。
这时,他也顾不近在咫尺的沔阳,还有着一支千余人的精骑了。
反正,凭那一千人马,想趁机拿下筑阳关,肯定是不可能的!
……
筑阳城内,将军府中。
“先生大驾光临筑阳,文聘深感荣幸!”
文聘一路礼遇,将诸葛亮迎进将军府中。
“先生此来,可是为了突然杀入沔阳的那一千贼军?”
双方坐落奉茶之后,文聘直接问道。
在文聘想来,这沔阳诸葛家的庄子中,刚刚杀入一支贼军,后脚孔明先生就来了筑阳关,只怕就是想请他文聘出兵,剿灭沔阳庄子上的那伙贼军的吧?
这个,倒也正合他文聘的心意。
“先生放心,在下这就出兵,将那伙贼军剿灭。”
文聘说着,就准备让亲兵传唤麾下将领举兵。
“将军且慢!”诸葛亮轻摇羽扇,拦住了文聘召集将领出兵。
在文聘不解的注视下,诸葛亮笑道:“亮此番前来筑阳,确实是为了沔阳的那一千精骑。不过,不是想将军出兵灭之,而是想要为他们借道。”
“借道?”文聘更加不解。
诸葛孔明摇着羽扇,点头:“不错,就是借道。”
刘备想要取汉中,首先就得进入汉中地界才行。而襄阳左近,或者说整个南阳郡,唯有筑阳关,是进出汉中的交通要道。当然,汉水那是水路,是不必赘言的。
所以,刘备军借道筑阳关,就是必须的。
文聘拱手:“还请先生解惑!”
要说诸葛亮自己进出筑阳关,那是完全没问题的。平日里的筑阳关,又不是禁止商旅往来的。但是,诸葛亮与沔阳的那一千贼军扯上关系,这又是什么意思?
文聘并不怀疑诸葛亮要夺筑阳关。以诸葛亮的才智,还有与主公刘荆州的关系,诸葛亮若是出仕荆襄,岂是区区一个筑阳关就能打发的?
诸葛亮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说道:“文将军可知,亮已然出山了!”
文聘惊讶得站起来,恭喜道:“先生终于出山了?”
“在下恭喜先生啦!”
接着,文聘又问道:“不知主公授予先生何官职?”
在文聘想来,诸葛孔明既然出山,肯定是出仕于主公刘荆州帐下的。而且,以诸葛孔明与刘荆州的亲戚关系,被授予重任也是必然的。
“难道,沔阳的那一千精骑,就是主公交给孔明先生干点什么的?”
“主公这是想夺取汉中?”
文聘这时,心中不由得也有些活络起来。
……
诸葛亮摇摇头,解释道:“不是刘荆州,而是皇叔刘备!”
不是主公?
而是刘备?
文聘刚刚热起来的心,仿佛瞬间被人泼了一捧冷水。
就刚刚,文聘还想着,若主公遣诸葛孔明率军杀入汉中,说不定他文聘还能跟着干些什么的。谁知这一转瞬间,居然不是主公的安排,而是诸葛孔明为刘备来的。
“孔明先生出山,选择的居然是刘备?”文聘心中不敢置信着。
诸葛亮也看到了文聘的不敢置信,遂道:“天下如今已是大争之势,大汉天下危危可及,亮出山是必然的。”
“按说,我诸葛孔明出山,最佳的选择自然是刘荆州。毕竟,刘荆州是我内姨父。但是,亮早已看破刘荆州之短,是以才舍弃刘荆州,而辅佐刘皇叔。”
“刘荆州如今年近花甲,还有几岁寿元?”
“其膝下两位公子,文将军自己觉得,能够辅佐么?”
“如今,北方袁绍和曹操即将决战,此战无论谁胜谁负,胜利的一方都将雄霸北方,也必将调转兵分,或指向江东,或虎视荆襄。”
“那时,刘荆州更是垂垂老矣,或者早已崩殂。”
“如此,荆襄迟早落入北方霸主之手!”
“这就是荆襄未来的局势。”
“文将军觉得,我诸葛孔明既然看到了这一点,还会陪着荆襄做贰臣么?”
所谓贰臣,就是降臣。
别说诸葛亮不愿做贰臣,就连文聘,只怕也是不甘心做贰臣的吧?
……
诸葛亮的解释,虽然解开了文聘的疑惑,但此时,文聘反而更显担忧。
荆襄的未来,文聘还真没有想过,如今听诸葛孔明这么一分析,文聘觉得,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儿:主公垂垂老矣,两位少公子又都是无能之辈,如此,未来的荆襄还真就会被人所图。
文聘是忠臣,岂能不为他家主公担忧?
这时,文聘反而忘却了,诸葛孔明借道筑阳关的目的。